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使用英语词典及其英语学习方式调查

高中生使用英语词典及其英语学习方式调查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词典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对学生使用词典的研究绝非鲜见。因此有必要对高中生使用英语学习词典的情况作一番调查研究。同时调查影响高中生理解英语的因素以及课外学习英语的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本研究以649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其中高一年级185人,高二年级464人。可见高中生尚未充分认识到双语解释的优越性。

第三节 高中生使用英语词典及其英语学习方式调查

自第一部英语词典于1755年在英国诞生以来,英语词典已走过了两百多年的历程。时至今日,林林总总的英语学习词典不但已成为英语学习者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意即要把工作做好,就先要把工具磨利,并懂得高效地利用它。使用词典也是如此,一是必须使用,二是要懂得如何使用(徐振忠,1996)。英语学习中多查词典无疑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吴桐芳,2000)。正确使用一本优秀的词典无疑会使我们受益无穷(吴卫,2004)。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先生以其英文写作闻名欧美,而他总在枕边放着《牛津袖珍英语词典》,把它作为阅读资料,视为枕中鸿宝。英国当代著名作家Eyelyn Waugh用英文写作五十多年,仍然一天不离词典。在缺乏英语环境的条件下,词典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教师,它是最好的教学参考书;对于学生,它是自学时的良师益友(谢忠明,2003)。

一、国内外研究

鉴于词典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对学生使用词典的研究绝非鲜见。如姜治文等人(1998)调查了298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拥有英语学习词典的情况。吴莉(1999)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词典的问题连续调查了几届本科生。吴桐芳(2000)调查过145名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英语学习词典的情况,发现他们在使用英汉双解词典时多半习惯只看汉语注解而不看英语注解,很少使用英英词典,而使用电子词典的学生人数则呈上升趋势。

国外对学生使用词典的研究相对较多,研究范围更为广泛。有的研究词典与词汇学习的关系,如Luppescu(1993)研究了293名日本大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使用词典与不使用词典所学到的词汇量,发现两者差异显著。Knight(1994)研究了112名学习中级西班牙语的学生,发现使用词典者比不使用词典者学到更多单词,言语能力低者从词典获得更多好处。Laufer和Hill(2000)以72名以色列和香港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阅读任务中词汇被查阅的百分比、不同的查阅偏好及查阅次数与词汇保持的关系等。有学者研究词典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如Tono(1989)研究了外语学习词典使用技巧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发现在阅读理解中使用词典者和不使用词典者的阅读成绩呈现显著的差异性。有学者研究词典与写作的关系,如Winkler(2001)研究了30名中上水平和高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查阅词典的过程以及词典在写作中的有效性。有的研究普通词典与电子词典的优劣问题,如Weschler(2000)以实验的形式研究了电子词典是否在查阅方面比纸质词典更快捷的问题。有学者则研究了外国学生使用词典的情况,如Nesi和Haill(2002)研究了外国留英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查阅词典寻找词义的记录,发现被试在选择合适的条目和副条目时感到特别困难,有时甚至造成严重的释义错误,而被试却普遍未意识到这一点。

综上所述,国内的研究偏重于学生的词典拥有量,国外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主,对高中生使用词典的研究几乎为零。而当今学生拥有词典的数量已非常多,电子词典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品种繁多。因此有必要对高中生使用英语学习词典的情况作一番调查研究。

二、研究过程

1.调查主要目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育部,2003),而现实情况与这一目标相去甚远。在缺乏英语环境的状况下,如何使高中生获得这种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调查高中生学习、记忆英语词汇的方式和途径,试图揭示学生难以用英语进行思考的原因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调查影响高中生理解英语的因素以及课外学习英语的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调查方式与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目的,问题的设计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记忆英语单词的方式;拥有词典和查阅词典的情况;影响理解的因素以及课外接触英语的时间、途径和方式等。本研究以649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其中高一年级185人,高二年级464人。

3.问卷设计与实施

问卷采用多项选择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种形式(见附录)。多项选择题便于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每题的最后选项均带有开放性,以便更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问卷调查在各班任课老师的协助下同步进行,按预定时间及时收回问卷。

