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立教学思维创新活动制度

创立教学思维创新活动制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思维创新活动的内容是,组织教师对一些上过的研讨课从理念上进行再认识,改进教学,从中归纳出典型的经验教训,完善或创立课题。活动以研讨为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课堂这块阵地,在2005年4月首次举行的南丰县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思维创新”评课竞赛活动中,涌现出一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探讨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在罗老师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突出了重点:磁场和磁感线。

(二)创立教学思维创新活动制度

教学思维创新活动的内容是,组织教师对一些上过的研讨课从理念上进行再认识,改进教学,从中归纳出典型的经验教训,完善或创立课题。这是教研活动的延伸、扩展和深化。

活动应从三个方面保证实效。一是要提出理论研讨的切入点。(1)合理取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教学创新的生长点。实践证明,课改过程中难免有穿新鞋走老路或脱离实际的超前现象。要用新的教育观、价值观重新认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批判性借鉴,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2)突出主体,寻找教学创新的增长点。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是老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新理念的落脚处,是教学创新的增长点。(3)回归生活,寻找教学创新的伸展点。打破以往“以本为本”的教科书垄断地位,自觉地把自然、社会和生活等融入教学之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知识殿堂,让学生获得一种独立、自我的学习体验,为教学提供创新的广阔天地。二是要确定活动形式。活动以研讨为主。南丰县组织开展评课、课后反思等多种竞赛,因其切入角度小,内容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是研讨活动的有效形式。三是要规定活动办法。做到竞赛与研讨相结合,参赛与参与研讨相结合,并将活动评点作为一个主要项目。

[例案3~5]

2005年南丰县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思维创新评课竞赛

评课选辑

(南丰县教研室 江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课堂这块阵地,在2005年4月首次举行的南丰县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思维创新”评课竞赛活动中,涌现出一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探讨者。我们期望通过这次评课活动,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实现教师教育思想与理念的提升,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在此,我们遴选出本次评课竞赛中一些教师的评课稿,供展示和交流。

展示课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磁场(执教:南丰二中 罗桂勇)

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实验内容更加丰富,探究问题的方法更加多样化,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上注重了“三位一体”的教研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终极目标,将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本课采用讨论式教学为主线,完成教学任务。现将人教版八年级“8.1磁场”一节为教学实例展示出来,以供交流。

1.新课名称:8.1 磁场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简单的磁现象,理解磁体周围存在磁场,感悟磁感线描述磁场,知道磁化的概念及地磁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简单的几个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分析、概括问题能力。

对比“风”、“电流”、“磁场”等看不见的物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对简单知识点进行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精神,结合“指南针”的发明,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教学器材及教学技术选用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物理模型、条形和蹄形磁体、铁屑、钢针。

4.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回顾知识

在多媒体课件上显示“极光”,提出极光的产生与地球磁场有密切关系,引入课题。采用讨论式回顾小学自然及生活中对磁现象的认识。

教师小结,用课件同步显示:A.磁体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物质。B.磁极两端吸引钢铁能力最强,这两个部位叫磁极,分别为北(N)极,南(S)极。C.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然后简介“指南针”的发明和对世界的贡献,加强说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

