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试题编制如何凸现能力立意

地理试题编制如何凸现能力立意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三国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__国。

2.地理试题编制如何凸现能力立意?

学会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比学会事实(learn to know)更为重要,考试命题需要在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方面下功夫,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当今世界各国学科评价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外的相关能力的考察。如美国强调必须着重考察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推理、探究以及重要的学科思想观念”。因此,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地理试题的命题,必须与正在实施的教学理念和课改目标一致,把对地理学习基本能力的考查放在突出的位置。

案例:综合分析题

读下表资料,回答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折射出一个国家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行动。

2005年A、B、C三国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

img101

1.表列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___国,该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这类人口问题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2.三国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__国。根据表中“人口/每公顷耕地”一栏的信息可以推算,三国中人均耕地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国。3.根据表中资料说明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年人口抚养比(ODR)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老年人的人口数,是反映青壮年负担状况的指标之一。根据以下ODR计算公式,A国的ODR为。

img102

5.衡量一个国家青壮年负担状况,除考虑老年人口抚养比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A国ODR大于C国,但A国青壮年负担比C国小,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C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和人口发展趋势,对该国的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来源: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

按照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规定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习基本能力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不同的方面还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见下表。

img103

如何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一般而言,地理信息是指地理试题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就是要考查考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获取题目的要求、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暗示,以及各种相关地理事物定性和定量的信息的能力。对这项能力的考查,试题应该尽可能创设新情境、围绕新问题编制,既要避免课本或课堂问题学习情境的原样再现的设问,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学习地理的坏习惯,单纯凭记忆能力作答,也要避免只凭一般阅读理解水平而无须丝毫地理学习基本能力、“依葫芦画瓢或顺手牵羊”即可正确作答的设问。

本例试题首先要求考生分别判断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人均耕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所考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的概念,都属于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但表格并未直接提供A、B、C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资源的数据资料,需要考生在回忆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读取表中“出生率”、“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人口/每公顷耕地”的数据,并排除表格中其他无关信息,经简单的数字计算、概念转化和相互比较才能正确填写。如果考生不理解“出生率、死亡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与城市化水平”、“‘人口/每公顷耕地’与人均耕地”的内在关联,自然只会胡猜乱答。

上述答题过程,包含了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但也离不开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将获取的地理信息迅速同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过程,因此,这一过程同时包含了对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这一考查重在检测考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结构、地理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和理解判读能力,检测考生能否有效激活大脑所储存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已学知识,并能否自如地支配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或原理至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新问题。

对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试题在编制时应该杜绝依靠死记硬背教材概念、结论得分的可能,相关的情景阅读材料应该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而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各种材料可以通过新闻报道、旅行游记、日记、统计数据图表、地理示意图、框架结构图、景观图、漫画等形式来表达,要让考生在捕捉新信息、感受新问题的同时,使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变换视角认识已有的知识,在新问题和已有学习经验之间形成新的知识迁移和联系,达到新的整合。

对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否用简洁、明了和合乎逻辑的地理学科术语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结构、差异和联系、运动和演变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能否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地理学科术语不同于一般通用语言之处在于它的专用语汇中,不仅仅包含用文字符号表达的地理基础名词和短语,而且还包含了大量的图形语言。由于地理图形语言的特殊性,在对地理事物现象、特征进行表述、描述和解释中,也包含着对地理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的内容。因此,能否从各种地理图表和地理图形语言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准确地把地理图形语言转换成普通语言,是考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题第3小题要求“根据图表资料说明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这里要求说明的“关系”,在课标中没有专门的内容规定,课本中也没有现成的陈述,需要考生在正确回答先前三个国家之“最”的基础上,对表格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并归纳概括,才能予以正确的定性描述,即“人均GDP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

然后,试题介绍表示青壮年负担状况的指标“老年人口抚养比(ODR)”及计算公式,要求计算A国的ODR。ODR虽然是一个现行教材中没有的概念,却是人口研究中一个常见的量化指标,和教材提及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直接有关。试题给了考生一个了解地理新概念、学习地理新知识的窗口,也昭示出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即评价本身不应仅仅是一次回望,考查学过的内容,还应该成为一次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让考生显现“继往开来”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表格给出的只是两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并未直接告知按公式计算需要的人口数,如果考生不知这一公式的变通运用就不能正确作答。

在了解和计算“老年人口抚养比(ODR)”后,试题再进一步要求考生读表比较A、C两国,分析影响一个国家青壮年负担状况的除老年人口抚养比外的因素。这显然是对考生“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读表可以看到,A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虽然超C国15个百分点,但0—14岁人口比重比C国低29个百分点,人均GDP更是高出近40倍。这样,影响一个国家青壮年负担状况的因素,除老年人口抚养比外,还和该国人均GDP高低、少年儿童比重大小有关。据此阐释作答,考查的不单纯是读取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地理思维品质,需要考生充分理解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善于从对孤立、分散的地理事物的认识提升到对地理事物群体间相互关系的把握,即养成运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地理视角阐释问题的思维习惯。

最后一小题的能力考查目标是按考试手册的第十项测量目标设计的,即考查考生能否“以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该题的具体要求与前一小题相比,能力考查再延伸一步,重点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小题三个方面(“特点”、“趋势”和“建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概括不出“特点”就判断不出“趋势”,判断不出“趋势”也就提不出“建议”,这里考查的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表面上看,试题没有直接要求分析C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和人口发展趋势将会面临的问题,但考生答题却不能忽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只有在“分析C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和人口发展趋势”的同时,既看到C国在三国中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均GDP最低,又意识到C国由于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将会陷入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并以此为基础聚焦于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理性思考,才能对C国的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如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均GDP等。

总体而言,考查地理学习基本能力为主的试题的编制,应该把握好宏观构思和微观设计两个层面。在宏观构思上的着眼点,一是以现行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二是与当前中学地理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实践呼应,三是体现地理学科跨越自然和人文科学两大领域、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的思维特色和价值取向。体现在具体试题微观设计上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情景相关联,二是围绕主题配置相应的题型、由低到高提升和深化能力考查的层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