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调整地理教育论文的撰写思路

如何调整地理教育论文的撰写思路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篇论文的撰写思路非常重要,合理顺畅的思路有利于读者阅读,调整思路可以给论文增色加分。地理学科中有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探究价值,同时有丰富网络资源的热点主题,如旅游、城市、灾害和气候等,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留意身边的各种网络资源,挖掘有探究空间的主题,保障WebQuest教学模式的开展。⑤发展性,WebQuest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2.如何调整地理教育论文的撰写思路?

一篇论文的撰写思路非常重要,合理顺畅的思路有利于读者阅读,调整思路可以给论文增色加分。如果一篇论文思路不清,那么这篇论文的价值很难体现出来。

案例:WebQuest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以“人类活动与气候”一课为例

一、WebQuest教学模式简介

……(略)

WebQuest主要由网页形式的6大模块构成:(1)序言模块:提供主题的背景资讯和引起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2)任务模块:将具体的学习内容变成切实可行的、能够完成的任务,阐明学生在完成时需要交出什么样的成品;(3)资源模块:提供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信息资源,主要是网络资源,有时也向学生提供容易采用的离线资源;(4)过程模块:将任务分解为若干循序渐进的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短小而清晰的建议,为学习者完成任务提供“脚手架”;(5)评价模块:采用评价测量表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结果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6)总结模块: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和反思。WebQuest通过向学生提问一些本质性问题、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应用他们的知识,从而努力让学生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

……(略)

二、基于WebQuest教学模式的“人类活动与气候”一课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阅读城区和郊区气候图表资料,比较差异并分析原因;搜集有关资料,讨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是上教版高中地理上册教材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继“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行星风系”、“季风”、“台风、寒潮梅雨”几个专题后的内容,旨在讨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主要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及解决措施,对于揭示“人地关系”的矛盾,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教材从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城市热岛以及雨岛等五个方面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给出了大量的图片、数据和相关的案例。从容量来看,容量大,知识点偏多;从难度来看,难度小;从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来看,层次差异不大,知识结构的重复性大。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大气的组成、大气运动以及气候等知识已经基本熟悉;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能够获得较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因此学生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但是还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和全面性。因此希望拓展课程资源,放宽教学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对资料的自组织和再加工,达到对学习内容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城市热岛和雨岛等灾变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WebQuest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发现现象——寻找原因——找出解决之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再加工的过程,深化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增进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五)教学要求与形式

1.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

2.WebQuest类型:短期(3课时)

3.教学设计呈现方式:PowerPoint演示稿或网页形式

4.硬件要求:具备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六)教学设计过程

1.序言(Introduction)

全球的气候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类面临着酸雨、臭氧洞、全球变暖、城市热岛和雨岛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威胁,你是否曾经思考过全球气候的变化是地球自然演化的结果还是和我们人类活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如果全球气候的变化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联系,那么我们人类对地球到底做了什么?气候的变化又会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后果最终又会由谁来承担?今天起,我们就一起来反思人类的活动,重新认识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2.任务(task)

将一个教学班分为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小组长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之外,还应该负责该组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在任务开始之前,组员要进行角色分工。在各组角色分工后,各组员除了完成自身的角色外,应与组内的其他成员相互协作。各小组根据主题内容,完成任务:

img132

3.资源(resources)

主题一:全球变暖(略)

主题二:酸雨(略)

主题三:臭氧洞(略)

主题四:城市热岛和雨岛(略)

4.过程(process)

第一步:搜集和组织文字资料,解答以下问题:(表格略)

第二步:搜集图片或绘制图片。

第三步:在完成各项资料搜集,组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换意见,达成共识。

第四步:将搜集的信息(文字和图片)进行整理、排版和修改,排版注意图片和文字布局,力求版面优美。

第五步:将书面专题报告转制成PowerPoint,可适当增加一些视频影像资料。

第六步:演讲汇报,成果展示。

5.评价(evaluation)(表格略)

6.总结

如果人类还不作出举动阻止全球变暖,南北极将在一到两百年之内消失殆尽,中国的一线城市将全军覆没,你的儿孙将没可能看到首都北京天安门。如果这样想的话,你还会觉得全球变暖距离你的生活还远吗?

如果人类不做出举动阻止酸雨,全球的森林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淡水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土壤不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如果这样的话,你还会觉得酸雨距离你的生活还远吗?

如果臭氧的含量继续减少,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将会持续的增加,将会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如果这样的话,你还会觉得臭氧洞距离你的生活还远吗?

……

世界上没有如果,因此人类需要现在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你能做的又有哪些?记住:爱地球,如爱自己!

三、地理学科中使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

主题选择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WebQuest开展的效果。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WebQuest主题,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教学对象和主题的网络信息量,教学对象不同决定着主题选择的知识性强弱程度和内在含义的大小;主题的网络信息量决定探究能否顺利的展开和实现。地理学科中有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探究价值,同时有丰富网络资源的热点主题,如旅游、城市、灾害和气候等,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留意身边的各种网络资源,挖掘有探究空间的主题,保障WebQuest教学模式的开展。