最后让学生对磁的有关知识自由出疑,教师对问题可做适当回答或留有余味。

(2)设计实验,转入新课

通过投影仪,把磁体靠近已经静止指向南北的小磁针,提出问题:发生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引导学生得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叫磁场,用幻灯片把看不见的风和看不见的电流,可通过“树摇动,灯泡发光来认识它们的存在类比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会使小磁针重新偏转的实验来领悟它的存在。”加深对磁场客观存在的认识。并学会用实验感知图8.1~5中的被布包着条形磁体的N极在哪端?体会用磁场产生的效应来感知磁场的特点。再用几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地方,通过投影观察小磁针的不同指向。引导学生思考,此现象给了我们什么信息?相互讨论后指出,磁场有方向,且在不同的地方磁场的方向不同,并规定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的磁场方向。如果用许多小磁针排列在磁体周围,就可感知磁体周围磁场分布。再用实验磁板显示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和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感悟条形和蹄形磁体周围磁场的特点。紧接着展示条形和蹄形磁体磁场的分布的物理模型,加深学生对磁体周围磁场的感性认识。教师指出:如果用一些带有箭头的曲线可以更加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并让学生观察,图8.1~7中的磁感线。相互交换对磁感线的特点的认知,如:磁感线方向是从N极指向了S极,磁感线在两极最密,中间较疏,磁感线不交叉等等。再让学生思考“想想议议”,并画出磁感线方向。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得出正确的做法。

对地磁场和磁化,可通过学生自学,以讨论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一段叙述。“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会南也”中包含磁的有关知识,以此检验学生自学效果。

5.课后反思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的教学,往往突显时间紧而内容多。将讨论式教学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会出现学生提出问题较散乱的现象;会出现小问题花了多时间,重点和难点却难以突出的情况;会出现课堂较活跃而纪律难以控制的现象;还会出现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其他因素造成实验结论的错误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自己教学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评课一(南丰二中 段师程)

今天听了罗桂勇老师这堂课,我感触很深,对新课程理念中的探究、自主、互动和合作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简评:

(1)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在罗老师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突出了重点:磁场和磁感线。整堂课体现了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通过学科间的类比,引导学生对磁场进行描述(对看不见的风、电等,诗人用语言描述、画家用色彩描述、音乐家用旋律描述、我们用磁感线描述)既自然亲切,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教学过程方面。首先,整个教学过程贯彻了一个原则:学生知道的少讲,甚至不讲,探究学生不知道却又想知道的知识。根据小学自然知识中已学过磁体的相关知识的前提,罗老师仅用十一分钟就结束了以前要用一节课才能完成的“简单磁现象”的教学。第二,整堂课注重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也由学生自己解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第三,注重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与课本知识的整合,课件的使用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幻灯和投影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第四,创造性的制作了“磁感线”模型,让学生突破了磁感线只有平面印象的难点,直观地建立了空间分布的概念,这对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地导向作用。当然,本堂课的教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那就是条理性不够、知识的系统性也不强。

(3)学生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要探究、要思考,本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也体现了学生的素质水平,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很积极,也未能很好地落实“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要求,给人的感觉是:探究成了一部分同学的事。

(4)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学效果不能仅从一道题目的答案来说明,更不能从一个学生的答案说明问题,课后我和太和中学的徐小勇老师同部分同学(约五六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也向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发现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还是很不错的,但美中不足的是:探究方法掌握了,知识的框架结构却没有形成。

(5)从教学过程中看教师素质。通过这堂课及平时对罗老师的了解,可以看出罗老师个人素质较高,对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新理念把握得较好,至少比我领先了一步。我的感觉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评课二(南丰县太和中学 付国辉)

1.本节的知识点

(1)磁性、磁极、磁场、磁感线、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重点及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磁感线。

本节课罗老师是有意以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的[即: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取知识的方法(先猜想,后实验论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为目标。

特别是对学生的猜想用了很多实验来验证,且演示的实验具有很强的可观性,其成功的地方有:用磁针演示磁场是有方向的,为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特做了两个模型(一个条形磁铁和一个蹄形磁铁的磁感线)。需要改进的地方:

(1)需要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有些学生在小学并未见过)。

(2)让学生感知磁场的存在(应演示且让学生感知磁体的周围和非磁体的周围是不一样)。

(3)用铁屑演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应选择磁性较强的磁铁。

2.本节课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

面向全体学生,既体现了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又尊重学生对知识在见解上的个体差异。放得很开,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猜想老师应分类列在黑板上,即使授课的内容相应减少些,可能效果更好。对很多猜想的知识,正确与否,实验验证后,应稍作说明,暂时无法解决的,应提示学生。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

