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以为,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国情出发,要想加快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两个伟大转变,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们必须的改革点、创新点。因此,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的需要看,只有发展本科层次乃至更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才能说是完整的。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第二节 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把“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方针,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以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笔者以为,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国情出发,要想加快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两个伟大转变,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们必须的改革点、创新点。

一、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往往与“专升本”联系在一起[1]。正因为这样,在第一轮三批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中,都要求学校明确“十一五”期间不升本,在第二轮三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又要求学校在2020年前不升本。在2011年初,教育部学校管理体制调整过程中,已把高职与高专处、继续教育处划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而大量的应用型本科未作调整。由此可见,教育行政主管们似乎对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未作明确思考和安排。其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理由是:

1.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的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是《纲要》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从目前而言,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从学历层次看,包括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专科层次高职、专科、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从形式来说,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涉及的领域看,还有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应该说是一个层次分明、类型齐全的严谨的体系。但是在《纲要》设计的这个体系中,高等教育没有明确涉及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也没有明确涉及高等职业教育。从目前办学情况看,只有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没有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更无从谈起,既没有明确职业教育是一个类型,也没有明确职业教育是一个层次。因此,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的需要看,只有发展本科层次乃至更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才能说是完整的。

2.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仅从职业教育体系情况看,目前只有高中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广大落后地区,尚未大力发展初中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应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没有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很显然,它是不完整的。从目前情况看,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学生大部分都通过一定途径学习本科,如果基于职业和岗位的职业教育到专科层次就封顶,那么,高职学生只能去基于学科知识体系运行的普通本科院校升学。这既是培养教育上的混乱,也是人的时间和生命的浪费,更是典型的对“以人为本”的反对,难怪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力!

3.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升级节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化,从低技术向新技术转变,尤其是新兴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口号的提出,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劳动者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劳动者服务技术和技能,提高产品和劳务活动的经济附加值,以增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尤其要通过大量运用新技术,积极发展服务业,以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必须把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到新的水平,用人力资源支持科学技术的运用,产品质量的提升,环境资源的节约。

4.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要。中国的职业教育,虽有较长发展历史,但真正得到重视,形成独立概念还是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正因为这样,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不是很高,人们往往把它与低素质、低层次、低水平等连在一起,更何况,国家又是低投入。经过近二十年的宣传、呼吁和支持,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职业教育才逐渐被认识、认同,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但如果职业教育仅停留在专科层次上,且只相当于专科层次,就读本科还得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学习和考试,必然会大大削弱人们的学习意愿和兴趣,只能作为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这几年有许多已被高职录取的考生往往为参加高复而放弃入学,足以证明学术型本科热还在不断升温,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职业教育如何提升层次、高等教育如何调整结构的问题。

二、发达国家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有可资借鉴的经验

美国、德国、日本都是公认的教育发达国家,三个国家虽然国情和体制不同,但其举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路径基本相同。据学者统计和分析,发达国家本科高职已走过了数十年的历史,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发达国家的本科高职不仅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也极大地提升了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实现了既满足社会需要,又推动高职自身发展的双赢。[2]

1.发达国家举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发达国家本科层次高职的形成和发展是教育系统和外部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集中反映了当代高职教育形式多样化、层次高移化、学习终身化的趋势。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第一,经济技术应用的需求。这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生产工艺日益复杂,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仅面向比较单一岗位和基础技术的专科高职难以适应一些技术密集部门和复杂工艺的要求。第二,体系完善的需求。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把整个教育体系分为七个层次,其中的第五层次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包括专科、本科以及硕士学位,第五层又分为5A(理论型)和5B(职业型)两类,5B年限通常比一般5A短,通常是2~3年,但也有4年、5年乃至6年。换言之,5B实际涵盖了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三级高职教育。这一层次完善需要,不仅满足了社会多样化需求,还能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广泛、更个性化的选择机会。第三,趋同原因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克拉克·克尔(C.Kerr)提出著名的高等教育“趋同说”。他认为,世界高等教育日益呈现出一种趋同现象,特别是作为第一级高等教育的大学和作为第二级高等教育的其他类型院校在功能上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同质化趋势。因此,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大学教育在形式、功能等多方面相互交融已是事实,普通大学办高职,专科高职升格为科技大学也是真实写照。

