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洛学院王天时先进事迹

商洛学院王天时先进事迹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天时,男,1953年11月生,陕西商州人,中共党员,现为商洛学院中文系教授,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全国师德标兵”“陕西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这时候,王天时他们刚好看到这位妇女落水。王天时此刻也泪流满面。王天时与时俱进,在学习工作中创新,独立完成近60万字的专著《写作创新训练导航》。这句话给王天时以强烈震撼。

商洛学院王天时先进事迹

img57

王天时,男,1953年11月生,陕西商州人,中共党员,现为商洛学院中文系教授,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全国师德标兵”“陕西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他做了一件在他看来很平常很应该的事情,却感动了全城。

他做的事情被登上报纸,人们读了报纸,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都竖起了大拇指。

他的事情被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杨凌的一位听众打电话询问作者,感人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编造的?

他的事迹被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西安电视台等网站报导,点击率居高不下。

他就是全国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商洛学院教授王天时同志。

一名大学教授,年过半百的“读书人”,当一母两孩困溺水中生命垂危时,他却毅然扑进水中……

八月的商州山城,四围山色青翠,树木茂盛青绿,时断时续的白雨传递着阵阵凉意,黑白相间的美丽喜鹊在桐叶林欢快地鸣叫。堤岸上,游人如织,市民纷纷走向江畔,尽情享受雨后天晴的凉快。

八月三日下午七时,忙碌一天,讲了六节课的王天时,也来到江畔公园散步。游了一会儿,觉得站立一天的两腿发困,身体疲乏,准备返回休息时,却遇到老朋友——商州计划局退休干部李汉民,他说:“走,咱们往前再转一时。”两人顺着河堤说说笑笑朝前走,一会儿,两人发现大堤下的江水中,有一位妇女匆匆忙忙由西向东扑扑腾腾的游泳,水流聚起的湖面上有两个小孩困在游泳带上。细心的王老师发现这位妇女游泳姿势不正常,一般会水的人游泳时头在外面露着,而这位妇女的头始终抬不起来,在水中闷着。她再向前游了两三丈远,游不动了,两只手在空中乱摇,起起伏伏挣扎,渐渐地看不见头,两只手在空中摇了几摇,随之沉入水中。这位妇女挣扎引起的波纹一会儿就消失了,水面又恢复当初的平静。

原来,这位落水的妇女叫黄淑珍,是商州区西关街十五号居民。吃过晚饭,两位孩子吵闹要到丹江游泳。9岁的儿子坐在游泳带上,13岁的女子挂在游泳带上,不一会儿就游到水中央。后来,女儿又爬上游泳带,由于游泳圈细,承载不了过大重量隐入水中,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困在水中半个多小时,女儿焦急地喊叫:“妈妈……快来拉我!”黄淑珍央求水边钓鱼的人帮一把手,没有人愿意。这位不会水的母亲担心时间长会有危险,情急之下,跳入水中,结果没有救出儿女,反倒落水。呼救时,江水灌进口中,喊不出声,她把手在空中多摇了几下,希望岸上有人看到能够救她。

这时候,王天时他们刚好看到这位妇女落水。李汉民惊呼:“哎呀,妇女沉下去了!”王天时说:“哎呀,出事了!”接着又说:“叫我救去,我能救这人。”不会水的老李说:“你年龄大,危险,不敢吧?”他说:“我水性好,不咋,我能救这人。”说罢,猫腰扑下河堤。石砌河堤两三丈高,陡立光滑,站不住脚,他用两手把住石头让身子朝下滑溜。滑动中,脚没蹬稳,身子滑出五六尺远,撑着身子的两只手被石棱石缝划破,鲜血渗出。他往下溜,速度慢,干脆又站起来,顺着河堤斜坡朝下跑,冲到河底,速度过快站不稳,栽倒在砾石堆里,两膝盖碰破,鲜血流出,他顾不上这些,爬起来,继续朝前跑,衣服、凉鞋顾不得脱就踏进稀泥。稀泥有一尺多深,脚陷进去,拔不出来,他想穿鞋行走慢,耽误时间,干脆停下,把鞋脱掉扔到岸边,身上的短袖也脱下扔掉,然后朝出事的水中央游过去。

