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作教学,从学生的乐于表达开始

习作教学,从学生的乐于表达开始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的写作实践受狭隘“生活”观念的影响,写作题材局限于日常生活,这导致学生作文的内容缺乏变化和生机。在具体操作中,表现为单纯注重经验性、回忆性的写作引导,缺少把作文命题真正融入社会生活进行调查、考证的实践环节。

习作教学,从学生的乐于表达开始

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 王彩方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现状

学生习作的现状,有言戏称:“提起作文直摇头,看见题目皱眉头。横眉冷对作文簿,俯首干啃铅笔头。”根据笔者2006年在班中的调查,当时有55%的学生害怕写作文。这些学生除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薄弱所造成的文字表达上的困难外,在习作积极性上的主要表现和原因:首先是无话可说。习作课上,学生搜肠刮肚之后发现:“亲历的事”不多、“真实的体验”不强,非亲历的事就更空洞了。因此,“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是学生讨厌写作文的一大根源。其次是信心不足。常有学生说:“我写不好,不喜欢写。”写作困难的学生一般具有自卑心理,他们在写作中缺乏自信,体验到的成功太少,就消极逃避习作,写作动机缺乏,写作意志薄弱,往往怕作文,烦作文。再次是觉得习作课单调枯燥。对写作课,有学生觉得从审题、选材、构思到行文,形式单调,十分枯燥。

(二)学生习作要从乐于表达开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的引领,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起表达动机,同时明确该怎么做,树立信心,要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乐于表达。

儿童学习心理学表明,表现欲是儿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儿童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东西,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的提高。基于这些理论,我认为要让学生爱表现的天性在习作教学中获得充分的展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二、让学生乐于表达的策略

(一)创设乐于表达的氛围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饱学的曹雪芹也深感写文章的艰苦,何况小学生。要想让孩子乐于表达,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觉得作文难,更不能让他们觉得形式枯燥乏味。

1.趣味练习,轻松动笔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讲究趣味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喜欢去做,积极去做。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愉快活泼、新颖有趣的训练形式,使学生感到作文不仅是一种练习作业,还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例如,为班上同学进行肖像描写、性格描写,然后进行有奖竞猜。这样的写作练习方式很多老师采用过,效果非常不错。又如给出几个不相关的词,进行想象推断,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成一篇文章。再如听寓言故事,续写结局:《龟兔第二次赛跑》、《跳出井口的青蛙》等,学生都能轻松完成。新颖有趣的训练形式,让学生根本感觉不到写作的枯燥,在活动中轻轻松松表达。

2.多元感知,欣然动笔

我们的写作实践受狭隘“生活”观念的影响,写作题材局限于日常生活,这导致学生作文的内容缺乏变化和生机。在具体操作中,表现为单纯注重经验性、回忆性的写作引导,缺少把作文命题真正融入社会生活进行调查、考证的实践环节。

笔者经常对本班进行多元感知的习作练习。比如写《超市里的小发明》,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去逛大超市,寻找一些具有创意的多功能的新商品,通过听营业员介绍、演示功能,买回家自己试用,与原先产品比较,请使用者谈感受,想象发明者灵感来源等,进行全方位的实践、体验,获得丰富的感受,再进行习作训练。这样的练习,学生自始至终充满兴趣,同时促使了学生写作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3.大胆想象,放手动笔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笔者对本校高段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对想象作文情有独钟!我们要处处注意肯定学生独特的见地,训练学生想象的独特性。最好的办法是在动笔之前“侃大山”,不同个性的学生自由表达不同的感悟,侃过以后,放手动笔,擅长叙事的同学,可以创作出情节完整、条理清晰的佳作;爱幻想的同学,则会用他的想象去穿越时空。想象是思维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作文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象未来和未知的世界,这样思维驰骋的空间便会越来越广阔。其次,要鼓励儿童的思维裂变。要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超越思维定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思维,多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换个层次去思考问题。

(二)指导学生寻找易于表达的主题

小学生从出生到六年级只12年左右的时间,经历并不丰富。但是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如果鼓励他们体验并自由表达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放开种种束缚,叙自己的事,写身边的人,作文就会有事可叙、有话可说。

