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题深入,促我成反思型语文教师

课题深入,促我成反思型语文教师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6月始,我校开始参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桑志军教授的立项课题“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语文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的子课题“反思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的深入让我们在课题研究之余学以致用,反思更自觉,范围更大,反思的不仅仅是课题内的课例,还有他人以及自身的教学,让自己真正成长为一位反思型语文教师。

课题深入,促我成反思型语文教师

东莞市清溪镇第二小学 何永运

2010年6月始,我校开始参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桑志军教授的立项课题“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语文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的子课题“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针对问题设计教学方案,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以追求高效教学效果为目标;以“两个学会”为目的,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

研究顺利开展至今,我们在反思实践中与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对话,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经过反思,将实践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梳理改造,形成自己教学理论体系。这种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和之前的所学习理论不同,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理论的建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思性实践所形成的教学智慧,这是一种真正的主体性理论结构。自身的本体教学理论的建构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教学的过程,它让我们带着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探究,促进我们不断成长为反思型语文教师。

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说一说课题研究如何促进我成长为一位反思型语文教师。

课题培养我们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提炼的专业品质。

我校成立一个专门的课题小组,课题研究以同课同人多上的方式和问题引领—磨课—集体反思的模式进行。同一节课围绕一个大的教学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纲举目张。我们通过合作反思发现了初次课所存在的最大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集体研讨,再在同人的多次课中解决这一个问题,之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对新的教学问题的反思探究。

例如,在我的课《灰雀》中,小组成员经过反思达成共识,课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目标定位不明确,思路不清晰。该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初次课中我在对主角列宁与配角小男孩两者处理上轻重倒置,误导学生总往小男孩身上想,未明确写小孩是为了写列宁;问题设置不好,问题无意间已偏向小孩,当学生向小男孩这边倒,我未能及时调整;前面没过渡,可抓住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小孩的关爱教育的要点被忽略,抛出难点问题就显突然,难以水到渠成等等。如何修改教学设计,解决该问题?经过多途径查阅资料、多次课题小组的研讨,我明确到:设置问题时注意从列宁的角度考虑,处理好列宁与小男孩的关系,注意突出列宁对小男孩的影响;要解决难点问题,先层层铺垫,设置相关的问题,让解决难点问题水到渠成;提问题要明确等。正是因为明确了课例中最大的问题所在,修改教学设计时就集中精力解决这一问题,以点带面,最大的问题都解决了,教学面貌便焕然一新,教学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中我提炼出,以后如何使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那就是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各个教学环节中必须侧重解决教学目标,层层落实,关键点突出强调,引导注意把握角度,使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课题研究之中,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提炼,建构自身的本体教学理论。

课题的深入让我们在课题研究之余学以致用,反思更自觉,范围更大,反思的不仅仅是课题内的课例,还有他人以及自身的教学,让自己真正成长为一位反思型语文教师。

我们对校内五年级的课例《将相和》进行评议。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理解人物的形象,教学内容是后两个故事。请先看课例的教学设计:

师让生复述第一个故事后,进入第二个故事的学习中。先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师再问从“渑池之会”上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人?生答。再问: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语言行为?生答。齐读。随后进入第三个故事的学习。默读,找故事起因。生答。生齐读相关语句。师问:结果怎样?生答。师:面对廉颇的傲慢无礼,相如怎样做?生答。师:为什么避他?生答。蔺相如以什么为重?生答。蔺相如是怎样的人?廉颇是怎样的人?释题“将相和”。完成课后练习: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生答。完成第三个故事的学习。抛出难点问题,师问:“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用“因为……所以……”联合在一起。生答,师释。生复述“负荆请罪”。主要教学活动完成。

评课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指出学生思考得不够,难点问题的答案是在教师的暗示下得出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的确这样。这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学中对学生的学得过程不够重视。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得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智慧的生成,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那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点,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我开始了一连串的反思实践。

我先在脑海里搜寻曾听过的成功课例,发现这些课例中学生的学得的过程得到充分重视,并尊重了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闪烁着学生的智慧。但有些课例不能有所体现。那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设置问题巧妙、有深度,不肤浅。设置的问题不仅为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还不能在课文中迅速地被找出现成的答案,而是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解决的。

比如,东莞凤岗中心小学刘俊英教师五年级的课例《祖父的园子》中,让学生带着“这是一个____的园子。”初读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把感受最深刻的地方划下来,把最想说的话简单地写一写。这些设计尊重了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差异。既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又允许了差异的存在。

再如,在名师余映潮的课例《牧场之国》中,让学生写一个句,仿“奔流不息的江河,连绵起伏的丘陵,直插蓝天的雪峰,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下划线的词用文中的词替换,替换的字数要一样)。这不是单纯地在课文中找一找四字词语,而是让学生在找中理解了课文,以写带悟,写中灵活地运用了语言。让学生说一段话,要求从课文中选取内容说话,“这样的景色真让人着迷”放在段末或段首。这让学生以说带悟,重组语言。他的课例《威尼斯的小艇》中,让学生用撷取创造的方法叙说课文,要求根据课文内容用小艇、威尼斯或威尼斯、小艇叙说课文;用赏析的方法细读课文,例如动词运用之美,如簇拥、摇晃、耸立、笼罩……这些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深入地理解了课文,更好地利用了文本学到了语言。

通过这些课例,我们可以看到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重视学生学得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智慧的生成,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而这主要由设置巧妙、有深度的问题入手。

我不由思索,在《将相和》中,要是通过让学生在三个故事中求同求异来学习课文,理解人物形象,会不会更好呢?一来重视了学生自己去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告诉他们答案的结果,二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智慧的生成,说不准学生还能找出三个故事发展间的因果联系呢,那顺势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课文的难点问题。相比之下,这设计难度不会更巧妙,更有效吗?

在自己的实践教学中,我坚持备好课,上好课,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体现出重视学生学得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智慧的生成,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在“我学会了……”习作教学中,我以学会了骑自行车为例,设计了能让学生融入自己独有的体验的教学活动,如“教的方法”,“学的方法”,“练习中记忆最深,最难忘的经历”,“吃了什么苦头? 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等,来引导学生把习作重点部分写具体。引导学生先会说再会写。在引导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说自己的故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一节课的引导后,我发现学生的习作就算都写学自行车的,也各有不同。有的学生还能借鉴写学自行车的方法来写学习其它本领。这种习作课在允许了学生个性与能力存在差异的基础上,重视了他们学得的过程,也鼓励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以及学会了方法去运用、创新

因此,我想只要有心,多看多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认真考虑,自己也能设置出巧妙、有深度,不肤浅的问题,让自己课堂教学中体现出重视学生学得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智慧的生成,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高效。

课题的深入有效地增强了我们的反思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反思能力,让我们逐步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在教学的实践中,自觉地将反思性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理论进行有效整合,并将反思性教学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建构自身的真正内化的教学理论体系即本体教学理论,促进教学决策能力的发展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的深入促进我们不断成长为反思型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23

2.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

3.桑志军.反思性教学与语文教师本体教学理论的建构——兼议语文教师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8(18)

4.王蕾.反思性教学:教师发展观的整合与反思的特殊性[J].教育探索,200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