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培养具有超越性精神的人

教育培养具有超越性精神的人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把教育界定为实现理想社会之工具,教师除了自己要行动起来之外,还要说服学生投身于社会的改造之中。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它不仅反映出了一种自然的历史进程,而且也是一种依据人类的理想进行选择、修正和提升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教育者的教育理想有很大的利他性。理想的教育应是全民的教育,是一种“阳光普照工程”。理想的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方式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没有精神自立的国民,就没有真正崛起的国家”。

(一)适应社会是超越社会的前提

要引起真正的社会改革,只有说服掌权者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教育的使命,在于改造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改造。人们把教育界定为实现理想社会之工具,教师除了自己要行动起来之外,还要说服学生投身于社会的改造之中。认为教育需要的不是传递社会财富,而是改变社会的不良现状。

事实上,教育的本体功能——培养人的功能是第一位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它不仅反映出了一种自然的历史进程,而且也是一种依据人类的理想进行选择、修正和提升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二)以教育事业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运动

陶行知把教育植根于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在他看来,自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的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强调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对象和学习内容,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把教育作为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工具。

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以人为对象,事关重大,事关长远。而且,教育有三个难以超越的挑战:一是具有前瞻性,即当前为未来培养人才;二是具有个体性,即受教育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三是整体性,即关涉到受教育者的整体成长。教育者的教育理想有很大的利他性。《理想国》中所力图构建的美好愿景及其“理想”依然有着极其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三)理想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理想的支持

教育的灵魂和基础是人文精神的培育,是责任、情怀和文化的传递过程。良好的教育是一种解放的力量,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站在改造国民性、重塑民魂的高度,审视地规划教育行为,解放被禁锢的心智,舒展个性,使僵化的头脑能够异想天开,使萎缩的人格大放异彩。教育是自信、能力、尊严三位一体的教育。整个教育就是兴趣培养、思维训练、行为养成的过程。

理想的教育应是全民的教育,是一种“阳光普照工程”。理想的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理想的教育,更应该是全程的教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智慧是“一种依据知识行动而又不盲从知识的能力。”做“有灵魂的教育”,应以思想“智库”的角色来对社会改造和不断进步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