1.记录活动,抒写快乐

实践证明: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可以成为小学生作文的直接动力。他们对丰富多彩的活动总是充满了爱好。因此,需要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项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春天我们带学生放风筝,冬天下雪的时候带他们打雪仗、堆雪人。甚至在班级里临时搞一个活动,做个游戏,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等到学生尽情投入地玩过以后,在学生余兴未尽之时,让学生说说刚才好玩的镜头和感受,七嘴八舌,自由表达,就能给学生很多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时提出写作要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撷取小事,发现真实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面太狭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平凡之中自有真意、琐碎之中更见伟大,真实的就是好的。笔者就班中一个学习优秀但性格内向的孩子的事写成了一篇随笔《孩子,我想对你说》,发表在校报上。本班的学生看到文章后就惊喜地发现:老师写的人就是班里的同学,写的事他们也知道。“啊,这么小的事也能写文章?”“那我们班级不是有写不完的人和事吗?”同学们明白了什么叫“万事皆可入文”。更明白了:写作是就是说话,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笔说出来。

3.情到浓时,妙笔生花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说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要想让儿童把表达当作一件乐事,必须把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摆进去。本班学生曾经为救校园内一处即将被填埋的池塘里的小青蛙,怀着善良之情自发地将小青蛙钓起来,装到袋子里,拿到田野里放生。成功后,又怀着一种“救助”之后的喜悦,写成了日记。其中李佳伟同学以此题材写成的文章,因为充满了真情实感,获得了区征文三等奖。叶圣陶也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给小学生创造更多的投身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更好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是我们在习作教学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次次的习作实践让同学们明白了生活处处皆文章:家事、班事、路边事,事事可叙;师长、同学、陌生人,人人可写。习作要引导学生善于深入生活、体会生活,等到习作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学生习作就能乐在其中!

(三)评价让学生获得表达成功的体验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胜利的欣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就,也会激发继续奋斗的志趣。“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要让孩子乐于表达,得让孩子享受“成功”的欢乐。

1.评语点燃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鼓励写作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主观、独特感受”,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做到欣赏并珍视孩子的个性特点。教师激励的话语能让孩子不断地前进,这是一种外在的动力;而赏识能满足每一个人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需求,并使孩子为得到更多的赞赏而激发出他内在的潜能,则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我们不妨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阅读孩子的习作,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世界。这样,就能写出那种平等交流式的评语,而不去苛求孩子的用词与语法。如“你真会观察生活!一个小小的发现竟然有这么大的学问,见解独到,小中见大!”“这个词用在这里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你的想法很真实,我跟你也有同感!”看着老师这样的评语,学生的写作热情一定会被点燃!为了期待老师更好更多的评价,他们会更用心地写作,形成良性循环。

2.分数激发自信

“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由此可见,小学生的习作是一种启蒙性的练习,要求不要太高。

作文经常得低分,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失去自信心,最终引起回避和退缩的反应,失去作文兴趣,形成畏难消极的心理。我们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学生作文确实很差,但对多数学生来说,之所以低分,主要还是教师批改作文时,标准太高。教师应认识到小学生作文只是一种练习作业,一种学习过程。儿童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属于他们的话语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套话语系统独特而富有情趣,词汇虽然不丰富但很生动,不够规范但有创意,表达不精确但足以描述他们的生活。我们对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中所犯的错误,要持宽容的态度。不要吝啬分数,只要达到了本年级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好作文,就要给予较高的分数,以帮助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3.体验发表的成功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小学生。我们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发表欲,是儿童共有的心理,即使是写作困难的学生,也梦寐以求。讲评时,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这是口头发表;班级设一面大大的“作文墙”,给每个学生留一块空间,只要作文有些许的进步就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贴上去,让同学翻阅欣赏;创班刊,让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来发表;选择部分优秀作文参加学校文学社作文选;鼓励写出特色习作的学生去校外刊物上投稿。教师力求做到让最不愿意写作文的学生能有一次发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编一本作文自选集;每个学期让每个学生在班上诵读一次自己的作文。这样的体验,就会让学生乐在其中,欣然动笔!

三、创造乐于表达的美好境界

两年的实践之后,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得奖,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的同学多起来了,更能证明学生乐于表达的是班中喜欢写作的同学达到了63%,增长了18个百分点。

“学生不是一个可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待燃烧的火把。”小学语文老师需要用智慧和爱心来点燃学生习作积极性的火花。习作教学,教师从学生乐于表达开始——引领学生去发现,让学生享受到有话可说的快乐;激励学生有自信,让学生体验到小小的成功后的快乐;创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觉不到写作的枯燥!学生的笔尖与童心逐渐合拍,在稿纸上快乐地舞蹈,汩汩流淌出个性的语言,就是孩子乐于表达的美好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