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如何编制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如何编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理开放性试题通常是指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问答题。因此,地理开放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因评分标准过粗以及阅卷教师对评分标准的不同理解和操作而造成较大的评分误差。如何编制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但是,SOLO分类评价法只适用于对部分地理开放性试题的评价,对其他类型的试题评价并不适用。

3.地理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如何编制

地理开放性试题通常是指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问答题。由于这类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行回答。因此,地理开放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但是,这类试题在实际的阅卷过程中,往往是以“采分点”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其结果往往是一方面,一个思维混乱、说了一大堆的废话但恰好答全了评分规定的“采分点”的考生,和一个思维严谨、条理清晰、表达流畅的考生,最终得分可能完全一致。另一方面,因评分标准过粗以及阅卷教师对评分标准的不同理解和操作而造成较大的评分误差。

案例1:SOLO分类评价法

右图是某区域的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石林立,区内人口约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千米,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img104

(案例来源:2005年地理科高考广东卷)

2005年地理科高考广东卷第33题(4)小题为一道读图回答问题的开放性试题,题目具有较好的开放性,通过这一道题目,能评价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地理读图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等。题目紧扣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运用虚拟的材料,不拘泥于课本内容,是一道比较好的地理开放性试题。

如何编制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了SOLO分类评价法,“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首字母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用结构特征来解释学生反应、确定某种特定反应的层次水平,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划分为五种结构层次,见下表。

img105

从前结构层次到拓展抽象结构层次,SOLO分类评价法提供了一种依据递增的结构测量学习质量的方法,它不是用二元论的方式把学习成果划分为对和错两类,而是从量(学习要点的数量)与质(如何建构学习要点)两个方面,将考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分别代表学生对于某项具体知识的掌握水平,并且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发展的基础。运用SOLO分类评价法可以评价学生各种能力的层次,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划分为如下五种情况:

1.前结构层次的回答。如答:“该地区资源贫乏,不能很好地发展经济。”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学生的判断来源于对试题的分析或者是自己知识的建构,但是观点不一定准确,没有较强的逻辑性。

2.单点结构层次的回答。如答:“该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利,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发展经济。”这种回答学生看到了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学生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做出了绝对的结论。

3.多点结构层次的回答。如答:“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可以依托海洋发展本地经济,如发展海滨海岛旅游业、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等,也可以发展临港工业或者进出口加工业。”这种回答学生能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

4.关联结构层次的回答。如答:“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应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发展海滨海岛旅游,海水养殖、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或者进出口加工业,同时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这种回答学生不但能联系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联系,形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

5.拓展抽象结构层次回答。如答:“该地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说明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是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千米,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南临南海,海运方便,可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海岸带较宽广,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渔业,以及临港工业或者进出口加工业;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石林立,可以发展海滨海岛旅游。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由于该地区离海较近,应加强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这种回答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并且能够上升到理论认识的层次,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为什么要这样设想,能够深化问题,并且使问题的意义得到拓展。

SOLO分类评价法一方面可以用来诊断学生学习存在的困难,帮助教师制定多层次水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用于考试的答案内容结构框架,将五个层次赋予不同的等级分数,判断考生所处的思维发展层次,从而将其学习成果的质量进行量化,其中的每个等级的赋分标准还可根据题目要求细化、调整。能够从材料中找出两条信息的学生,自然比找出一条信息的学生能力层次要高;能够分析各信息之间的联系的学生,能力层次自然比只能找到各信息的学生要高;能够从理论上来分析材料的学生,能力层次自然比简单分析材料的学生要高。在评价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层次给学生赋予一定的等级或者分值。

SOLO分类评价法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的评价已经深入到了质的层面,可以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推断,可以有效地推断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理解或思维的层次,从而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但是,SOLO分类评价法只适用于对部分地理开放性试题的评价,对其他类型的试题评价并不适用。下文介绍的是PISA考试中的评分方法。

案例2:PISA考试评分法

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温室效应:事实还是幻想?

生物需要能量才能生存,而维持地球生命的能量是来自太阳。由于太阳非常炽热,因此将能量辐射到太空中。只有一小部分的能量会达到地球。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就像包裹着我们的星球表面的毯子一样,保护着地球,使她不会像真空的世界那样,有极端的温差变化。大部分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会透过大气层进入地球。地球吸收了部分能量,其他则由地球表面反射回去。部分反射回去的能量,会被大气层吸收。由于这个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比没有大气层时的温度高。大气层的作用就像温室一样,因此有了“温室效应”一词。

温室效应在20世纪越来越显著。事实证明,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不断上升。报刊杂志常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20世纪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小德有兴趣研究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和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他在图书馆找到下面两幅曲线图。

img106

img107

小德从曲线图得出结论,认为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显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而引起的。

……

问题3:温室效应

曲线图中有什么资料支持小德的结论?

……

(注:限于篇幅,仅介绍问题3的评分标准)

满分

代号11:指出(平均)温度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上升。

■当排放量增加,温度增加。

■两条曲线都在上升。

■从两幅图所见,自1910年开始,温度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均开始上升。

■……

代号12:指出一般而言,气温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正相关。

(注:这个代号旨在反映学生是否懂得运用以下的专有术语,例如“正相关”、“形状相似”以及“成正比例”。虽然,严格来说,下列例子并不完全正确,但它反映了学生对题目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可以给予分数。)

■CO2的含量与地球的平均温度成正比。

■线形形状相似,表示两者之间有关系。

零分

代号01:指出(平均)温度或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一项有上升。

■温度上升

■CO2增加

■它显示了温度的急剧转变。

代号02:指出气温与二氧化碳之间有关系,但没有清楚表明两者有什么关系。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地球温度的上身有关。

■二氧化碳是导致地球气温上升的主因。

或其他答案。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辅增加,其上升幅度比地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更大。[注:这个答案不正确,因为“两者皆增加”并不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正确答案必须指出CO2的排放量与气温的增加幅度。]

■CO2增加是由于地球大气层的温度上升

■有上升趋势。

代号99:没有作答。

(案例来源:摘自PISA 2006年科学测试卷)

PISA全称“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and Development,OECD)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为各参与国家与地区协作监控教育成效的评价项目。PISA测试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所具备的应用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00年PISA首次开始实施评价,每三年一次。2006年,我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启动PISA 2006中国测试研究项目。2009年,我国共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此次试测研究。在PISA考试中,命题人员非常重视评分标准的设置。从PISA 2006科学样本试题中观察,评分标准主要包括:题旨、评分原则的说明、作答范例等主要部分组成。

观察PISA试题的评分标准的形式,可以发现其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得分情况进行说明。如本题中,PISA试题将评分标准分为满分、零分两种得分情况,并且对每一种得分情况中可能出现的回答方式一一列出,得满分的回答方式可能有2种,得零分的回答方式可能有3种。二是对所列出的每一种得分情况,包括每种得分情况之中包含的各种可能的回答方式,都配上范例,用以指导评分标准的实际操作。因此,这种形式的评分标准,实际操作性强,评分更严谨,对于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反映出的各种能力情况的评价信度高,值得我们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