他游了二三十米,快到小孩子跟前时,听到喊叫妈妈的哭救声,正不知如何寻找,突然,黄淑珍在孩子的游泳带前露出脊背。原来,她沉入水底后,头脑还清楚,用左手捂紧鼻子和嘴巴,再用右手在水底摸索寻找,意外地摸到孩子的一条腿,她高兴地心想“孩子找到了,可以救孩子了”,便突然地从水底向上一扑,露出脊背,但头再也没有力气抬出水面,昏过去了。王天时发现目标,立即游过去,一只手划动保持身子在水中的平衡,另一只手伸出去拉人。他吸一口气,潜入水中,钻到黄淑珍身子下面,用头和肩膀把她扛起来。当他潜入水底,很长时间没有出来时,岸边围观的群众心里都很紧张。他用头把人顶出一丈多远,离开深水区,然后放下来,头伸出水面换口气。接着,右手一边划,左手往外推,推了三四次,终于来到浅水区,这时岸上下来两位同志。他们虽然不会水,但热心救人,下到浅水里,拽住胳膊前面拉,王天时则在后面推,终于把黄淑珍救出水中,拉上岸边稀泥滩上。此时的黄淑珍脸上乌青,嘴唇紧闭,没有呼吸。懂点急救常识的王老师,又给她做起人工呼吸,用手一上一下压着胸腔,帮助心脏恢复跳动,十多分钟后,黄淑珍嘴唇微微张开,有了微弱的呼吸,二十多分钟后,眼睛才睁开。在救人的过程中,静止的水动了起来,困在水中的两个孩子随水流漂到岸边,他顺势也把孩子拉上了岸。

八月五日下午,住了两天医院的黄淑珍,终于打听到救命恩人的住址,领着一家四口,上门感谢。当认清站在楼梯口的王天时时,连哭带喊:“这就是我那救命的恩人呀,要不是你,我一家子早散伙了。”接着跑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王天时面前,她的爱人也跪下来。黄淑珍还招呼两个孩子:“快过来给爷爷磕头。”王天时此刻也泪流满面。在大家的拉劝下,一家四口才站起来,路上行人和邻居被这一幕感动得都流下眼泪。

一盏灯,照亮了一大片;一颗善良的心,感动了千万人。

王天时用他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不谋私利、舍身忘我的崇高境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宁有志先生写了一篇文章《看似平常实不易》送到学校。文中写到:“一位老者说,看来还是读书多的人知书达理,有胆量,有智慧。日子再紧巴,还是要攒点钱,让娃念书。”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王天时与时俱进,在学习工作中创新,独立完成近60万字的专著《写作创新训练导航》。他以一个学者的责任,为民族的振兴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1996年秋季,热爱写作的王天时被分配到学院中文系担任写作课教学任务。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实践养成的写作能力,使他能够胜任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他的课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同学们的赞扬。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学生们读了十几年书,能够写出好文章的人并不多。很多学生写文章时,不是老老实实地去写,而是抄袭模仿,甚至在网上下载,改头换面,没有一点创造性。他思考着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存在?他一边思考着,同时也一边探索着。

1999年,《光明日报》举行作文教学改革讨论,一位作者在文中写到:“再不能用教爷爷、教爸爸的东西教我们的孩子了。”这句话给王天时以强烈震撼。他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各行各业发生着巨大变化,写作教学也不例外,改革写作教学的落后现状,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应该成为写作课程教改的目标和任务。他决心写一部专著,既能反映写作规律,又能体现出写作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人类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研究写作的著作汗牛充栋,要突破迄今为止的认识局限,谈何容易。他认真学习古代作家以及改革开放后成功作家的创作成果和创作经验,从中领会写作的规律;学习研究现有的写作教材,结合写作实践,搞清楚哪些内容是有用的知识,需要加以继承,哪些内容概括不当,脱离写作实际,需要淘汰;学习国内外作文训练教材的体例、内容、方法、技巧,继承优点,克服不足;认真研究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他参阅了大量参考资料,积累了充分的写作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寻求作文训练内容和方法的突破。他认为发明创造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把众多的优秀的前沿领域的成果继承综合的结果。