不像农村的学生,物理情景一出现,要么是不做声,要么是乱猜一气。引导学生大胆地理性猜想,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物理问题的精神,达到了开放式教学的效果,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感受,愿与同行们商讨。

评课三(南丰二中 彭来圣)

今天听了罗桂勇老师的一堂课,受益颇多。本节课是一堂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引下的示范课。如何在现有的教育资源下突出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探究式教学,对广大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人们常说,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关键是看这位老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不难看出罗老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整堂课内容安排紧凑,特点鲜明,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手段。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1)从教学目标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了学生视野,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能力。

(2)从教学过程看,本节课的教学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运用了多媒体,丰富了教学手段,节省了板书时间,扩大了课堂容量,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难看出罗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及高超的教学艺术。

(3)从学生行为看,特别注意了师生互动。整堂课以学生的探究为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了解了磁场的性质及有关概念,同时不要求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化,符合现代教学基本理念。

(4)从教学效果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思维,高潮落在指南针的制作及指南针为何恒指南北的问题上,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突出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本课仍有稍许不足,体现在:①没有注意联系生活,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时间较少,使效果未充分展现。②学生提的个别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答或未引起足够重视。

不过,瑕不掩瑜,从总体上看,本课仍不失为一堂成功的教学示范课。

评课四(东坪中心学校 吴桂芳)

现行八年级物理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来编写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待新课标犹如削足适履,是违背新课标建设初衷的,也会失去教材建设的意义,有碍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罗桂勇老师的公开教学关于磁场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内容之一,现在我就该堂课谈以下几点看法:

(1)该堂课教学过程基本能有意识地将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于其中,能教会学生有关磁现象,如磁极、磁极间相互作用等,教学中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也能对学生进行扬长性地评价,基本上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知识小结、布置作业等常规步骤组织教学,但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语言生硬、缺乏情感,不利于学生成就感的培养;又如整个课堂实验均为教师“包办”,没有留给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不能从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所以也不利于学生技能和科学价值观的培养。

(2)该堂课教师基本能面向全体,注重差异,但在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上有所欠缺,例如教师在提问时,回答问题的学生仅局限于少数几个,没有激励后进生;课堂设计较好,对学生的调控也较好,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制作课件、幻灯片、自制教学模型),能让学生围绕磁场等提问,开拓学生思路,但由于没有让学生参与实验,缺少活跃的课堂气氛,因而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3)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能让学生提问,并能让学生作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但同样是由于没让学生参与实验,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也影响师生互动,没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稍微影响了教学效果。

(4)该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能掌磁场的基本性质等知识,效果较好,但高潮并没落在实践创新的能力发展上。为此,整个课堂互动性、主动性和科学观均能突出,但在创新性、情感化方面有所欠缺。

(5)教师普通话比较标准,不过语言比较格式化,缺少幽默感和艺术性,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本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自制教具,能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足之处则是没有让学生参与实验,不能体现新课标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生方式,师生互动面不广,提问和答问的学生仅局限少数几个,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不够,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够,不利于创新力的培养。

(来源:2005年《南丰教育网》)

评课基本要求

(1)看教师是直接传授知识,还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通过体验等渠道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引导教师树立新的价值观。

(2)看教师是只靠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构成教学过程,还是学生边学边练,质疑互解,或是边导边教,多维度构成有价值的教学互动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

(3)看教师是就教材讲教材,还是师生共同开发创造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引导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

(4)看课堂的教学氛围,是肃然,还是民主、宽松、和谐。引导教师树立新的师生观。

(5)看教师是用传统的信息环境实施教学,还是运用多媒体(或者是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实物、实事,自制教具、学具)实施教学。引导教师树立新的信息观。

(2004年11月由教研室小学数学和中学语文等学科组共同拟订并在评课竞赛中使用)

[例案分析]

