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负起责任,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才能卓有成效地学习。
俗话说:“授以一鱼,可食一日;授以捕鱼一技,可食一生”。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语言规则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使学生在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英语是一门外国语,学生离开课堂后自然习得英语的机会是较少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认识和掌握英语这样一个庞大的语言体系,除了自然习得外,利用语言规则的监控作用来完善语言学习也是必要的。
例如,语法作为语言教学中的一部分,也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尝试的高中英语自主性语法教学模式为RGCCA模式——Recalling、Generalization、Consolidation、Creation、Appreciation五个环节。Recalling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以旧引新;Generalization是指教师提供合理素材,体现规律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和分析,归纳并整理出本质性的语法规则;Consolidation旨在让学生巩固新知,及时反馈;Creation即运用新知进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Appreciation主要通过提供含有该语法现象或规则的名家名言,让学生鉴赏美文,体会语言之美。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是有能力在接受大量相关信息的输入后,积极思维、自主探索并归纳出语言规则的。
2.阅读技能训练
阅读是学生大量接受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前提。
(1)精读
精读要围绕课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结构。我尝试的精读教学模式为SDPRW模式——Schema、Defining、Practice、Reciting、Writing。首先从语篇整体理解所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框架(Schema)。其次是Defining。词汇可以对那些与主要内容有关的生词和常用语从形式、意义、功能、搭配和语用规则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解释。为了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发挥,课前安排少量的pre-reading和词典查阅工作。课堂上的Practice环节采用教师指导下的讨论、交流、点拨和创造性操练。然后,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进行背诵(Reciting)。在Writing这一环节,可安排单句翻译、关键词造句、段落默写或课文概写等。
(2)泛读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单纯靠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教师要使学生尽可能在阅读的“量”上进行扩充,以巩固精读中所学过的英语知识。
泛读课的重点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词汇、全文理解和速度是形成阅读技能的三个基本要素,而中心环节是全文理解。我尝试的泛读教学模式为3SDI模式——Skimming、Schema、Scanning、Discussing、Inferring整体教学模式。预习作业设计Pre-discussion和Prediction以指导学生做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画出主旨与段落的“关系图表”,熟悉文章结构。接着对重点词句及文化背景知识进行理解。讨论部分包括情景和段落衔接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方法、手段等。推断部分是发挥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与探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能够对书面信息做出合理假设、预测,进行有效的推理、推断,达到理解的目的。
3.听力技能训练
在日常交际中,指导并训练学生掌握听力技能,也是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我尝试的听力教学模式为2L3D——Lead-in、Listening、Description、Discussion、Dictation。导入是学生听力训练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各种导入手段为学生听语言材料做准备。听后的描述部分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叙述和场景、人物关系、因果关系的描述。讨论的内容因听力材料而定,最后落到实处。听力资源的选取不限于直接瞄准高考的“听力训练材料”,而应拓展到各个方面。经过这一模式的实施,学生在听力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自主性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听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4.指导自我评价
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通过不断地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分析,及时反思在学习中的得失,从中领悟出自己的学习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因而,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反思得失,取长补短,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将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革新之路,因为这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作者:欧平,大足田家炳中学高中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