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即学材

生活即学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学校生活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可以说,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而学生的需求也往往在学校生活中得以实现。学校生活更离不开交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同学家长之间等等的交往都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此,交往的成功与否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生活即学材

初次拿到教研部门提供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学材,许多老师都傻眼了:怎么上呀?不去管内容,就二十篇课文,要上两个学期!上什么呢?怎么上呢?确实,面对综合实践这一门在新课程改革下应运而生的全新课程,许多对课程了解少而且已经习惯“教教材”的老师,简直无从下手。通过两年的摸索学习,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材就是生活,生活即学材。之所以老师觉得学材少,或没有合适的学材,这是因为综合实践课程根本无法像其他课程一样通用一个固定的学材,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其课程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回归生活世界”,应该从学生真实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和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它不是仅以一个教材能表达的,它需要的是生活和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所以它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教师不是学材的教学者,不能再是“教教材”,而应该是“活用学材”和“自编学材”,而“活用”和“自编”的依据就是“生活”:所以,我们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生需要并乐于探究的问题来作为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而学生“生活”不外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一、学校生活是课程资源选择、开发的根本和基地

学校生活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可以说,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而学生的需求也往往在学校生活中得以实现。为此,关注学生的学校生活,以学校生活为根本,捕捉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来作为开发研究的课程资源。我觉得对学校生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资源的开发:

(一)根据学生知识需求选择开发资源

学校生活最重要的环节是学习知识,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知识,获得技能,寻求发展。而我们的课程目标就是要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把尽可能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具有探究意义的内容作为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如:为使学生能适应学习环境,更好地学习,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那就需要开发“正常心理状态”一类的课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自我意识。在低段可以开设一些养成教育和培养自信心的内容,如《上课了》、《介绍我自己》、《让我露一手》、《我喜欢……》等;在中高段可以开设一些研究学习策略和方式的内容,如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内容可以是《我的小秘密》、《瞧,我们学得多轻松》、《介绍我的学习方法》等。

(二)根据学生的活动需求选择开发资源

学校生活离不开活动,无论是课间活动还是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说活动是他们的天地,而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活动内容是否丰富、有利,是关系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我们中国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的活动是比较缺乏的。就说课间活动吧,我观察到学生的课间游戏比较单调、枯燥,并且孩子们对游戏的利弊认识不足,有时玩一些危险的、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而学校也因安全起见,对一些活动往往只是采取简单的禁止措施,却很少倡导一些有益的活动,这使孩子的活动越来越少,越来越单一。根据这一现象,我在二年级下开设了《课间十分钟玩出新名堂》这一堂课。先组织学生对学校课间活动现状作一调查,然后对现状进行研究作出评价,发现情况不是很理想后进行研究设计“课间活动”方案,最后在课外延伸时向家长、亲友请教传统游戏。由一堂课发展成几堂课,这些课程资源来源于学生生活,产生于学生生活,实践于学生生活,延伸也在学生生活。

像这样的课程资源还有很多,如《玩具总动员》、《我们爱运动》、《走进汽车世界》、《折纸的乐趣》、《设计班队活动》等等一系列内容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

(三)根据学生的交往需求选择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生活更离不开交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同学家长之间等等的交往都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此,交往的成功与否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老师、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乐于和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形成人际沟通,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这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所以,根据学生交往的需要可以开发一系列课程资源。如《我的朋友多》、《学会打电话》、《学会交友》、《学会欣赏》等等都是很好的主题活动材料。

另外,在综合实践的“活动”过程中,也需要渗透这方面的内容。

二、社会生活是课程资源选择、开发的外延和拓展

本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总目标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摘《综合实践教学指导纲要》),通过活动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增进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要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科技社会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力所能及的研究内容;从学生自身发展、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挖掘课程的活动内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考虑:

(一)根据学生的生存需求来选择开发课程资源

一个人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首先得学会生存,要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这就是学生所需要的。所以,那些能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主题活动是课程资源选择开发的重点。如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今天我当家”、“我会做……”、“我的时间表”、“勤劳的双手”“做个劝烟小公民”等;如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标志的识别”、“遇到危险怎么办”、“一个人在家”、“认识常用药品”“交通安全”、“食品与安全”等。

人的生活、生存也离不开劳动,一定的劳动技巧这是每个人所必需的。所以,那些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巧的活动也是资源选择开发的重要内容,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形成技能的“我们的劳动实践基地”、“小小饲养员”等;培养动手能力的“折纸的乐趣”、“我为校园添新绿”、“蔬果的新用法”;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掌握基本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制作昆虫标本”、“服装设计”、“桥梁设计”等;培养学生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的“做个理财小能手”、“父母的工作”等。

(二)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来选择开发课程资源

人的生存是条件,发展是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就是要着眼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关注学生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那么,学生主要有哪些发展的需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首先是智力发展领域的资源开发,通过一些主题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如“巧用废物”、“我为家乡出点子”、“我为自家出点子”、“未来的汽车”、“做个小小研究员”、“我的小创造”、“灯的变迁”等等,这样的主题活动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使命感

从科学发展领域去开发一些课程资源,使学生对日常生活、自然现象、自然环境等科学领域产生兴趣,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从而提高运用科技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主题活动如:“常用物品”、“观察天气”、“认方向”、“空气小调查”、“找春天”、“喷气的鸡蛋”、“各式各样的声音”、“了解眼睛”等等。

另外,一些乡土特色、家乡人文资源也有助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对家乡的发展有很大实际意义。所以,有许多的活动可以通过对乡土人文历史、家乡特产等的研究来展开。如“家乡特产”、“社区小功臣”、“走进家乡”、“美好家园我描绘”等一系列主题的研究活动不仅促进学生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促进了自身发展,也为社会发展作好了铺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的活动主题就是一个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主题。学生的实践在生活中不断延伸、拓展,即使一堂课结束了,可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在继续,并不断拓展。

所以,一个好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来自学生生活,生活即学材,教师不应该把眼光只停留在现成的教本上,而应该拓展学材,放眼生活,在学生生活中去挖掘课程内容,这样,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才有生命力,真正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

我们的主题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

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学材的生成性、自主性、灵活性看成是随意性。有的教师因为没有现成的学材而误认为可以随意组织活动,有的甚至是漫无目的,不知道一堂课该干点什么,干了点什么,或者是看到什么内容就上什么,不管它适合不适合,没有内容就无所事事,成为“放羊课”。这样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有一个统筹的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