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途径

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途径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经过积极申报,被批准为“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师范类)”,成为重庆市首个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作为重庆市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结合我校师范教育特色,并按照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将基地建设成为师范教育实践基地、师范教育研究基地和学术科技创新基地,使其成为研究生教学实践研究场所和学术创新场所,全面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争创西部地区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

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途径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精神,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学位办于2008年1月在全市开展了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申报评审工作。我校经过积极申报,被批准为“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师范类)”,成为重庆市首个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为有效发挥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凸显基地的教师教育特色,我校充分利用建校五十多年来的师范教育传统优势,积极投身于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准确定位,明晰基地建设目标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基地能否顺利实施,是搞好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前提。作为重庆市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结合我校师范教育特色,并按照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将基地建设成为师范教育实践基地、师范教育研究基地和学术科技创新基地,使其成为研究生教学实践研究场所和学术创新场所,全面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争创西部地区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

(一)建成师范教育实践基地

近年来,我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在校教育硕士已超过200人。按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教学实践是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为此,除了积极拓展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为教育硕士创造教育见习实习的机会之外,如何有效发挥校内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管是从人、财、物的投入方面,还是从教育实践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面,校内教育实践基地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通过建立微格实验室,模拟课堂教学,聘请校内优秀导师或基础教育战线的教育专家到基地指导,为教育硕士或其他立志于从事教师教育行业的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环境。

(二)建成师范教育研究基地

作为师范类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如何秉持我校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探索出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师范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思路,成为基地建设的重要目标。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不管是在场地设施的配备方面,还是在教育教学研究类图书资料的占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等学术型硕士、教育硕士以及其他对教育研究感兴趣的研究生,均可在导师和基地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同时,我校作为师范大学,拥有许多师范教育的素材,研究生可直接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其规律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使其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成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有效工具。

(三)建成学术科技创新基地

我校数学、生物学、地理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是传统优势学科,拥有优秀的教学研究人员、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资源。如何整合全校资源、优势互补、着眼实际,科学规划,为研究生进行学术科技创新搭建平台,成为基地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依赖性反而更强,许多创造发明都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为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可以组合成一个研究团队,申请基地创新项目;研究生也可以参加基地组织的“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和“创新计划大赛”等学术科技竞赛。

二、丰富内容,拓展基地育人功能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一个师生互动、以项目流程管理为核心、以自主性实践、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实践环境。基地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学实践和科技创新的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

(一)成立名家讲坛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定期邀请来自高校、中小学、政府、企业的专家以及国内外知名学者为研究生做专题讲座、学术研究报告,与研究生讨论当前热点问题,以丰富研究生学术科技知识,使他们了解本学科与其他交叉学科发展及前沿动态,拓展研究视野。此外,基地还邀请重点中小学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培训机构为广大研究生提供免费的、与社会和学校教育需求紧密相关的教育专题培训,以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同学科的专家、教师和研究生通过协作和交流,可以达到以下效果:扩大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各个学科的借鉴融合;为研究生研究活动反思的反馈和比较提供来源;为研究生提供了精神的支持和关心,鼓励研究生不把科学研究看成是一个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①

(二)建立微格实验室

微格实验室是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出一个集多媒体课堂教学、视音频实时录制、数字化存储、网络点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具有管理容易、操作简便、实时性强等优点,其生成的资源可以供学生本人和他人进行观摩与评价。研究生运用微格教室实施课堂观察,可以很好地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达到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在微格实验室,研究生可以进行模拟授课,并观看自己授课的录像,进行自我反省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及时调整在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同时,研究生也可以观看并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范例录像,感知和理解各种教学技能;也可以从指导老师的讲评与同学们的讨论中找到努力的方向。这种把教学能力和过程细分后进行训练的方法,对研究生的教学行为、启发研究生创造性教学行为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培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完备教学手段。

(三)组建研究团队

一是组建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对教育教学研究感兴趣的研究生,均可报名申请教育教学研究团队,从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等理论与实践研究。聘请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对研究团队进行指导。我校市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黄翔教授;特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专家张文京教授等,他们有着较高的教育学素养,对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及教育热点问题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能够对研究团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是组建学术科研创新团队,可充分利用我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优势资源,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研究,邀请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和教师对研究生的学术创新项目进行指导。基地在组建研究团队时,要选拔实践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成绩较好、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无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研究生。

(四)开设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除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之外,我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生立志从事于教育行业。不管是考取教师资格证,还是在教育知识理论的获取方面,其他非教育专业的研究生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愿望。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不管是在教育资源的占有方面,还是在师资配备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通过开设教师教育系列的选修课程,帮助研究生提高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提升其教育教学技能,为其走上教育岗位奠定基础。此环节还与研究生培养挂钩,学生修满该系列课程,可申请获得学分。通识选修课的内容不仅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教师技能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如“三笔字”、普通话、幻灯片制作等。选修课可以通过集体授课、专题培训的方式实现。

(五)组织学术科技竞赛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包括师范研究生技能大赛、研究生说课比赛、优秀论文评比、挑战杯大赛、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等,激发全校研究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更多更优秀的学术科研成果和发明创造,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积极选拔推荐优秀研究生参加重庆市和国家级学术科技竞赛。近年来,我校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学术科技活动,摘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赛区“特等奖”等多个奖项,发明国家专利3项,并得到及时的推广与运用。

(六)设立优秀硕士论文培育基金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设立优秀硕士论文培育基金,不仅可以激发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在入学一年之后,便可向基地申请基金项目,基地组织相关专家对各类项目进行评估,对其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判断,并报学校相关部门审批。获批的基金项目不仅可以无偿利用基地条件开展实践研究,而且可以得到学校研究生创新实践基金的支持。由于选题是学生自选,往往有很强的探索热情和动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知识迁移,释放创新能力,从而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产生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基地每年可资助创新项目10余项,每项1 000元左右,资助经费总计1万~2万元。重视对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中期考核和成果评审,实行分期拨付。

三、明确职责,增强基地育人实效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主体是研究生群体,但仍需要一个健全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对基地建设进行建设和管理,确保基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由研究生处牵头负责,基地研究生落实具体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和实验室平台支持基地工作,实现“研究生处牵头,研究生自主管理,相关部门协助”的管理运行模式。

(一)领导小组职责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设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研究生处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各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为主要成员。领导小组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负责对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宏观指导与规划,对基地的重要事项进行决策,定期对基地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研究生处职责

研究生处对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负责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工作的具体开展,包括基地建设的立项审核、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和统筹管理等,提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具体规划,制订创新基地管理相关细则,提出创新基地年度经费预算草案等。研究生处设立专门的基地建设办公室,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三)各职能部门和学院职责

各职能部门在研究生处的统筹安排和协调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基地建设提供人力、场地、制度等保障。各学院作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主体,积极参与创新基地建设,提供配套资金与管理制度,并实施相应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计划。同时,各学院应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这一良好平台,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基地各项工作。

(四)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的支持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与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等紧密结合,充分利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奠定的良好条件,实现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提供良好平台;同时发挥重大科研项目的牵引作用,鼓励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基地研究生职责

基地研究生由研究生处统一选拔和管理,每年10月,研究生处面向全校研究生选拔基地研究生,基地研究生以“三助”身份参与管理和科研工作。基地研究生具体落实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包括基地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与总结等。

参考文献

彭静,郑小林,冯斌.创新思维,实践真知———谈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教育新理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7):52-55.

(作者:曾庆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