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外因

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外因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真正到来,需要各种类型的知识拥有者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创造和创新,在分享彼此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产学合作知识共享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产学合作知识共享,可以帮助大学获得必要的知识收益,进行更为深入的科学研究。

二、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外因

如下图2-7所示,作为一种新的知识合作模式,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出现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共享的背后是经济发展的知识特征与日益激烈的竞争、知识专业化的推动与知识势差的客观存在、创新环境日益复杂性的深刻背景。这些因素就是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外部动因。

1.经济发展的知识特征与日益激烈的竞争

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成为了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存量的迅速增加,使得知识分工开始变得更为深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真正到来,需要各种类型的知识拥有者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创造和创新,在分享彼此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产学合作知识共享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企业和大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组织,它们分别承载着不同的社会经济职能和使命,并有自身独特的运行机制。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这两类机构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系统。随着各类组织对优质资源的反复争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大学与大学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迫使两类组织都把目光转向外部,谋求跨组织合作以扩大或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

img16

图2-7 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外因驱动轮

2.知识专业化的推动与知识势差的客观存在

与位于科学教育场域的大学相比,位于经济场域的企业与它的知识差异是多方面的。如下表2-1所示[105]

表2-1 企业与大学的知识势差

img17

正是这些不同,使得今天企业和大学的知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过去依靠传统闭门造车的方式参与竞争的组织所产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今天“竞争力=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知识创新”的新模式之下变得毫无意义。知识专业化要求不同组织之间加强知识的交流,以共同创造新的价值。由于企业和大学性质的差异,知识在这两类主体间的分布显然是不对称的。如前文所述,企业主要是技术应用知识,大学主要是基础科学知识,这就必然带来知识势差。这种势差是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原动力。当然,存在势差未必就会自然发生流动,即使流动可能也是无序的。因此,在产学合作知识的传播和流动过程中,我们要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来保障知识的合理分享,以帮助企业和大学的合作在难以预测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3.创新环境的复杂性

在今天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影响创新的各种环境因素越来越复杂,其成功与否的不确定性增大,效率高低或者速度快慢有时候成为取胜的关键。产学合作知识共享可以使得企业更为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创新资源,这种知识创新资源很可能又是大学这个知识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产学合作知识共享可以将企业的“市场头脑”和大学的“科技头脑”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企业大大提高创新的效率,缩短创新时间,降低创新风险,压缩创新成本,为抢先占领市场创造条件。同时,通过产学合作知识共享,可以帮助大学获得必要的知识收益,进行更为深入的科学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