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发展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一时期明代并不禁止书院,只是各方面的客观条件限制了书院的发展。东林书院的复立,主要针对当时世风日下、官学腐败的社会现实,因此,在日常讲学中密切关注政治,经常对国事朝政进行议论,试图以学术讨论为手段,表达士人的呼声。因此,东林书院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教育场所,更成为当时政治活动、舆论的重要场所。

三、书院的发展

(一)明清书院的演进

明代初期,官学大兴,各地纷纷建立各种儒学,以培养官员、稳定社会,国家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官学。因此,书院在这一时期受到忽视,发展缓慢。而且,书院自由讲学之风与明初专制的文教政策相左,故而书院始终无法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但是,这一时期明代并不禁止书院,只是各方面的客观条件限制了书院的发展。这样的状况持续了百余年,至明中期成化年间,开始有所好转,不少荒废的旧书院被重新修缮恢复,并建立起许多新书院,书院数量开始增加。至嘉靖年间始现繁荣景象。一方面因为明中期以后,严禁自由讲学的限制有所松动,另一方面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官学空疏、沦为科举附庸,促使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建立书院,授徒讲学,针砭时弊。但是,书院的繁荣极大地损害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也为了当政者排除异己,明代后期数次禁毁书院,崇祯时期虽有恢复,但与宋代相比,其影响已不可同日而语。清代虽然对书院依然多加限制,但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康熙时期还是准予恢复一些著名的书院。雍正以后则加大了提倡力度,全国书院得到较大发展。

书院笼络知识分子、稳定士人阶层的积极作用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但其自由讲学的风气对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挑战,却始终是最为尖锐的。因此,明清两代对于书院的管理和控制一直没有放松,即使在书院获得大规模发展的时期,政府对书院的设立、教师和学生的招募,也都进行干涉和限制,使书院的发展呈现出官学化的特征。所谓书院的官学化倾向,不仅表现为朝廷和地方对于书院的各项管理和教学事务的控制,而且书院的各项制度逐渐向官学靠拢,书院教育目的和培养方式与官学趋同,主要为学生参加科举服务。但是书院也保留了自身的一些传统,如保留了部分人事、教学的自主权,除科举八股之外也进行德、智方面的教育,而且书院学生不具备升贡、补选官吏的资格。因此可以看出,明清两代书院虽然已经呈现了明显的官学化倾向,但是并未被纳入到正式的官学教育系统当中,只是作为官学的补充。

(二)明清著名书院

1.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无锡东南,始建于宋代,原为北宋学者杨时收徒讲学之处,后设立书院。元代时曾一度荒废,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当地官民修复重建,并由顾宪成主持。东林书院的复立,主要针对当时世风日下、官学腐败的社会现实,因此,在日常讲学中密切关注政治,经常对国事朝政进行议论,试图以学术讨论为手段,表达士人的呼声。东林书院的这一特征使其社会影响逐渐扩展,从而吸引了很多具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聚集于此,由此形成“东林学派”。他们抨击时政、评劾权贵的举动最终招来了以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迫害,许多名士被迫害致死,书院也被禁毁。后阉党被除,东林冤案得以昭雪,书院重建,并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学术中心,发挥着重要影响。

img45

图6-2 东林书院楹联

东林书院继承宋代书院自由、开放的气氛,并采取讲会的方式促进彼此思想的交流和融合。东林书院每月一小会,每年一大会,每会三天,推举一人主讲四书五经中的一题,其他人虚心学习,讲后进行讨论和辩难。这种书院讲会制度,通过讲演、讨论、质疑、答辩等方式,促进思想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在当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讲会中不仅有学术问题,还夹杂许多政治观点的沟通和探讨。因此,东林书院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教育场所,更成为当时政治活动、舆论的重要场所。正如顾宪成为书院题词所说的那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也是复建东林书院的目的所在。

2.诂经精舍与学海堂

诂经精舍位于杭州孤山,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学海堂位于广州粤秀山,始建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这两所书院是阮元分别于浙江巡抚和两广总督任上所建。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历任多省巡抚、总督,同时也是清中叶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并亲自担任书院主讲。

两座书院分别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光绪二十九年停办,存在了百年。

进入清代,士人学者多埋首于八股文章,放弃学习经典,形成浮华的学风。加之清代思想统治严苛,许多学者转为研究考据训诂之学,遂形成乾嘉时期极为盛行的考据学派。阮元亦是其中一员。阮元提倡尊经崇汉,主张学习汉儒以考释儒经为办法进行研究,以达到通经致用。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就是以训诂考证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书院。当时书院多以科举、八股为内容,而这两所书院重视务实考据,在当时颇有影响。

img46

图6-3 阮元

两所书院在教学上各尽其才。书院聘请考据训诂大家担任教师,发挥教师的专长,分别讲授不同科目;而且两所书院将学生因才分班,倡导学生自由研究,学海堂还根据学生自身喜好使其选择一部书进行学习研究,实行选修。两书院注重将日常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自学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读书有句读、评校、抄录、著述四项内容,可只进行其中一项研究,也可以研究多项,但是必须踏踏实实进行。学生每人一本日程簿,记录每日读书、学习所得。各种课业也经常由教师评阅,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以别具一格的教育内容和办学方式,为书院这种教育形式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其摒弃八股、务实求真、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特点,带头破除了书院浮华、空疏的学风,为推动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厚古薄今、专以考据为内容的教育,也势必使学生终日埋头于故纸堆之中,导致经世能力欠缺,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