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心理学的理论

老年心理学的理论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老人无论在家中、社会中、国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年人的智力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有些与衰老过程毫不相干。老年人格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改变”。达到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格和谐的目的,首先就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也有称这个阶段为“蜜月期”的。此时,个人沉醉于职业角色解除后,退休的惬意生活计划中。这个蜜月期有长有短,因人而异。当然那些非自愿退休者可能不会有蜜月期。

第四节 老年心理学的理论

中国人向来敬老尊贤,而老人自己也常以老者自居,并不在意言老,即“不知老之将至”。老人在家里受到尊敬,于是俗话说“家有一老,好有一宝”。老人在社会中扮演排难解忧的角色,于是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说法。老人在国家中成为提供国是意见的人,就有“老臣谋国”的美誉。由此可见,老人无论在家中、社会中、国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西方却恰恰相反,老年人是人生中最苦的阶段。如对美国社会有一个说法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场。”这是由于工业社会里,老年人的特点被认为是“效率减退、适应力低弱、智慧减退”。这种看法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是需要理论证明。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还普遍认为人的智力发展遵循简单的年龄曲线:成人初期智力增长到25岁维持稳定状态,以后逐渐减退,速度因年龄增长而加快。到老年期就智力低下了。到60年代初期开始有人怀疑这种简单智慧曲线的可靠性了,开始比较全面深入地研究,发现智慧至少到60岁仍维持稳定状态,之后有些人减退,但很多人仍在增长中。最早用研究结论来消除不正确看法,建立科学观念的研究机构是国际上著名的德国国立“马克思·布朗克”研究所的柏林教育训练中心。

一、老年智力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智力不单纯受年龄的影响。老年人的智力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有些与衰老过程毫不相干。遗传因素也许是所有决定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那些在以往的人生历程中都显示出较高智能的人在他们的晚年中更可能有出色表现。高等教育以及从事挑战性的工作对老年期智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一般来说,将先天智商与后天训练结合起来考虑能准确地预测某个人的智能在多大程度上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与智力相关的主要思维能力是言语理解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字词及数字方面的流畅性,这些能力对所有年龄阶段的人进行日常活动都是很重要的。到三四十岁左右,这些能力还在持续提高。如果老人身体健康,那么其基本智能水平将保持稳定直到近70岁,此时缓慢的、几乎不易被察觉的衰退才开始,到70多岁近80岁,这种衰退才变得明显。

智力是一种方式,一个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得信息并进行加工,演化成新的思想,并把这些信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新的场所。智力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晶体智力

个人通过教育和生活经历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这种知识和能力可以用言语理解能力、词汇组织能力和社会化判断来衡量。进行规划园林、阅读、烹饪和修理工作等活动都需要从人生经历中获得知识。从信息积累的角度看,年老时智力会增长,至少保持原水平。但个人怎样有效地累积知识很大程度上受信息量的影响,这信息量是个人通过教育和生活经验获得的。总之,以知识累积的观点看,老年人更聪明了,他们比他们年轻时知道得更多。

(二)流体智力

指由生理方面决定的技能,独立于经验与学习之外,这种技能被普遍认识为“天生的智力”。它可以通过空间定位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和知觉速度来检测。流体智力是一种获得新信息,把这些信息与已经累积的知识相结合,并用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问题解决能力或者执行一系列任务的能力的测试中,老年人的表现不好。关于流体智力的论争近几年相当激烈。尽管许多研究发现年轻人与老人之间的确存在差异,但老年学家们都认为流体智力的下降不是衰老引起的,标准化的智商测试和被测试者的时间压力对老年人比对年轻人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多数智力测试是计时的,而老年人由于神经递质的损坏,反应变慢。当时间限制从测试条件中剔除,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差异实则是微不足道。

在老年时期,认知和智力角色的退化不是不可避免的。多数老人实际上比他们的年轻对手更聪明,体现出终身学习和生活经验累积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大脑神经传导递质的速率变化,处理复杂问题的速度也会慢下来。在没有任何器官性脑损伤(如早年性痴呆症、抑郁症,或者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老年人仍然有学习新技能和积极思维的能力。使脑处于被刺激和充实状态对保持认知能力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智力并不因年龄而减退,可以肯定老年人仍有学习能力。同时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有助于学习,这就为老年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代西方社会很重视老年人的智慧与经验,认为这是人一生宝贵的结晶,如能贡献出来将利人利己,社会如能利用老年人的智慧经验,可以形成巨大的无形财富。因为智慧和经验是有价值的无形财富和资源。

老年人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但由于强制退休制度,老年人又退出了人力市场,这就形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事实上,老年人退休后,并非“退而无用”,因为其智慧经验还在,还有发挥的余地,而且很多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还很强烈,并不因退休而消失。因此,老年人力资源是尚待发掘的宝藏,如何发掘老年人力资源,把潜藏的资源化成有用的人力,这是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课题。

二、老年人格方面的研究

老年人格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受到活动、刺激、自我图像等方面改变的影响。而情绪的作用对老年人格的影响最大,因为老年人在情绪方面不易平衡,容易影响到人格的和谐。