2004年9月,王天时开始了《写作创新训练导航》一书的写作。每周12节课,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晚上,面对青灯黄卷,翻阅资料,思考问题,进行写作,往往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冬天,没有暖气的家里非常寒冷,寒冷感冒引起了呼吸道发炎,打青霉素针以后,才慢慢治好。为了御寒,他还专门买了羽绒服棉袄,供晚上看书写作专用。三九天,冷的实在不行,这才添了一台“小太阳”暖器取暖。春去秋来,到2005年8月,《写作创新训练导航》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书里贯穿始终的思想就是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生活,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毅力和智慧,参与世界竞争,振兴中华民族的勇气和能力。这部书重点强调通过写作训练,要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结合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写作实践,多做思维的创新性、发现力的培养。这部书还强调加强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真正的写作能力。该专著出版后,著名作家屈超耘先生评价此书:“格调不低,有非常强的实用性。”2007年,这部专著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进入21世纪,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任务,王天时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继续深入开展写作课程与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研究,撰写的论文《通往创新目标的舟桥——写作训练体系建设的探索》《话题作文训练要诀》《写作中感悟能力培养初探》,分别在《理论导刊》《写作》《应用写作》等刊物发表。对《写作创新训练导航》一书重新增订修改,形成60多万字《写作创新思维训练》文字稿。这部书稿2010年已被教育部列为“高校文库”出版计划。

他享受着社会的福泽和恩惠,又热情地回报着社会;他追求的人生境界是做好人,成好才;他教育学生也要做好人,成好才。

王天时是新中国培养的一代知识分子,党的思想教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形成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乐于奉献、诚实认真的思想品质。学习理论、学习文化,不是装样子,给别人看,或者对付别人,而是理论联系实际,用学习来的文化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他想,树上的鸟儿,开始的时候,老的喂小的;小的长大了,老的不行了,小的又来喂老的。人也是这样,小的时候靠父母养活,长大了,父母亲做不动了,儿女们就要养活老人,尽到孝心。国家也是这样的道理,她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供我们吃,供我们住,长大了,成人了,我们就要回报祖国母亲。如果我们是不孝儿女,懒惰的儿女,奸诈贪婪的儿女,只知搜刮母亲的财产,挥霍母亲的积蓄,不管母亲的死活,那么,祖国母亲就会越来越贫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祖国母亲勤劳孝顺的儿女,做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管理工作,要求自己诚实做人,言行一致,做好人,成好才,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也要诚实做人,做好人,成好才。

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大多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好学上进,基础知识扎实,思想活跃,富于朝气,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他们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轻视道德品质的修养;重视实现个人价值,轻视社会责任;享乐主义、玩乐主义严重,缺乏吃苦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薄弱,思维单一,思想苦闷,社会就业压力大。他做班主任工作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做人教育和成才培养结合起来,在成才培养中贯穿做人,在做人教育中促进成才,引导学生走出苦闷和徘徊,达到就业的目的。每次新生入学,他都要组织同学学习“大学生守则”,学习有关规章制度,提出班级管理要求。通过制订计划和公约,提出人才培养目标,把班级建设成为:奋斗的战场,人才的摇篮,学习的场所,友爱的乐园。他提出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是“六个一工程”,即在三年学习时间内,背诵文章100篇,背诵诗词100首,每天写一篇日记,三年超过1000篇,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会打一手好球。为了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他利用班会等形式,给大家讲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使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外,他还在班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成才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能够根据同学们言行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滔滔碧水映丹心,巍巍商山育英才。从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到大学教授,从中师毕业文凭到研究生结业证书,从一名幼稚山乡青年到建设国家的知识分子,王天时走过了艰难曲折的人生奋斗之路。一枝花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王天时相信诚实善良、勤奋谦虚、爱国敬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会在祖国大地上开出更多更鲜艳的花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