2.发达国家本科层次高职的创建模式与办学形式。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情况看,本科层次高职的创建模式大致有三类:①升格模式,本科层次高职由专科高职或其他技术学院升级而成,如德国应用型科技大学(FH);②新建模式,如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③衍生模式,既培养本科高职人才是院校自身新衍生出来的职能,美国普通大学、社区学院举办的本科高职以及日本专门学校的专科。

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情况看,本科高职的办学形式大致有三类:①独立型,即本科高职由独立建制的高职大学承担,如德国的(FH)、日本技术科学大学;②混合型,即本科高职由专科高职院校及其他院校承担,如美国社区学院办的高职、日本专门学校的专科以及美国普通大学的本科高职;③合作型,即专科高职与其他院校合作培养本科高职,如美国社区学院与大学合办的本科高职即属此类。

三、发展我国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具体路径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和教育结构体系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举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是顺应世界潮流和时代趋势的要求,更是有路可走的[3]。综合分析我国的情况,对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具体的路径可以是:

1.新升格本科转型。1998年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专科升本科已是一种潮流,其数量也非常之大。新升格本科大多只经历了不到十年的发展历程,总体学科学术水平已有提升,师资水准也有提高,但其应用型、技术型与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些学校虽然已经接受了本科合格水平评估,但是从总体实力还不是很强,学术型特征也不明显,本科教学和服务当地经济仍然是其主要职能。从考虑我国人才结构和学校定性转型可能性角度看,将这些学校作为四年制本科层次的高职或专业硕士授予点培养单位是比较可行和现实的。同时,从这些学校目前办学状态尚不明确(学术型赶不上,教学型不甘心),也需要通过明确发展导向实施行动激励,建议以2000年1月1日专升本作为一个时点进行划分。

2.独立学院定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举办了大量的独立学院即人们统称“三本”,这些学院参照民营机制,由一所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或学院与地区(或企业)联合举办,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等,它们的招生数量很大,约占高等本科教育1/3。当前,独立学院正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规范办学。笔者认为,应该在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办学的过程中,同时对其办学目标加以定型,即本科层次高职,并将之作为本科层次高职的基本主体,理由是它们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非常紧密,又有大学教学科研力量,适宜办好本科层次高职。

3.现有高职院校升格。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拥有了一批办学实力和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早期的职业大学多数已经升本。经过近十年来的新发展,尤其是经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至少有100所左右的学校已初步具备举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条件和实力,尤其是这些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在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在办好学历教育、大力开展岗位培训、推进终身教育方面,在为区域(地方)经济和行业服务方面均彰显了相当的水平和实力。应该成为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并逐步将之发展为主要主体之一。

从我国目前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出发,举办四年制高职教育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试办(可在2012年开始);第二步,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整体升格(可在2016年开始);第三步,具有较强办学条件和实力的学校的重点专业先办或整体升格(可结合实际情况,在2020年先后适当推开)。

四、积极推进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配套措施

按照笔者提出的积极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理念和思路,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场革命,涉及我国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的整体调整和优化,选择抓手先不必说,配套措施也十分重要,我们的思考是:

1.国家法律保障。当前我国正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希望在这两部教育法律在修订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存在和需求,给其一个正确定位和合理空间。如有可能,也可单独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职业教育法》。总之,必须在法律上为高等本科乃至更高层次高职业教育留下地位,落实法律保障。

2.教育部门体制调整。当前,国务院正在组织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相关教育改革,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问题上已经先走了一步,即把高职高专处划给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的这一动作引发了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话题和思考,但真正要从人才结构优化并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要求来思考。从中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接轨来考虑,还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建议对现有学位办(研究生教育司)、高教司、职成教司进行再优化整合,分别更名为高等教育一司(研究生教育司)学位办、高等教育二司(高等职业教育司)、职业与社会教育司。前两个司分别负责履行对高水平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从专科层次、本科层次、专业学位三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司主要负责初等、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具体实施在省及以下)和各级各类培训考证鉴定机构管理,协调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关系等。如此操作就可以既不增加编制也不增设机构的前提下全面理顺了关系。

3.考核评价办法优化。按照积极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要求,调整成立后的高等教育二司(高等职业教育司)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统一制订适应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办学相适应的高等学校评价办法,着重在应用型教学、职业培训、校企合作,为行业和地方应用型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减少对于国家基金项目、国际学术刊物等方面的考核,增加教师了解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实践经历和能力的考核,减少教师关于国际留学经历的考核,增强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考核,鼓励成立职业化教育集团,等等。

总之,我们必须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把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摆上重要日程,并断然采取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加以推进。当然,步伐要稳健,措施要恰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