4.调查结果

问卷收回后对问题选项逐个进行汇总统计,得出表2-2。

表2-2 高中生词典使用及课外英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数据汇总表

img4

续表

img5

注:各选项人数之和可能大于或小于年级总人数,因为有人可能同时选择多项,有人可能没作选择。因此,百分比之和也可能大于或小于100%。

各个问题中“其他情况”选项和问题12—13要求学生具体作答,经汇总归纳,压缩成表2-3。

表2-3 “其他情况”选项和问答题数据归纳汇总表

img6

续表

img7

续表

img8

注:表中百分比以样本总人数649为基数。

表2-3显示,两个年级的被试在少数项目上存在明显差异,表2-4列出了差异较大的项目。

表2-4 差异较大的选项(百分比相差在4.5及以上者)

img9

三、分析讨论

1.从被试对问题(1)的回答可看出,半数以上(56.24%)的被试记忆中英意思,这可从问题(4)中得到印证;有57.47%的被试在查阅双解词典时阅读中、英文解释,这是个好现象。另有近三分之一(30.51%)的被试仅记忆中文意思,而只记英文释义者为极少数(3.08%),这与问题(4)的情况基本相吻合。但问题(2)显示,学生记住的主要是英文词的中文意思,三分之二(72.42%)的被试在接触英语单词时首先想到的是其中文意思。这可能与问题(5)中的现象有关,因为半数以上的被试偏爱汉语解释,而英语解释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但问题(5)中的a和c选项(见表2-4)表明,高一学生接受“两种解释”的比例明显高于高二,而单纯接受“汉语解释”的比例则明显低于高二。

2.除15人无任何英语词典外,其余634人共拥有各类英语词典1,220部,人均1.92部。问题(3)反映大多数(63.02%)被试通常查阅电子词典,但电子词典的拥有量不及纸质词典,这可能与价格有关。虽然近半数的被试(48.54%)拥有双解词典,但首选查阅双解词典者却只占12.48%。可见高中生尚未充分认识到双语解释的优越性。在访谈中了解到,即使在查阅双解词典时,学生也未必阅读两种解释,因为学生普遍感到时间紧张,不愿多花时间“品尝”词典。他们查词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词义,又习惯于用中文理解,因此在查阅词典时往往是“点到为止”,从而坐失了确切领悟英文词义的良机。问题(5)表明学生更愿意接受汉语解释(58.09%),其次是两种解释结合(36.67%),更容易接受纯英文解释的只占极少数(4.47%)。

3.关于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问题,被试的回答主要集中在词汇量(76.43%),内容、题材熟悉度(42.84%)和句法知识(31.74%)上。另有11.09%的被试认为是文章结构,其他因素仅占2.62%,包括情感、文化差异、文体、科技知识、词汇熟悉度、文本可理解性等。

在如何理解英文句子或文章的问题上,过半数(55.93%)的被试选择了“通过上下文和语法分析”,45.15%的被试通过译成中文来理解,五分之一(22.65%)的被试认为是通过“已知背景知识”来理解,能用英语直接理解的只占极少数(14.18%)。受英语学习环境和自身英语水平的局限,高中生尚无法在较大程度上用英语思维,因此必然借助汉语思维来理解英语,被试对问题(2)(5)和(12)的回答可以证实这一点。在对问题(12)的回答中,绝大多数(79.35%)被试不约而同地回答“通过上下文语境或通过内容进行猜测推断”。至于问题(13),半数以上(52.23%)被试的回答集中在“句子结构”上,其次是“语法规则”和“语法关系”(18.80%)和“对文本背景、内容、题材等的熟悉度”(16.18%),还有“词汇的多义现象及引申义等”(11.09%)。可喜的是,高二学生通过“译成中文”理解英文的比例明显低于高一,而“通过已知背景知识”理解的比例显著提高,从表2-4第(8)题a、c选项可看出。同时,高二学生对“内容、题材熟悉度”和“词汇量”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的感受,从表2-4第(7)题a、b选项可看出。

