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筝式”教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风筝式”教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本校加强常规管理,完善学校教研制度,建立校级名师工作室,本着“自愿参加、灵活小型、评价公正、定质奖励”的原则开展校内的点课评课机制,每周通过自愿报名和推荐报名的形式公开一些教师的授课内容、地点和时间,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组织下听课评课,根据个人的听课感受发表自己的评价与建议,对于授课优秀者和点评有水平的教师给予表彰,并把教案、课后反思和评课文本材料公示在校园网上,让全校师生共享。

“风筝式”教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陈仁和[1]

放风筝是一种古老的娱乐形式,但能真正放好风筝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风筝能否上天,选准牵引点并能随风适度拉与放线是关键,如果把它引用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来似乎有点牵强,但是仔细思量一下就可明白,教师是学校的风筝,如果能让它飞得更高,学校的质量与品位便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如何选准牵引点、如何拉如何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课题,只有倾心与教师交流,把握教师的心理需求,我们才可获得教师队伍建设上的创新与成功。

一、选准“牵引点”——增强队伍凝聚力

一支稳定而高度凝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但是如何工作才能赢得教师的欢心、激发教师的奉献精神呢?我想作为领导集体的一员应该转变领导观念,与教师贴心交流,平等相处共同担当学校发展的重任。要了解教师的生活与心理需求,尽最大努力当好教师的工作助手和后勤保障员,使教师感受集体的温暖。

1.建立干群交流通道,倾听教师心声,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利用网络和每周定时的碰面会了解教师的动态,走下去与教师心交心,尊重每位教师的心理诉求,赢得教师的信赖,生成教师的爱心,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让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当做自己生活的需要与乐趣。解除教师生活的后顾之忧,与教师一起担当家庭和学校发展的重任。

2.建立非线性管理制度,给予教师一定的时空自由。不挤占教师的休息时间,不要求教师完成过多的文本作业,给教师相对充裕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同时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文娱活动室、教工健身房,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自觉把教学工作升华为事业追求。利用工会组织创设各种平台,健全奖励机制,物质与精神奖励并重,校园内设立芳名榜,每学期评选一些教改先进工作者,介绍教改经验与工作体验,选拔一些成绩突出者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参与校际交流、异地考察、进修培训,并把教改业绩挂在校园网和公告栏表彰公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集群体智慧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3.建立各种协会,丰富业余生活,促进横向交流。在赢得“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等美好称誉的同时,教师也是一群性情中人,他们不应受职业影响而戴上过重的“道德枷锁”,因此面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应用“科学发展观”看待教师的各种物质需求与心理诉求,尽力满足教师的生活追求,以促使教师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我校根据教师的爱好组建了多个协会,如车友协会、登山协会、钓鱼协会和各种球类协会,每学期从有限的学校资源中挤出一些经费资助他们举办各种活动,利用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校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

4.加强学校各项硬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能生成愉悦的心情,也可激发成员热爱集体并为集体骄傲的情愫。我校利用社会力量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校园环境的绿化建设,使学校成为省级绿化示范单位并申报国家级绿化示范单位。走进校园,迎面而来的是一簇簇鲜花和错落有致的绿树盆景,让人仿佛步入人间仙境,在九华山的映衬下、在延绶溪的陪伴下生活,教师拥着清风沐浴阳光心境能不好吗?他们能不爱这个具有无限生机、无限潜力的校园吗?

二、“拉”成规矩——健全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一个学校若没有健全的科学管理制度,那么教师的工作就会变得“无根无据”,这样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就无从谈起,因此必要的制度制约与引导是学校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学校发展的现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教育质量也促进了教师成长。

1.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追求目标。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有关精神,我校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和外出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校教育发展的中长期教育规划,并以此为依据引导教师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建立个人档案,每个学期每个学年反思个人规划的落实与实现情况,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校名师工作室负责评选工作,优秀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2.建立自主学习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日不学习可能就会被社会无情淘汰,这说起来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现实确实是危机重重,如果教师在工作之余不及时充电,教育理念就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教学的质量就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提升,因此学校重视教师自主学习机制的建立,每个学期一人分发一本笔记本,要求教师把平时的学习感悟摘录成册,特别要注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适时对学习情况跟踪考评,奖励学习方面成绩突出者并把其学习心得利用校园网和教师讲坛传播共享。

3.坚持专家引领,组织拓展训练。每个学期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聘请专家来校讲座指导,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利用与专家的交流机会,释解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疑惑,探讨理论与实践冲突的解决方案。同时组织教师与干部交流、教师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引导教师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理解自己的工作,打开教师的心扉,解除教师的心结,使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和谐。定期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考察,听听外地同行的介绍和教育教学的处理方式,吸取外地名师的教学经验引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4.提倡教学科研,以教研成果助推教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通过实践与学习、实践与交流、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渠道才能实现教育教学质量上的提升与跨越,因此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参与各种课题的研究工作,每年拨专款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让教师在研究中转型,促使教师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5.加强校本教研,通过交流吸收同行的智慧。立足本校加强常规管理,完善学校教研制度,建立校级名师工作室,本着“自愿参加、灵活小型、评价公正、定质奖励”的原则开展校内的点课评课机制,每周通过自愿报名和推荐报名的形式公开一些教师的授课内容、地点和时间,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组织下听课评课,根据个人的听课感受发表自己的评价与建议,对于授课优秀者和点评有水平的教师给予表彰,并把教案、课后反思和评课文本材料公示在校园网上,让全校师生共享。定期开展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让教师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让教师在比赛中感受竞争的挑战,让教师通过比赛扬名。建立《青蓝工程》制度,通过名师的指导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合同期为一年,学年末进行公开评选,对于优秀组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载入个人档案。

三、“放”出创新——彰显教育风格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缸里养不出具有飞跃本领的大鱼,鸟笼里飞不出翱翔天空的苍鹰。只有宽阔的空间和自由的时间,教师才能在自主意识的引领下施展自己的才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为此学校在制度执行时灵活而适度地开放一些管理,从时空上、从评价上、从课程开发上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自我发展以至于成就大我。

1.开放学校管理,集聚群体智慧经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应树立教育的科学发展观,认真探索既顺应时代又符合校情的管理模式,本着服务师生的理念,管理者应摒弃传统的“家长威权”式的独裁领导方式,充分尊重师生,平等对待师生,让教师参与学校决策,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和社区人员参与学校发展的研讨,并对每一决策的实施实行规范管理,全程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以保证和落实实施的有效性。

2.开放课程管理,变革课程管理模式,于反思创新中丰富教材内容。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学生对教育的全部需求,只有教师才能感受得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学情,不是一套两套教材就可以应付得了的,因此学校倡议教师根据本校的学情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己和小组的智慧,认真思考研讨,可以开发既定教材的新内容,也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只要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不必拘束于任何框框条条。

总之,教育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投入和奉献,教育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更谈不上提高,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它应成为学校领导集体工作的主要内容。

【注释】

[1]陈仁和,福建莆田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