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论文写作思维步骤

学术论文写作思维步骤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学术论文写作思维步骤1.论点的提炼与概括1.1.什么是论点学术论文写作思维的展开是在理论创新或者理论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结果或形成初步结论之后进行的,因此要求作者明确所要表达的论点。探讨的结果,就是对未知问题的回答,这种回答就是学术论文写作思维展开的出发点。

第二节 学术论文写作思维步骤

1.论点的提炼与概括

1.1.什么是论点

学术论文写作思维的展开是在理论创新或者理论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结果或形成初步结论之后进行的,因此要求作者明确所要表达的论点。一般来说,论点的形成是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课题是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向,是需要探讨的未知问题。探讨的结果,就是对未知问题的回答,这种回答就是学术论文写作思维展开的出发点。

论点,是课题研究的结论,也是作者在学术论文中要论述的观点,也可以称作主题。形成论点是整个学术研究的目的和指向,围绕一个课题,可以形成一个论点,也可能形成诸多论点,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次只能选取一个论点作为中心论点构成文章。一个论点是一篇文章阐述的对象,多个论点,可形成多篇文章。在某种情况下,多个论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都是对课题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表述,因而可以其中一个论点作为主论点,其他论点作为分论点,围绕主论点构成一篇系统的阐述课题的文章。是分开写,还是综合起来写,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开始写学术论文,选择一个论点写一篇文章,分别围绕课题作论,形成系列学术论文,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可构筑一部系统的学术专著。由小文章写起,逐渐深入,形成系统的理论,是学术论文写作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进行学术创新,创新是学术的生命,它一般表现为推进完善旧结论或者创建新结论。要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就必须寻找新论点。

1.2.论点的形成

学术论文的论点是在对已有文献资料充分分析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分析认识材料的角度和方法有多种,站在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就可能形成不同的论点。任何论点都是客体合规律性与主体合目的性的统一,任何文章在确立论点时都是综合了写作主体和特定社会两方面的需要,都要顾及事物属性的多样性和多面性,都是主客对话交流的结果,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来不得半点马虎。总的来讲,论点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下述三个阶段,或者说三级过程。

第一步——发散认识思维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大范围全方位的认识。

第一,是对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进行全方位分析。任何事物都处于各种联系之中,在联系中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联系有内在与外在之分,所谓内在联系是指事物自身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它是一事物之所以为此事物的根本,是我们全面整体认知研究对象的基础,也是我们认知事物独特属性的基础。因此,为了揭示事物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必须从千差万别的现象中找到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尽量把握事物的自然质。所谓自然质就是事物自身存在的属性,是自在的意义。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重自然质,从事科学研究,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事物自身属性进行分析认知。

第二,是对研究对象的外在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事物不仅处于自身的关系之中,更处于和其他事物的关系之中,它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确立自身的位置,并在特定位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特别关注事物的外在关系。

第三,必须在研究对象与背景的关系中认识研究对象。任何研究对象都是一个独立存在,有一个位置存在。有位置必然有背景,要想认识他的价值与意义,必须把它放到具体的形象背景关系中,才能对它有一个较为准确地把握。如果让它脱离开具体背景或者给它换一种背景,事物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发生变化。黑色在白色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如果换成灰色背景就会变得相对黯淡。结合背景来认识就会打开思维的视野,发现更多的内容,形成更有价值的论点。

背景可分为三种:时代背景、理论背景、现实背景。

第四,对研究对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行认知。任何研究课题都来自于生活,其成果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所以每一个研究对象的选定都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关系,认知、发现研究对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对象含义与现实意义结合起来形成论点,就会突出科研的目的,突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发散思维,就是力求从不同角度全面思考,综合分析和认识研究对象,如果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论点建立在有漏洞的基础上。

第二步——聚敛认识思维阶段。

首先,集中概括、全面综合对材料不同方面、不同属性的认识,形成整体认知。如林兴宅对阿Q性格系统全面分析之后,聚敛思维,把这诸多方面的不同属性的认识,综合成三点自然质认识。

其次,综合概括对材料相互联系的认识。发散思维的突出特点是想得多、广、深,而聚敛思维在此基础上集中概括,把放开的思想收拢集中,统一概括。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聚敛思维就是以这种联系把事物各方面都系统地组成一个整体。

每一方面的联系都可以组成不同的整体,思维的功能就在于根据需要来组织材料,变化角度组成不同的整体。

再次,研究对象与背景关系的聚敛思考。材料与背景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聚敛思维就是把这多方面的关系集中起来认识,而不是分别认识,避免犯以局部代替整体的错误。

最后,对现实意义的整体把握。事物的现实意义也是多方面的,有生活的、教育的、政治的、心理的、文化的、审美的等等,聚敛思维就是对事物多重意义的全面的、整体的、综合的认识。这样就可能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功能质、系统质的认识。

第三步——比较选择、确定中心、分辨主次,形成论点体系,即确定论点的阶段。

在发散与聚敛过程中,思维主体会形成很多认识、观点,但这些观点不能全部成为论文的论点。一篇学术论文只能有一个主要论点,再配几个次要论点,这样才能使论文主次分明、中心突出。这就需要进行认真地比较、选择,在此基础上确定中心论点,将功能含义和系统含义综合起来考察比较,最后立定论点。

