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远”工程校本培训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农远”工程校本培训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农远”工程进入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时期,基于乡土、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的一个良好方式,通过校本培训开发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农远教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专业水准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提升项目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让农村孩子成为“农远”工程最大受益者。

“农远”工程校本培训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 李保国

“农远”工程在普及到农村中小学过程中,通过已经实施的国家级和省、市、县级培训为项目校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使“农远”工程应用从技术支持层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要真正让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得到应用,光靠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不够的,对于项目学校内的教师应用层面和教师专业发展来讲,立足于本乡本土,基于学校自身的校本培训才是“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充分应用工程效益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教师,由于信息化教学设备短缺、信息闭塞,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偏低。所以,以校为本的培训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和项目应用的需求分层次、按阶段开展,初期针对“三种模式”设备使用、资源获取等技术层面的培训;完成技术“扫盲”后,就应该重视教师运用技术与资源,以扩大学生视野、推进新课程、新课标课改进程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更高的层次应该是教师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驾驭技术环境下课堂的能力、甚至是反思教育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培训,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期技术层次的培训目标是力求教师做到学用、会用、常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培训中的难点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关键是使用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如何利用有限的设备,让教师将技术与资源用于教学中。项目起步阶段的培训中以计算机操作、资源获取、办公软件、课件制作为主要内容,通过一个时期的培训,让教师们打下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基础。“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教师,在经过了国家、省、市、区等各级各样培训之后,尤其是完成新课标培训后,教育理念得以提升,而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的理解、领会与深层应用问题是我们在培训中应该意识到的问题,所以在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新理念的渗透。

教师的校本培训,应在先了解教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教师的培训做需求分析,根据教师的现实情况,做不同层面的、多元化的培训。校本培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教师专业意识,因此要避免重形式、轻实效,重学历、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培训内容应该不离教师实际,既要重理论知识的传递,也要在培训中应用远程教育中优秀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让教师们模仿式,以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技能,关键点是引导教师在应用中主动体验和创造。既解决了教师任职的知识基础问题,也注重解决教师任教的能力基础问题。

校本培训也应该改善设备的不足或配置欠合理的应用环境,使得教师缺乏实践的机会。教师即使在培训中,接受了大量的操作技能训练,结束后却因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不便而疏于练习,时间一长,由于遗忘而严重影响培训效益的发挥。因而,在设备缺乏的情况下,更应该注意建议鼓励应用的机制、合理分配时间、引导教师在应用中继续学习,因为计算机是用会的,并不是学会的。学了不用,对于项目学校的校本培训就没有了意义。

以农村中学“模式三”为例,项目的30台机器的配置对于一些大的“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来说,相对于十几个教学班,千名学生和几十名教师来讲,还是非常紧张的。而且农村中小学教师家庭拥有计算机几乎为零,教师办公室也不配备计算机,给教师使用计算机造成了障碍,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小学相当普遍。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本来对使用计算机就存在畏难情绪,这样一来更不愿主动去机房使用计算机、查找网络资源等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或与学生交流。部分教师认为自己选用教学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的能力一般或较差,因而,在开展样本培训后,如何调度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改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环境,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力,也是校本培训要面临的问题。

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也是促进培训推进的良好策略。以培训者导向的教师培训中,由培训教师控制着培训的内容和过程,满足不了项目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而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校本培训,是要学校引导参加培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容到形式,能够满足教学中应用技术和资源的需要,根据需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支持,逐步学习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实际教学中应用的需求。有用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解决了校内教师参加培训的动为问题,培训才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实用。

在基本应用技术充分培训之后,应该考虑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校内教师的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例如,一般来说,青年教师技术能力强,我们可以建立培训群组,在群组内加强技术互助、比如互帮互学,共同制作课件、开展教研活动,从而满足了教师们的教学应用需求。

校本培训往往是实时的、零散的、实用的,但是它对解决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却受益匪浅。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期,校本培训在形式上应该使教师更适合于亲身参与其中的问题解决式的培训。培训者应该把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挑选出来作为案例,把它们活生生地展示在教师面前,并适时予以理论的讲解,使教师“身临其境”般地直面教学实践。案例式教学培训成为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培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根据学校的情况,设计教师培训的合理目标,完善的培训激励与考核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程序和管理规程,确定培训的时间要求,保证培训任务的按时完成。在落实培训任务时,明确职责,落实到人,防止推诿。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将教师培训与岗位聘任、评优晋级、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联系起来。通过机制来保障校本培训能深入、持久地在学校层面坚持下动,因为农村培训的信息化不是短期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

目前,“农远”工程进入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时期,基于乡土、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的一个良好方式,通过校本培训开发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农远教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专业水准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提升项目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让农村孩子成为“农远”工程最大受益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