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玄论战”的发生

“科玄论战”的发生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成为了科玄论战的导火线,到1924年8月陈独秀发表《答张君劢及梁任公》为止,前后历时一年多,参与论争人数多达四五十人。“科玄论战”,作为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爆发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次演讲,有人称之为拉开了“科玄论战”的序幕。正是以上这些学者对于科学及人生观问题初步的、不同的,然而又是积极的探索,为1923—1924年的“科玄论战”埋下了伏笔。

第一节 “科玄论战”的发生

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成为了科玄论战的导火线,到1924年8月陈独秀发表《答张君劢及梁任公》为止,前后历时一年多,参与论争人数多达四五十人。在论战过程中,胡适、吴稚晖、任鸿隽、唐钺、王星拱等为丁文江呐喊;而梁启超、林宰平、瞿菊农则替张君劢助威。到了论战后期,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瞿秋白、邓中夏等人也相继参战,他们对“科学派”和“玄学派”都作了批判,但相比之下,较倾向于科学派。

“科玄论战”,作为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爆发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和科学在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逐渐被国人所接受,有相当一批人秉持“科学万能论”的思想观念。同时,就在这一时期,西方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想开始传入我国,杜威的实用主义,罗素的社会改良主义,孔德的实证主义,尼采、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等,如此多的哲学流派涌聚到同一时空必然要发生激烈碰撞,而“科玄论战”的爆发正是这种碰撞的火花所酿成的。

在20世纪20年代前夕,当“赛先生”的旗帜被高高举起时,反对的力量也在酝酿着,梁启超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位从1898年到1912年一直主张学习近代科学的思想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访问欧洲,亲眼目睹了战后满目疮痍的欧洲,这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于是,他撰写了《欧遊心影录》一文,把由于战争而使文明遭到的毁灭性打击归咎为“科学的破产”。他这样写道:“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以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最近思潮变迁的一个大关键了。”(1)“因科学发达,生出工业革命,外部生活变迁急剧,内部生活随而动摇……人类的自由意志,不得不否认了。意志既不能自由,还有什么善恶的责任……宗教和旧哲学,既已被科学打得个旗靡辙乱……所以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这回大战争,便是一个报应。”(2)

梁启超的这一系列言辞,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但为以后发生的“科玄论战”埋下了伏笔,有人就借助这样的观点来表达他们对西方科学的不信任情绪,高呼:“欧洲科学破产了!梁任公这样说的。”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就是以科学破产论为基调,来分析西方科学文化的疲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该书中,梁漱溟认为,东方化还是西方化,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必须在这两条路之间做出选择;而这两条路,是不能调和通融的。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我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印度文化则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根本精神。(3)而现在,西方文化正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复兴“中国原来的态度”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这样的论调与“五四”以来被高高举起的“赛先生”形象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于是,胡适站出来为之辩驳,“我们当这个时候,正苦科学的提倡不够,正苦科学的教育不发达,正苦科学的势力还不能扫除那迷漫全国的乌烟瘴气——不料还有名流学者出来高唱‘欧洲科学破产’的喊声,出来把欧洲文化破产的罪名归到科学身上,出来菲薄科学,历数科学家的人生观的罪状,不要科学在人生观上发生影响,信仰科学的人看了这种现状能不发愁吗?能不大声疾呼出来替科学辩护吗?”(4)

1922年3月25日,胡适先生在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做了一场“科学的人生观”的演讲。关于这次演讲,胡适先生在同日日记中留下了这样一个提纲。(5)

(1)科学的人生观即是用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来对付人生的问题。

(2)科学的精神在于他的方法。

(3)科学的方法,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打破笼统的“根本解决”……人生问题都是个别的,故没有笼统的解决;从研究事实下手,不要轻易信仰,须要先疑而后信;一切原理通则,都看作假设的工具,自己的一切主张,都看作待证的假定;用实验的证据来试验那提出的假设,用试验的结果来坚固自己的信心,来消除别人的疑心与反对;科学的思想是为解决个别问题的,已得了解决法,即须实力奉行。科学的人生观的第一个字是“疑”,第二个字是“思想”,第三个字是“干”!

这次演讲,有人称之为拉开了“科玄论战”的序幕。正是以上这些学者对于科学及人生观问题初步的、不同的,然而又是积极的探索,为1923—1924年的“科玄论战”埋下了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