论点的形成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有些人习惯于材料搜集齐全后认真研究归纳,有些人习惯于边搜集边认识,以滚雪球的方式积累认识形成观点,王世德在《怎样写学术论文》一书中说:“研究工作不是在搜集完材料后才开始进行的。应该边搜集材料,边思考问题。发现了新的问题和线索,又可以扩大搜集材料的范围。在搜集材料中,随时随地要问一个‘为什么’,用时间去检验前人所说的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道理,区别他们:哪些论点对,论据不对;哪些论点错,论据却对。这样做,搜集材料的过程也就是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

这个过程因人而异,共同点都是对材料的分析认识,所有的认识只能从材料中产生,从研究对象的自然质中发展形成。不能从某种观念、理论或者信仰出发来解释研究对象,不能想当然的进行主观评论,也不能在头脑中先形成一种观点,然后去找些例子来证明。因为这样确定论点,不是从实际出发,是从主观出发,即使能找到例子来证明,也是可以找到相反的例子来反证,因而是经不起事实的考验的。写论文,应力求使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不出现或者尽量少出现反例,尽可能做到无懈可击。

论点集中了研究者对课题的看法和认识,是通过深入研究材料而产生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论点的形成是复杂的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1.3.论点的提炼

首先,论点必须建立在事物自然质的基础之上。自然质,是事物自身的含义,也是事物自在的特性。进行学术研究,就是要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但是任何事物的内在特性或本质属性都不会直接呈现给我们,它总是与其他多方面属性一起向我们展示出来,这就需要研究者进行认真分辨,在某一研究对象的诸多属性中,找出主要属性或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形成认识,提炼论点。

其次,论点的提炼应该参照事物的功能质。客观事物中能够体现社会意义、时代精神的属性,就是它的功能质。围绕事物的功能质提炼论点,可以凸显学术研究的时代性和社会意义。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真理、服务社会,绝对不是为了建立空中楼阁,因此,根据时代的要求,从事物多方面属性中,寻找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属性进行研究,就容易发挥研究的社会作用,学术论点就容易得到社会的重视、时代的认同。

再次,论点的形成要注意对事物系统质的把握。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它必然与相关的事物发生种种联系,从不同的联系中会形成不同的属性,人们研究该事物,也要注意该事物在特定关系中的价值和意义,从不同的关系来认识。只有全面、综合、系统的认识,才会使论点建立在科学、真实、全面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揭示规律,辩证论证自己的认识。

最后,提炼论点的角度要独特新颖。任何人都是从一个通孔来认识世界的,通孔如果独特,看到的东西就会新颖,通孔如果平庸,看到的东西就会一般。优秀的研究者往往善于寻找新角度,发现新问题,提炼新论点。角度选得新,看到的东西新,自然可以避免观点上与他人雷同,赋予文章以新意。但要定好角度也不是易事,一方面作者需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懂得怎样把自己的学术论点确定在某个值得讨论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要了解所论对象已有的研究成果,懂得学科研究新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尽可能使自己的研究达到学术创新,使自己的学术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2.论点内在关系的梳理、论证层次的安排

研究阶段使我们获得了对课题的一定认识,形成了论点,论点的产生就使所有的资料从散乱无序走向了集中有序。

中心论点立定之后,就要把其他观点按照其内在联系及其作用分辨主次,排列顺序,以此构成一个系统,完成论点的体系构成。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是一篇论文的核心,它必须简洁明了,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加以概括。其他论点都是对主论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虽然没有主论点重要,但是又绝对不可缺少。它既可以对于主论点的意思进一步展开,又可以让主要的论述缓解变得更加完善。

一篇论文的中心论点能否成立,需要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进行论证,这个过程就是根据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分布论证层次。层次清楚了,逻辑关系就清楚了。一个中心论点系统中不可能包含全部认识成果,凡是不能包含进去的认识和观点,都属于多余的知识,必须坚决排除于系统之外,以后若有机会,让它在另一篇论文中发挥作用。总之,在组织论点体系时,必须严格围绕论点之间的关系来选择。

首先,根据论文的具体要求,确定一个中心论点,把主论点的骨架搭起来,让其他观点围绕主论点显示出自己的作用。论点的产生与论点的表述是不同的,在文章中,必然有一个表述论点的重点章节,突出论述中心论点,影响读者,感召读者,使其产生认同感。这个论点应该重点论述,而其他分论点则根据情况分别作为过渡、铺垫、佐证来处理。确定文章的重点,要了解读者在阅读论文时的求知倾向及知识结构,尽量在文中确立一个读写之间的共鸣点。所谓共鸣,是指读者在阅读论文时,发现自己与论文作者有相同点或相似点,在阅读中获得“证同”效应,即读者与作者智慧间的相互感应。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在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思维时,作者应该从读者的需要出发,使文章的难点解释和表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难点能够找准,那么,难点的解决就可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因为出现一个难点就会在读者心中产生一种期待,同时也会激发起读者自己思考求解问题的兴趣,这时,文章的表述可能就会与读者的期待和预期设想沟通、证同。共鸣效果就会使读者认可并接受文章观点。

