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地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活。这是不对的,剥夺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权利,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同时家长也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培养孩子的不同动手能力,逐渐增加难度,最终形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所以,小学生从小培养各种动手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大有好处。

4.学会动手——培养劳动能力

我教过一名叫李志远的学生,他在生活上由父母“包打天下”,刚上学时由于鞋带开了不会系急得直哭;9岁了还不会扣扣子,四年级因为不会整理书包而经常把书本落到教室,六年级了还要父母看着吃中午饭。在这种“温室效应”下,儿童因娇宠而任性、脆弱,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

劳动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美德。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地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活。9岁的凯斯和11岁的乔治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德国家庭,但他们每个月只有30欧元的零花钱,而且这些零花钱也不是白得的,他们需要为家庭做一些贡献:乔治负责为花园里的植物浇水、翻土,擦洗汽车等;凯斯负责帮助妈妈洗碗、收拾屋子、擦皮鞋等。如果他们还想增加零花钱,只能靠自己的劳动去赚取,每逢节假日,他们都要骑车挨家挨户去送报纸。

家长应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教育孩子既动脑、又动手,心灵手巧。

(1)讲清目的,激发兴趣

要让孩子知道动手能力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劳动是最光荣的事,人类和其他动物比,一是脑发达,二是手灵巧。

在家庭中,让孩子在经济自立之前先能生活自理。洗衣叠被,洒扫擦洗,一点一滴地培养。让孩子先学会系鞋带之后,再学背唐诗。动手劳动是要付出代价的,会使孩子感到疲乏和劳累,但劳动是会有收获的,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感会进一步推动他喜爱劳动,形成习惯。

有的家长一听说学校要劳动就不愿意让孩子参加,怕弄脏了衣服,累坏了孩子。这是不对的,剥夺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权利,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同时家长也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

(2)针对年龄,设计载体

评价孩子的动手能力一般是有年龄界定的,比如12岁的孩子自己能洗手帕并不能说明他具有动手能力,反而会引来别人的嘲笑。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培养孩子的不同动手能力,逐渐增加难度,最终形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例如:2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男孩子喜欢做车、船、大炮、飞机等,家长可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上学前,孩子要学会整理玩具、打扫房间、洗小物品等。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衣物等,要让孩子学会主动帮助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些既培养了手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要有意提供各种结构材料,让孩子玩结构游戏,如积木、插塑、拼装玩具、橡皮泥、沙石、冰雪等。聪明的父母要顺应孩子的爱好,如拿来一些废纸让他撕,给他一些木头和棍子让他敲,买来蜡笔教他学画画,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让他配盖,为他准备一些积木和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动手又动脑。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拼七巧板、穿珠子、套盒时延长了专注时间,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

(3)具体指导,技能训练

任何一种新的动手技能都要以一些原有的动作为基础。例如打字,虽然是第一次练习,但如果过去学过弹钢琴或电子琴,其中所包含的按键动作,就会对打字有帮助。所以,小学生从小培养各种动手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大有好处。

有时,在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过程中,发展到一阶段会停滞不前,这是一般练习中都有的,心理学上叫“高原期”,在这个阶段,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放弃,继续练习,并在孩子遇到困难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指导,达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质的飞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

总之,家长必须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他们能力结构的合理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