影响老年人格改变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前者主要是社会接触的多少,后者是家庭幸福与否。一般来说,老年人格发展已趋成熟,按理不会发生改变才对,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如果社会和家庭给老年人造成的压力和不幸太多,老人则发生人格改变,形成人格退缩等,反之则人格和谐。如许多老年学员本来要自杀的,上了老年大学,人格和谐了、生活有意义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影响老年人格改变的次要因素是疾病,确切地说是脑神经类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最容易使老年人格发生改变,形成不和谐人格,但这不属于老年教育的范畴之内。达到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格和谐的目的,首先就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研究发现,老年人主要是在退休前后期最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失调现象。

(一)老年期五个阶段

有研究发现,老年人退休后的适应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1.乐观阶段

也有称这个阶段为“蜜月期”的。此时,个人沉醉于职业角色解除后,退休的惬意生活计划中。大多数刚退休者,此时都在编织他们退休后的打算和安排,如旅游计划、回乡探亲或将要完成的家务事情。安排一些以前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这个蜜月期有长有短,因人而异。大约半年或更长些。当然那些非自愿退休者可能不会有蜜月期。在享受了退休初期有新追求的、自由自在的“蜜月”般生活之后,他们往往发现,这些活动将不会使退休生活富有意义,于是进入第二个阶段。

2.沮丧阶段

又称忧郁期。个人退休后开始感到不适应,过去每天上下班紧张、规律、充实,现在变得无所事事,感到被社会所抛弃,成为无用之人。此外,退休后的生活现状与退休前的憧憬有些差异,从而忧心丛生、惆怅骤至,产生心理失调现象。

3.调适阶段

也叫重组期。经过忧郁期后,个人开始接受严峻的现实,接受退休后生活和老年角色,并重新制订生活计划,确立老年生活价值观

4.适应阶段

又称稳定期,当个人能够把自己重新估价,将未来日子重新安排以后,老年社会化过程就朝着良性方面发展了。这时,老年人情绪比较稳定,生活规律,并有了新的个人爱好,接受老年价值观并适应心理的和社会的角色。

5.生命终结阶段

也称终结期,严重的疾病开始袭扰老年人,体力的衰退可能导致行动上的不便。老年人开始为死亡的阴影所笼罩,产生恐怖感和怨恨心理。这个阶段是老年人社会化过程的最后阶段。

根据以上五个阶段的发展,在老年教育的内容安排上,值得参考。了解这五个阶段对我们很有用。如近来有些研究人员写文章提到树立正确生死观的教育,参考以上五个阶段,我们可以确定在哪个阶段介入生死观教育效果更好。

(二)五种老年人格类型

美国加州大学工业关系研究所的三位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多次谈话和心理测验等方法,历时3年之久,分析结果得出老年人有五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1.成熟型

这一类型对老年过程很适应。这些人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承担义务,有意义丰富的社会关系,有稳定的工作史,又很体面地进入了暮年。

2.摇椅型

这个类型对年老也很适应。可这些人与成熟型不同,在物质和情感两方面都更多依赖于他人。由于在年轻时没有高度的自我导向,他们乐意享受退休带来的轻松。

3.装甲型

无论是跟成熟型相比,还是同摇椅型比较,这一类型显得更为僵板。这些人保持着高水平的自我控制和纪律,同样对老年过程很适应。自信和强烈的个人主义在这一类型中十分崇尚。

4.愤怒型

这一类型对老年不是很适应。这些人被描述成敌意的,若什么事出了偏差,他们更有可能去责怪他人,并将社会看成竞争性的抗争。

5.自我怨恨型

这一类型对老年过程适应性也比较差,有错误缺点不是去责怪他人,而是怪罪于自己。社会关系差,常常感到很压抑。

以上老年人格类型中,有些人格与老年人生活和退休后生活相适应,有些则不调适。在调适良好的类型中,以成熟型者最为成功,他们轻松愉快地进入老年,没有神经质的冲突,随遇而安,在观念上能接受老年的退休事实,能主动从活动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满足。最不成功的是愤怒型,这类老年人愤世嫉俗,憎恶别人,同时也不受别人欢迎,进而憎恶自己,以为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

尽管研究者们在研究中只发现了这五种类型,可他们认为更大的研究样本可能会呈现更多种类型。但是,只用他们那小小的样本也论证了自己提出的主要假设,即人衰老的方式依赖于他的人格。这些研究者并没有坚持认为,对老年的适应是由人格来确定的,因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大大地影响着一个人对老年的调节适应。而人格在这个调节适应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虽然这一研究勾画出了五种主要人格类型,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适合这五种类型的。许许多多的人所表现出的人格类型是不能置于任何可以认出的人格类型中去的。

如何使老年人格和谐,通过老年教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生活方式得到正确的指导,有朋友、有正常的社交活动,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做,这样有了正常的生活方式才能产生和谐正常的人格。此外,老年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真正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要实现个性化教育,了解研究老年人的人格类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基础性工作。

我们从老年需求、老年社会化、老年智力和老年人格四个方面介绍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国际上的著名的理论,目的是对我们今后的研究过程有所启发,有所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