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备课的技巧

备课的技巧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备课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确定的教学目的。一次授课完成之后,备课暂时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教师如能认真地对待这一备课的反复过程,就能较快地增强课堂教学能力。备课时不能离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盲目地照搬他人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教师在备课中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具有整体意识。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我国现代教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第四节 备课的技巧

备课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师要想备好课,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外,必须掌握一些备课的技巧,这样备起课来就会方便些。

一、备课应掌握的八个基本性原则:

1.教学目的的决定性

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确定的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所确定的教学目的,决定教什么,不教什么,以及采用何种教法。凡是与教学目的无关的或不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勇于舍弃。那种讲课千言,离题万里,看起来很热闹,而目的却达不到的情况,往往和教师备课的指导思想不当有关。这样的教师,常常是备课不太重视教学目的的决定性,遇到一些和教学目的无关的而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却不忍割爱,总想把自己有兴趣的知识讲给学生。

2.备课的发展性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备课的发展是绝对的。一次授课完成之后,备课暂时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下一次教师再讲授同一内容时,这一教案就不能原封不动的拿起来再用,而必须根据知识的发展、教法的改革、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修改、补充。一次完成的教案不是永恒的、永远适用的。它必须在知识的发展中、教法改革中、学生变化中发展变化。

3.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规定性

教学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教的内容,要以教材的内容为中心,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来准备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是允许对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和充实。教师在备课中,应参阅一些有关的参考书刊,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但一切补充和充实,都要以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其它各种材料都应作为辅助材料,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那种把社会流传的各种《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提纲》、《习题解答》之类的参考材料当做教材大量倾注给学生,是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的。

4.教学活动具有教育性

任何教学活动,都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备课不仅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发展学生智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性格作风。教师在备课中,只有明确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5.教学对象具有可接受性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教学目的,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因此备课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考虑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研究如何创造条件,使一些难点、重点的内容变不易接受为容易接受,使学生听懂、学会。有些教师的科学知识雄厚,学识渊博,但其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常和这些教师备课中缺乏这一观点分不开。

6.备课具有一定的反复性

其反复的程序是,教师初次接触教材形成粗略教案;其后依据新知识特点和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教案;再后经想象课堂试讲复案,形成比较成熟的脑案;最后到课堂上转化为语言表述教案。备课反复性主要作用是完善内化教案,并为向外化教案的转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化教案的质量取决于想象课堂试讲的复案。教者应闭目想象走进课堂面对学生进行实际课堂教学: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导言、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原则的运用、重点的突出、难点的解决、演示实验、乃至板书、板画、教态等,即对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做一番精雕细琢的巧安排。这一心理活动过程实质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内化操练。它必然伴随着对前两次备课的调整、修改、补充、从而达到深化教案的目的。教师如能认真地对待这一备课的反复过程,就能较快地增强课堂教学能力。

7.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教学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备课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充分考虑能否适应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需要,能否适于学生的水平,能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一切不适应当前教学条件和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都会是形式主义的,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备课时不能离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盲目地照搬他人的教学方法。

8.备课的衔接性

备课既要考虑到与已学过的知识的衔接,又要考虑到为讲好下一个新知识做准备。综上所述,教师在备课中如能注意以上8点要求认真去备课,那么毫无疑问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年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会更加丰富,青年教师能迅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所以那些不备课就上课、用旧教案去上课、抄教学参考书做教案去上课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这些做法都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备课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既定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的条件下,教师是否备好课,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

二、备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教师在备课中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具有整体意识。既要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兼顾两头——尖子学生和落后学生。无论教法的选用、板书的设计、课堂的提问,还是板演、板绘等,都必须从全体学生出发,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力求处理好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前提

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我国现代教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要在讲课过程中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备课中下一番功夫:哪些精讲,哪些多练,什么时候启发,什么时候自学……都要在备课中巧作安排,精心设计,烂熟于心。培养学生能力主要使他们具备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组织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能力应渗透到备课的各个环节。

3.注重教书育人原则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规律。奠定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事实上,科学文化知识课的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论是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还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备课自始至终应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从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事例的引入等,都应以此为指导思想。

备课中除注重以上几点外,还要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教师备好课,必须通过备课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即①通过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②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转化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③通过研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从面转化为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方法。教师形成教学能力之所以必须实现这三个转化,是因为:A.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应是教材知识的已知者。如果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还不懂、不会,就不能把学生教懂、教会。所以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B.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重点。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教学就会盲目地活动。教学目的就无法实现。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备课,掌握教学的目的要求和重点,并转化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C.教师要把知识传给学生,就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能接受,如果学生还不能接受教学内容,就要研究其问题所在,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和办法。教师通过备课,只有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化,才能形成现实的教学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