其次,按照中心论点形成的过程,把分论点排列起来,体现出其逻辑顺序和发生顺序。学术论文写作思维进入第二阶段,一定要揭示出论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否把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组织在论点框架里,关键是要看能否把材料和论点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论点和材料之间紧密配合,严丝合缝,才能显示出思路的逻辑规律。如《李商隐的审美观》一文的开头,作者有这样两段说明:“李商隐的审美观主要是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要正确了解他的审美观点,就必须对其诗文进行全面、深入和细致的探索。作为诗人世界观中一个侧面的审美观,归根到底自然是受他生平思想制约的;但作为审美观自己本身,也有其特定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轨迹。……”这里作者说明了探讨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为文章细致的、多层次的论述展开作了概括的交代,以便让读者沿着作者既定的思路去理解文中之所论。

再次,梳理清楚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按照其内在联系或者因果关系排列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学术论文是理性的结晶,体现着理论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所以,这个写作过程不是靠心血来潮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梳理清楚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就使整个写作过程处于理性控制之中,完全根据思维的顺序进行语言文字转化,不至于发生随机性的变化。

梳理学术论文论点的内在关系,是撰写论文程序中不可缺少、不能马虎的步骤。这个环节反映出作者对论题的基本认识(即观点或见解)、佐证材料和论证步骤,形成一定规模的系统纲目。它起着统领全篇、疏通思路、分清层次、安排结构的作用。关系梳理清楚了,可以帮助作者把那些零乱的材料、混乱的思绪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组合、取舍和调配,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有关联的论述系统,形成一个结构轮廓。内在层次清楚了,还可以树立全局观念,从写作需要出发,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补充材料、理顺逻辑关系,这样,就可使论文有一个详略得当、层次清楚、逻辑严密、通体匀称的框架,还能培养自己严谨、周密的风格,又便于行文的控制和约束,还可以使章节之间的字数大体匀称。

总之,学术论文写作思维过程中,写作者要不断向自己提问:我的论文是写给哪些读者看的?想给读者讲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重点、难点在哪里?能否与读者发生共鸣?用什么语言来表述?怎样体现文章思想发展、过渡的层次?这些问题都清楚了,那么文章的写作就可能顺利的完成。

3.学术论文写作思维的规范完形

所谓合乎规范,是指学术论文写作要符合有关标准、有关规范。“标准”和“规范”是经公认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个标准化的工作成果,是调节人类社会的协定和规定。我们国家对学术论文写作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成为各个学术论文刊物选择论文的依据,写作者要进行写作思维就必须按照社会规范了的模式和要求进行完形思维,构想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论文。

规范的内容很多,我们只能从文体的规范来谈写作思维规范完形。

首先是结构规范。学术论文的结构规范从论述次序说,应该具有三个部分:绪论、本论、结论。可以按绪论—本论—结论的顺序写,要着重把本论写好。本论是论文最主要的部分,也是作者最有把握的部分,其论述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只有把这一部分写好,才能使作者的见解充分表达出来。也可以先写本论、结论,再写绪论。因为绪论的内容毕竟比较简单,先写好本论、结论,回过头来再写绪论,对论文的绪言部分还可写得更切实。如果出现写不下去的情况,就要考虑重新修改写作提纲,对提纲部分,可以做较小的局部变动,也可以做较大的变动,有时甚至得重新考虑全部提纲。这对初学写作论文的人来说,是经常会遇到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坏事,说明对问题的研究有了进展。在这个时候,作者要毫不犹豫地抓紧时间,重新考虑提纲;考虑成熟之后再重新执笔。

从论述方法看,结构规范体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先提出主要问题,然后从材料中找论据,进行正面或反面的论述;有的把论述的问题分几部分进行论述,先把它化成几个小问题来探讨,然后加以综合,最后突出主要问题;对含有辩论性的论题,可以先把结论提出来,然后按照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依次加以论述。论文中要有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它有助于明确自己的观点,容易被别人所理解。要充分运用段中主句来显示中心思想,使其发挥统帅整个段落的作用。文章中引文尽量要少一些,要精确,不能断章取义。

其次,学术论文的语言规范。学术论文语言文字的运用必须合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涉及大量的术语,术语的来源和术语的使用范围以及术语的特定内涵都必须考证,严加区别。术语使用不当,或者对术语望文生义都会导致论文起草的失败。比如“完形”、“内化”、“建构”、“编码”、“文本”等等术语都是不同学科领域里产生出来的,有特定所指。现代社会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新鲜术语满天飞,很多人并不了解术语的内涵,就在自己文章中使用,会造成笑料。

很多人写文章不注意标点符号,在论文写作中,标点符号标志着作者思维的层次性和完整性,一句话说完了没有?意思表达得全面不全面?这些都是通过标点符号来表示的。是用逗号,还是用句号,还是用分号,是用顿号还是用破折号,这些都是理论思维的体现。论文写作是严密的思维外化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有阶段性和层次性,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能正确外化思维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