教学思维创新层次的评课,相对四位一体层次的评课来说,理性色彩明显更为突出。四位一体侧重的是教学体验,评课非中心环节,多半为即兴的;教学思维创新侧重的是教学思维,评课是中心环节之一,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另外,两者也呈层递性。四位一体是初步尝试,教学思维创新是教学尝试基础上的再认识、再提高,其评课要求更高。所以,教学思维创新层次很有必要从新课程的大视角,去重点指导评课活动。后面这一例案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形成的。不论是评课本身还是评课要求,从中,不难发现彰显着新课程的理念,不仅与传统评课有着明显的区别,且比四位一体层次的评课要更厚重。

在新课程的空间发展自我

南丰县实验小学 张华

新课程实施四年来,我和广大教师一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课改的洪流,立足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课程的广阔空间发展自我。下面谈谈本人在课改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让交流成为一个支点

每到五(4)班,每个孩子都会不大不小地带给你一个惊奇。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作剧,都让我感到了孩子们的天真与可爱。即使这些孩子大多都进入了某种叛逆期,但我依然能与他们相处得很愉快。突然间我觉得,老师是可以放下架子让学生亲近的。

当然,愉快只是相对的,不愉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记得有一次:我在给他们讲名词所有格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也许是由于孩子们的天性——天真、率直吧!当讲到“x x’s”时,孩子们便顿觉好玩。一个名叫周磊,上课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利用谐音说x x人去世了。这时,整个班级就像炸开了锅,到处传开了x x’s的加重音。此情此景,让我哭笑不得。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平息这场无来由的笑声,也费了我不少的心。也许是着急的缘故,我一脸严肃,把那笑得前俯后仰的周磊喊起来。刹那间,他的脸通红,但却又非常潇洒地站起来,头向上仰,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显得很cool,但毕竟还是孩子,眼神里也稍稍流露出一点点捣蛋后的担心与无奈,有点儿茫然。看到了这副架势,我火冒三丈,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到这时,他才稍稍收敛刚才的那副“酷样”,但一股不服气的劲,从他身上一览无遗。之后,他便再也没有认真地听过一堂英语课。

得到这种结果,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周磊这孩子聪明,活泼,有个性,自尊心强,极要面子,而且又进入了叛逆期。想了好长时间,我决定把他找过来,与他进行一次深入而又平等的交流。开始时他对我还有一丝防备,并不愿与我说真心话。当我真诚地对他说:“人是平等的,不要因为某些事情而破坏了我们谈话的气氛。在课堂上,我是你的老师,你应当尊重我;而课后,我们便可以是朋友,有什么话可以彼此交流,这样的话,大家才可以相互促进嘛。”打这次谈话以后,他又慢慢恢复了从前的周磊。

在此后的课堂上,我经常叫他回答问题,课后,也经常与他进行沟通,他也变得越来越积极了,英语成绩也直线上升。

五(4)班又恢复了原有的生机。而我抑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做到适当交换角色,让老师听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想法,在交流中体现真情,在对话中寻求共同的支点,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平衡,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二、让灰色群体不再存在

每次上五(2)班的课,活跃的课堂气氛总让我感觉特别轻松。当我一踏进教室,一片小手就高高地举了起来,等待着我的呼应。他们的眼神,是多么热切,渴求老师的注意,渴求展示自己的能力,也渴求着成功。他们这份对英语的热爱确实让我感动。

一段时间后,我渐渐地发现有部分学生很少举手,只是坐在那儿听。于是我走过去,轻轻地问他们:“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只见他们都低下头,有一个学生在咕哝:“反正你也不会叫我们的”。我马上安慰他们:“谁说的?老师就要你们来表演”。他们的脸上才开始露出笑容了。