(二)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任务

WebQuest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地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务的设计,一个好的任务应该是有趣且可行的,并能够促进高层次的思考。这就要求在任务设计时,重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兴趣和最近发展区。好的任务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①生活性,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任务往往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完成此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从而能够激发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才能够保证后面各环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②挑战性,主要是指所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成的任务,太难的任务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过于简单的任务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③合作性,WebQuest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在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到此要素,最好是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彼此分工协作才能够完成的任务,防止个别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单打独斗。④联系性,在一个WebQuest中往往有围绕中心任务的若干个子任务,子任务之间要有机的联系,而不是孤立的任务。⑤发展性,WebQuest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给学生的任务应该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思考,应具有很多可能性而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不是通过简单的搜集与整理就能回答,而是透过任务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评价、创造和问题解决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三)筛选有质量的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如何在众多的网络资源中筛选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高质量的网络资源是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过实践、反思和总结,可以考虑一下几方面:①科学性:科学性是进行资源筛选的基本要求。②多样性:一是指尽量保证文字、图片和影音等多样的呈现方式,为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提供信息。尤其需要强调丰富的图片资料,地理学科中有丰富多样的图片资料,如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这些图片既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又能够辅助说明文字信息,同时,形象生动的图片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提升兴奋水平。因此,在进行资源的筛选时尽量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网络资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够凸显出地理的味道。二是指所选内容的多样性,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信息,保证学生能够对某一主题有全面的了解,所选择的资源应尽量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问题。③适量性:为学生提供的网络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太多的网络资源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增加信息处理的时间,所以资源的数量的多少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时来合理安排。这让学习者能够较快地集中收集信息,从而能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解释和分析信息。

(案例来源:某地理教师撰写,有删减)

这是一篇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论文,在地理教育类的期刊上这类论文非常常见。这篇教学设计的新意在于WebQuest教学模式在“人类活动与气候”这一节课的运用。

论文分三部分,一是介绍关于WebQuest的背景知识,二是关于“人类活动与气候”一节教学内容基于WebQuest的教学设计,三是地理学科中使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建议。在这篇文章中,第二部分是核心。由于这篇文章不仅仅是想呈现这节课的设计,还是想将这节课的设计拓展到其他内容的教学中,所以第三部分内容是关于地理教学中使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建议。这样看起来文章的思路有些问题,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没有完全整合起来,似乎缺乏一些连贯性。表现在第二部分仅仅关于WebQuest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基本没有阐述其他内容,第三部分仅仅是关于地理教学中使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建议,没有剖析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关系,这就像是两个不相关的内容粘在一起,可能作者是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呈现给读者,这样就不像一幅完整的作品。如此一来,第二部分的意义体现得就不是很明显,这篇文章要从实例中阐述规律的中心思想也会有所偏离。

要想调整文章的思路,要结合第二部分的教学设计将一些设计思想和理念呈现出来,并将这种思想与论文中的例子有机整合,不是就理论而理论,而是用实例演绎理论,以示对读者有所启迪,这是教学设计类文章精华的所在。修改时将第二部分加了设计反思,对这节教学设计分析了设计背后的思想,有助于读者对设计的理解。在第三部分中也适当融合了前文的设计思想,本文又增加了一个短小的结尾。

以下是上文中划线部分修改后的内容,划虚线的部分是新增的内容。

7.设计反思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人类活动与气候”一课常用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事实材料入手到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再到对策的提出。这种授课方式的结果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许多内容一带而过,学生很难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一步的发展。WebQuest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完成任务,将学习和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除了为学生设计课程材料和评价量表外,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充当支持者或者合作学习者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和具有个性地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

WebQuest教学模式中的课程材料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更强调来源于网络的鲜活材料,对于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和丰富了课程资源。“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所热议的话题,网络上充斥着关于全球变暖的各种讨论。本设计整合了中国气象网、中国科普网、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国数字科技馆、IPCC等众多资源,而这些资源中又尽可能的包括了教材中的图片、数据、活动和案例等材料,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支撑材料。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全球变暖”是一个学生熟知的话题,如何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授课思路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措施等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这种发展较多地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本设计通过对五个具有辩证性的主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促使学生与原有的认识发生冲突,鼓励学生在证据搜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文字或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这也是WebQuest教学模式力求所要达到的目标,即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WebQuest教学模鼓励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它实际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资源共享的学习、基于合作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目前由于学校硬件的欠缺、教师和学生网络知识的不足以及课时的有限,WebQuest教学模式在国内并没有广泛的实践。但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同时,WebQuest教学模式符合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地理学科中可以加强WebQuest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可以适时地作为平时课堂教学的补充。

三、地理学科中使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

主题选择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WebQuest开展的效果。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WebQuest主题,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教学对象和主题的网络信息量,教学对象不同决定着主题选择的知识性强弱程度和内在含义的大小;主题的网络信息量决定探究能否顺利的展开和实现。地理学科中有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探究价值,同时有丰富网络资源的热点主题,如旅游、城市、灾害和气候等,本文将“全球气候变化”教学内容最终确定为WebQuest的主题,就是综合考虑到该部分难度小、网络资源丰富、具有可探究性等因素。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留意身边的各种网络资源,挖掘有探究空间的主题,保障WebQuest教学模式的开展。

(二)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任务

WebQuest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地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略)。学习任务要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重点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兴趣和最近发展区。气候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气候变化的报道,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当要求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带着目的和问题来阅读这些网络资源,完成一份专题报告书时,就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这其中涉及到信息的甄别、筛选、分析、加工、组织、转换、表达等多种认知活动。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挑战性、可完成的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对于某一主题将会有更加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认识,又可以将这种成功的经验迁移到其他主题的学习。

(三)筛选有质量的网络资源

……(略)。

WebQuest教学模式自提出以来,备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推崇,变得日益盛行,已被视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最佳模式。在此对WebQuest教学模式进行介绍,意在与国内的一线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和进一步研究和发展WebQuest教学模式在地理学科中的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