4.就高中生日常接触英语的时间长短而言,绝大多数(86.90%)被试平时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不到一小时,包括早自习和课外作业时间。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时间很少。而在寒暑假里能坚持每天学习英语者只占极少数(4.78%),从不接触英语者却有9.86%,绝大部分学生(82.43%)处于“时学时不学”的状态。可见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够强,没有督促就“放任自流”了。从第(9)题a、c选项和第(11)题c选项的差异(见表2-4)可看出,高二学生“少于半小时”的比例明显低于高一,而“多于一小时”的比例则高于高一。高二学生在课外阅读英语书籍的比例也相应提高,这些都说明高二学生的自觉性明显高于高一。

就课外接触英语的途径而言,57.47%的被试通过阅读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体。18.72%的被试通过观看电视英语节目和原版电影等。占20.18%的“其他情况”中有将近一半被试也是通过书面形式接触英语的。由此可见,高中生与英语“打交道”的方式主要属于“输入”型,“输出”的机会极少,只有5.39%的被试有过“与人交谈、通信等”经历,“其他情况”选项中也只有少量被试有用英语网上聊天的经历。如此看来,高中生的“输出”严重不足。

四、思考与建议

1.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而授之以“渔”

词典具有指引读书门径、提供参考资料、解决疑难问题、节省时间精力等功能(徐振忠,1996),英语词典也不例外。查阅词典的过程包含在求知欲的驱使下查找、阅读、筛选信息,而后将其用于解决问题,最后获得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反过来又成为一种内驱力,鼓励着学生主动、独立地探求知识(杨文秀,2001)。因此,“词典使用技巧的训练应该尽早开始并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Bishop,2000)。正确、灵活地使用词典不仅是词汇学习独立策略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且也能够有效地促进词汇伴随学习(崔义平,2005)。研究发现,阅读中查阅词典的学习者记住的单词较不查词典或纯粹靠从上下文猜测词义者多(Luppescu &Day,1993;Knight,1994)。因此,英语教师有责任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英语学习词典,传授应用词典的方法技巧,帮助学生形成合理使用词典的策略,并养成经常查阅词典的习惯。例如,泛读时可使用电子词典,既迅速获得词义,又不中断阅读过程。精读时则宜使用双解词典,尽量通过英文释义来习得词义,为用英语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使学生成为Crystal(1986,见姜治文等,1998)所描述的理想的词典使用者,从而为终身学习打造好一把“利器”。

2.从词汇学习入手促进英语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而概念是以词为表现形式的。无论在母语还是外语中,不理解文章中词汇的含义是不可能理解文章的(李广琴,2006)。由于高中生对英语的掌握尚不够熟练,汉语仍处于强势地位。如果学生头脑中装进去的英文词汇都以中文为标签,那就很难做到用英语思维,常常是用最熟悉的母语思维(肖燕,2003)。本调查表明,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对词典中的英文释义更趋重视,但更容易接受中文解释。因此,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尽量通过英文释义来理解词汇的确切含义,并逐步养成习惯。经验告诉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创设外语环境相对比较容易。如将词汇寓于句子、将句子置于语境的教学方法对英语思维的养成就十分有利。教师在授课中应尽量用英语解释词义、讲解句子,有意识地多做一些用英文表达词义的练习,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此外,强化写作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考的强度。写作能产生可直接感知的“作品”,把隐性的思维显现出来,有利于对思维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对症下药,逐步消除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不断向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用英语思维”靠拢。

3.以词典为杖助学生自主学习

本调查显示,学生在假期里的英语学习处于“时学时不学”的状态。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缺乏老师的直接指导而遇难而退,因缺乏督促而放任自流。如果学生能够随时请教词典这位身边的老师,那么就会有信心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广泛阅读可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阅读词典更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复习的频率不够是造成词汇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杨敏,2002)。而经常翻阅词典,尝试用优秀的词汇学习软件——如金山词霸、我爱背单词等——可增加词汇的复现率,既有利于巩固已学词汇,又可提高词汇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条件的学习者更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电子词典阅读英文材料,遇生词时,只要鼠标指向生词,就会显示词义,既快速便捷,又不致中断阅读,学习者在享受阅读趣味的同时,也附带学习了新的词汇。熟练使用词汇学习软件还可增强兴趣,大大提高词汇学习效率(章柏成,2005)。词汇丰富的阅读者会读得更多,理解得更深,进而读得更好(Stanovich,1986;见吕吉尔,2000),知识面也就随之不断扩大,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当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变得有趣味的时候,自主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