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威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内在于教育历程,即人的本能、冲动、天性和兴趣等。杜威在教育既是生活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说法。杜威全面批判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约翰·杜威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教育家之一,借鉴吸收其教育思想中积极先进的成分,对于在新媒体条件下创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主要思想观点

(1)“教育即是生活”。杜威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内在于教育历程,即人的本能、冲动、天性和兴趣等。因此,他批判那种呆板的、外插式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既是生活,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反对把外在的教育目的当做控制教育的观点,因为那样就会扼杀个人现实潜在的能力和个性趋向。

(2)“学校即社会”。杜威在教育既是生活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说法。他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10)”,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紧密连接在一起,学校不应该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组织,而应具备社会生活的典型条件,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社会机构。

(3)“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杜威批判传统教育观以教师为主体的观点,因为它过于强调单一、僵化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过于强调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约束,而忽视了学生自律、自主、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他也批判以教材为主体的教育观,在中国演讲时,杜威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大加批评,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

2.对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百年过去了,杜威教育哲学的意义依然充溢着思想与智慧之光。借鉴、吸收其教育思想,对我们在新媒体条件下创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有裨益。

(1)借助新媒体信息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社会化。杜威认为“知识只有在提出被置于社会生活背景中,材料的明确形象和概念时,才是名副其实的或有教育性的。(11)”也就是说,只有实现了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轨,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理,形成忠于自身又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反思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教材内容多以抽象的理论为主,与社会生活脱离、滞后;教师在授课中习惯于使用传统方法,缺乏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无法产生兴趣(12)。对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积极接触、熟练掌握和使用新媒体手段,收集大量第一手社会信息和资料,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前沿性、社会性的深入交流,使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想与我们的教育产生强烈共鸣。

(2)更新思想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这样的师生关系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播自己的或特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并以自己的教师身份和知识经验强制学生接受和顺从,完全忽略了学生的需求,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杜威全面批判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也和我前面提到的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需要进行的深思与变革不谋而合。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转变思想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借助众多的新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开放、真诚互信的平台,与学生展开真诚的沟通,使学生在开放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对其进行巧妙的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