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言语型对话

言语型对话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言语型对话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性对话;是师生基于个人体验,与文本对话而进行的合作性、建设性的意义生成过程,包括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随之出现的是“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一、言语型对话

言语型对话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性对话;是师生基于个人体验,与文本对话而进行的合作性、建设性的意义生成过程,包括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一)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是指师生之间蕴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消解了传统师生关系中的二元对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为中介的主体对客体的单向灌输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你’的对话关系”。“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随之出现的是“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

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对话中,师生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相互沟通人类智慧等文化成果,相互理解和感受同一种精神体验,共同摄取双方创造的经验和智慧。在精神相遇的境域里,教学的意义悄然产生。真正的师生对话不仅表现为提问和回答,更是交流与探讨、演说与倾听、欣赏与评价。心灵或精神的沟通才是师生对话的根本。

(二)生生对话

生生对话是一种曾长期作为师生对话的补充形式而被边缘化的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往往表现为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学习者之间在知识背景、经验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认知方式和精神方式也各有不同。通过对话,学习者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再认识,对各种观念进行再改造,并能超越自己的认识,修正自己的观念,重构自己的知识系统。

生生对话以小组合作为主要互动形式,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在相互间的交流和切磋中碰撞思维,智慧在不时迸发的灵感火花中得以提升。同时,又体验着愉快,学会欣赏与发现他人,与他人分享成果。生生对话的形式主要有讨论式、问答式、辩论式。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防止生生对话流于形式,它必须贯穿着对话的理念和精神,注重各种观点之间的交锋和共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