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育才,生活和教育是统一的,它认定劳动生活即是劳动教育,用劳动生活来教育,给劳动生活以教育。在陶师的教育事业中,处处都体现了“生活即教育”,这与传统教育的观念是针锋相对的。在陶师的教育机构里,找不到丝毫“纸上谈兵”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渗透在教育机构的每一个角落,实包含了人生的一切。

一、“生活即教育”

要养成劳动的习惯,这是很重要的教育。陶师在他创办的晓庄师范,还是重庆育才学校,或是工学团,都是十分强调劳动的教育,在晓庄时代教育目标第一条就是“要有农夫的身手”,甚至认为谁反对这一条就是“反革命”。在传统教育下,学生愈学愈弱、愈教愈懒,这是什么原因?原因也很简单,传统教育只培养读书人,不培养劳动者;其次,也有劳动教育,不过是形式的。陶师多次批评说:“嘴里念的是劳动教育的书,耳朵听的是劳动教育的演讲,而平日所过的是双料少爷的生活,在传统教育的看法不妨算他是受劳动教育,但在生活教育的看法则断断乎不能算他受劳动教育。”(Ⅱ,559)在育才,生活和教育是统一的,它认定劳动生活即是劳动教育,用劳动生活来教育,给劳动生活以教育。任何一种教育只有通过相应的生活才有效,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了。

我们的教育必须养成学生具有劳动的身手。有了劳动的身手,能有利于培养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精神。也只有有了劳动的身手,才有勇于战胜各种困难,提高生活力,以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地把劳动理解为纯体力劳动,劳动的范畴应是广义的。例如,工科院校学生在工厂里的实践,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是脑指挥手,手发展脑的手脑齐挥的劳动。但是,既要实行劳动教育,一般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开始,逐渐发展到手脑并用的复杂劳动,然后培养孩子有一付勤劳的双手。

通过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生活力的一个方面,再如人际交往、学会用书等等都有利于孩子生活力的提高。良好的生活力是孩子今后从事任何职业所必需,要从小培养。传统教育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力,从小让孩子沾上了少爷小姐书呆的习气,生活上一切都要依赖他人,人格上缺乏独立自主性,这种人将来如何适应环境、如何适应社会。还能指望他去改造社会?

事实上,成天埋头读死书、死读书、读不好书;只有学会用书,习惯于“用”书,则读书变“用”书,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不致徒耗黄金岁月;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便会学有所乐而无读书之苦。这样的学习可免除书呆子那种读书之苦,有利于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健康。

再如,大学工科学生,至少有1/3的时间在工厂的实践中,便能使“死读书”变成“活用书”,学习便收事半功倍之效,这便是生活教育。有人担心实践时间多了,课程修不完了,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要学生脑子里装满未经消化的一大堆“死”东西,是学生最大的苦恼,虽然考试能通过,却是用生命与健康换来的,最后还是一知半解。上世纪80年代,被誉为“人民的好医生”的周礼荣回忆说:他在上世纪50年代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河南郸城县立医院,这是到该县的第一个医科大学毕业学生。第二天便迎来一位难产的孕妇,等他抢救;他学过这些课程,却没有干过,两条人命等他抢救,该怎么办呢?他赶快跑回家,翻出讲义,复习这种手术怎么做,细看了一遍,共二十几条,一下子全记住了,然后急忙赶到手术室,终于使两条生命得救了。这一下子他的声誉传遍了全城。如此看来,他学的这门课,这时才算考试合格。

育才学校的学生杨秉孙入音乐组三个月,便登台表演,独奏门德尔松、格里格的钢琴小品。育才是个生活教育的试验学校,教育与生活是打成一片的,只有艺术的生活才是艺术的教育,所以育才能为新中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们的艺术实践活动时间是当今艺术院校无法相比的。有一年,育才招生,每个考生都须交相片,但来报考的孩子都很穷,没钱照相。陶师想了个妙招,让绘画组里挑选几个素描画得好的同学去为考生画像,每张像只有两寸大,一共画了十几个学生的像。这是一举两得的办法,既为考生省钱,又锻炼了学生学习素描造型的能力。这在古今中外恐怕是第一例。在陶师的教育事业中,处处都体现了“生活即教育”,这与传统教育的观念是针锋相对的。在陶师的教育机构里,找不到丝毫“纸上谈兵”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渗透在教育机构的每一个角落,实包含了人生的一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