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院的产生

书院的产生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据史书记载,唐代朝廷中设有集贤殿书院、丽正书院,负责为宫廷、内府收藏、整理、校对图书,其职能更类似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而非教育机构。这类私人书院逐渐成为集藏书、讲学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机构。私学传统为书院的产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实依据。佛教在唐朝得到大规模发展,且宗派林立。

一、书院的产生

(一)宋代以前的书院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与官学、私学相比,书院的名称和形制出现较晚,其名最早见于唐代。据史书记载,唐代朝廷中设有集贤殿书院、丽正书院,负责为宫廷、内府收藏、整理、校对图书,其职能更类似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而非教育机构。唐代书院设有各种校勘官职,在管理图书之余也时常为皇帝提供咨询建议,举荐贤才。因此,这一时期的书院到宋代演变为馆阁,成为辅佐皇帝的重要机构。唐代建立官方书院的同时,文人学者也开始以聚书藏书为目的建立私人书院,并在其中开始收徒讲学。这类私人书院逐渐成为集藏书、讲学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机构。唐代末年以及五代时期,战乱频繁,国家官方文化教育机构衰落,很多士人开始以书院为形式创办私学。但是,这一时期书院刚刚起步发展,自发性、随意性很强,除藏书、讲学活动外,没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其内部体制、教育内容亦各有差异。而且,这一时期书院活动范围狭小,规模极为有限。因此在宋代以前,其对于文化教育的影响也并不是很大。

(二)书院产生的原因

书院作为古代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它的产生不是单一因素偶然促成的,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原因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第一,社会原因。唐中期以后,藩镇割据势力崛起,国家陷入事实上的分裂状态,唐代前期的盛世局面不复存在。经济的衰落直接导致了社会对于教育的忽视。唐末五代社会更加动荡,使得官学名存实亡。有形的典籍文献和无形的知识随士儒学者流落民间,这就为私人书院的产生创造了可能。

第二,我国古代自春秋以来私学一向发达。民间私学始终广泛地存在,作为官学的预备和补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文化普及作用。所以开办私学是许多知识分子在乱世得以谋生和宣传自己学说、理想的第一选择。私学传统为书院的产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实依据。

第三,书院的设置受佛教影响较深。佛教在唐朝得到大规模发展,且宗派林立。其中禅宗主张在山川名胜之处修建寺院,于自然山水之间修禅悟道、讲经弘法。书院受此影响,在初步发展阶段也通常将院址设于自然条件优美之所,以期远离喧嚣、静心为学。

第四,唐代雕版印刷术出现并广为流传,图书文献一改之前仅凭传抄才得以流通的弊端,使得文化知识通过印刷的图书得以较好的保存,也使得教育能够通过图书完成知识的传递。印刷术的发展和图书的兴盛,都为书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五,在书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鸿儒名士的加入吸引了众多学子,书院逐渐代替官学成为进行学术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也奠定了书院在学术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各地新书院的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