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法自然,顺应天时

道法自然,顺应天时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是遇上洪涝灾害你照样也是没办法,自从毛泽东主席说了句“一定要把淮河的事情办好”,真是“一句顶一万句”,也不知道是谁,立马就出主意,把俺那一带定为淮河“行洪区”。行洪区,说的是淮河两岸主要堤防之间的洼地。新中国成立后,也就是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发出后,政府开始拨款,调集农民工,车拉肩挑,建起了低标准的堤防保护区域。没办法呀,不得不“望天收”啊。这个“自然”不就是那个“道”吗?

道法自然,顺应天时

望天收/一定要把淮河的事情办好/行洪区/老子/道德经/地震

“望天收”是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成长烙印,是典型的顺应天时的产物,一切都是天意的安排,大自然说了算。

回忆起来,“望天收”的概念,原本来源于农业生产,说的是生产条件有限,技术措施、设备手段都很落后,即使在肥沃的田地里也种不出来像现在这样茁壮生长的庄稼,收不到像现在这样高品质的产量。因为,你有力气可以多出点工,锄锄草治治虫,改善一下庄稼的生长环境。但是,要是碰上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年景,你干着急天就是不下雨。南湾湖里有水,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如果是遇上洪涝灾害你照样也是没办法,自从毛泽东主席说了句“一定要把淮河的事情办好”,真是“一句顶一万句”,也不知道是谁,立马就出主意,把俺那一带定为淮河“行洪区”。

行洪区,说的是淮河两岸主要堤防之间的洼地。历史上,自从有了这淮河,这里一直是洪水的走廊。新中国成立后,也就是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发出后,政府开始拨款,调集农民工,车拉肩挑,建起了低标准的堤防保护区域。如遇较大洪水,就按防洪标准在规定的地点和宽度开口,让洪水漫过大堤,淹没一部分农田,作为泄洪通道。

看看,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一年下来,农民对农田的收获,心里根本没有谱,完全靠天吃饭。没办法呀,不得不“望天收”啊。

有一则行洪区的寓言故事:“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这个故事说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有个宋国(古时候的诸侯国,其所拥有的区域可能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的大小),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宋国有个老汉,一天,他在自己的田地里,看着那还没有结穗的庄稼,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庄稼咋长得这么慢呢?于是,他就想到做到,愣是花了一晌午的功夫把那田地里的禾苗一棵棵拔高。然后,才疲惫不堪,又如释重负地回到家里。他还颇为自豪地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咱家的庄稼长高啦!”一听这话,他的儿子着急了,赶忙到地里去看个究竟。可是,晚了,一大片的禾苗都已枯萎了。

这则故事说明的一个道理就是,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理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然而,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对禾苗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开篇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老子的话,这样来理解那揠苗助长的事儿:世间的万事万物,原来只是自自然然的生长,不必在乎,但也不是完全不在乎,要懂得自在、自然。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喟叹:“算了吧,顺其自然吧!”这个“自然”不就是那个“道”吗?

以老子的观点,那个宋人就有些背“道”而驰,对于自然界则是大逆不“道”了。

与揠苗助长的反义词是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放任自流。事实的确如此,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是那么的无助、脆弱和渺小,不是吗?一次地震,顷刻间就使高山夷为平地,城市变成瓦砾,生命匆匆凋零。

大自然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变幻莫测,以至于人类尽其所及亦未能左右其一次风雨一场雪,寒来暑往,四季更迭,太阳每天升起,月亮依然西陲。

大自然是可畏的,大自然又是可敬的,然而,大自然更是公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