事后,我细细回想这件事,心里却不是滋味。我们老师一直责怪学生上课不积极,不认真,却没有想想其中有没有我们自身的因素。对于这一群表现平平的学生,我们的关注确实少了一点,因为他们不像优等生那样受老师“恩宠”,受同学羡慕,也不像“后进生”那样格外受人关注,特别需要老师的耐心帮助。这群学生,因为自己的成绩一般,能力平平,却又安分听话,不出乱子,容易游离出老师的视线,正像一位外国教育工作者所说的那样,成为一群“灰色学生”。有调查表明,这部分在班里位于“中间层次”的学生,都有受老师“冷落”的感觉。都说老师是园丁,学生则是祖国的花朵,每一朵花都需要园丁的细心呵护,否则,原本充满生机的某一朵花就会暗淡、枯萎。也就是我们老师自己常在无意中冷落了这一部分学生,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形成了孤僻、自卑、不合群等“灰色意识”,形成了一个本不应该存在的群体。

不久前,一个学生送了一张卡片给我,上面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是您的鼓励,让我不再沉默,是您的赞扬,让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我一定会努力学好英语的”。

我想,只有关爱每个学生,增强每个学生的信心,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正确途径,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真正成功。

三、让惊喜成为一道学习的常菜

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给学生一份surprise,一种愉悦,这是我的一种经历和体验。

如果老师每天上课前的问候语是:Good morning, class!学生的回答定会是懒洋洋,如果你突然换一种方式,Hello!boys and girls或Nice to see you,everyone!等等。学生们的回答定会很响亮。课前如此,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Give your students a surprise every day.”这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中更是如此。小学生好动,好奇,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每天上课只是进行简单的领读、操练等固定模式,方法单一,就会把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扼杀在萌芽状态。

外研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What can you hear?”中的“Listen,point and say”,需要教学的单词有:waves,w ind,fish,shell, ship等,句子有: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the waves.What can you see?等。如果采用常见的图片教学,学生不一定会感到新奇,我找来一大一小两个海螺,让学生看并教其唱儿歌:Big,big,big, big shell, small,small,small,small shell; shell, shell, shell,I like shell.学生很快学会了big,small,shell.然后让学生们把海螺放在耳朵边上听,问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What can you hear?)同学们回答:海浪声,适时教waves,句子出来了:I can hear the waves.紧接着其他的有关联的单词,句子就顺理成章地出来了,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充满了好奇,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效果自然好。

一个成功的教师就应当有吸引学生的“魔力”,尽最大的努力使所教的每一节课都“interesting, lively or full of life”,使学生每天都盼望着上这样的课。我正是在这一思想支配下努力去做的。

四、让创新成为一种推动力

作为县级小学英语唯一的学科带头人,我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我带头积极进行课改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情景化教学,立为市级课题。本课题通过系列操作程序,突出语言模拟情景,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语感,张扬学习个性,激发学习潜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几年来的实验证明,教学效果显著,本人分别荣获市、县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新课程的教学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少走弯路。在南丰县教研室的组织下,我经常与学科教师一起探讨教学问题,有什么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交流,做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目前,情景化教学已成为南丰县小学英语的一种主要模式,大家对情景化教学的尝试最多,谈论最多,思考最多,体会最多,收益也最多。

(来源:抚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阶段性经验汇编《风景的年轮》)

[例案分析]

作为活动教研第二个层次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反思不可或缺。教师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来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教学行为,增加知识。新课程校本教研要求教师是反思型教师。“反思”这个概念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和经验学习理论。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会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分析,这些教师总是能够事实地解释一切。”这个例案透露的信息之一就是,在活动教研中,重视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让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能够增强教师个体的研究意识,使其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研究融为一体,促进自身的成熟和学生的发展。这篇反思不仅从实际出发,涉及面广,且思考细致,认识到位。本文关注到的不仅仅是两极学生,连通常最易被忽视的中间层学生也给予了应有的人文关怀,这是难能可贵的。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内容,注重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本文还善于从教学实践中撷取一些典型的案例,依据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反思。这无疑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办法。将学科教学与学生心理结合起来思考,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