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信教育的力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坚信教育的力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于其他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展开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理论建树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相信教育的力量与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方面。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教育思想。

(一)坚信教育的力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不同于其他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展开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理论建树的教育家。他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一定要有工作劳动或生活的重点和最终目标。作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他,其创造性教育实践活动的中心、重点和“主题,就是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公民和劳动者,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因为他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认定“学校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和谐统一(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公民和劳动者”。他的难教儿童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以及爱情婚姻等问题研究都是围绕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这一主题来展开。他反复强调“我深信教育有强大的威力”。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条重要教育信念,也是他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把整个心灵奉献给学生的出发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相信教育的力量与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方面。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可以说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对学生呵斥、挖苦、体罚,严禁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自尊的一切行为。同时要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动机、需要、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特长等,并依此进行因材施教,提供关心和帮助。这在今天,仍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还没完全做到呢?

当然,苏霍姆林斯基并不否认个人的遗传素质,后天发展之不同,但他确认,“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通过教育,任何正常的人都可以习得本领,获取知识,取得进步。所以他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了解每一学生,特别要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施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的各种才能、天赋、特长得到“力所能及”地发挥和发展。他深信,“没有对儿童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和教师集体”。因为“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奥妙的相互接触”。了解孩子,就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熟悉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每一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前提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优秀教师的首要标志。一个好教师就在于他“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灵”,善于与学生交朋友,这既是苏霍姆林斯基对人民教师的殷切希望和忠告,更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民教师的迫切要求。

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教育思想。他不仅明确提出和论证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而且详尽地阐述了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途径和方法。他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和谐发展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全面发展的补充,完善和提高。这种结合和融合使全面发展的意义更加深刻,更富有活力,也使和谐发展的内容更为合理、深刻。在强调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要让每一人的才能、天资、兴趣、爱好、特长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地发挥。他在教育著作中专门论述了全面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及所处地位等问题。他指出,在全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由此可知,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主体,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统一体。从而使全面发展更充实,更完整,使和谐发展更富有新意,更科学,使个性发展更突出,更明确。因为“在教育作用的完整的体系里,哪怕只是忽略了其中一个环节都会破坏这个有机的统一。”以此“让走向生活的每一个青年男女的才能都得到最充分地发挥。”从这一基本理想和教育目标为出发点,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从小注意教育,既要高度重视德育,又要加强智育,从小养成青少年儿童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祖国安危的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又要养成“热爱科学,热爱书籍,渴求获得知识和认识事物”的精神素养和能力,使每一学生都成为“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完美”“审美趣味丰富”,“个人兴趣多样的人”,“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合格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这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和根本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