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控制的类型及手段

社会控制的类型及手段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仅仅局限于信徒之中,在我国属于一种非正式的、局部的社会控制手段和方式。一方面,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公意,会对人们的言行产生环境压力。
社会控制的类型及手段_社会学基础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

社会学家按照不同的标准将社会控制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这是根据社会控制有无明文规定来划分的。如政权、法律、纪律、各种社会制度、社会中有组织的宗教等均有明文规定,它们属于正式控制的范畴;而风俗、习惯等则属于非正式控制。

2.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这是根据使用奖励手段还是惩罚手段来划分的。积极控制如奖状、奖金、奖章、记功、晋升等;消极控制如记过、开除、降级、判刑等。无论是正式控制还是非正式控制,既可以采取积极控制的手段,也可以采取消极控制的手段。

3.硬控制和软控制 这是根据使用强制手段或非强制手段来划分的。如政权、法律、纪律都属于硬控制范畴;社会风俗、道德、信仰和信念则属于软控制范畴。软控制一般依赖社会舆论、社会心理进行控制。

4.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这是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来划分的。内在控制即自我控制,指社会成员自觉地把社会规范内化,用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外在控制是社会依靠外在力量控制其成员的行为。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的界限是相对的,两者可以相互渗透并转化。

(二)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

1.政权 政权是建立在某种合法性基础上的、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基础。国家通过建立行政体系,设置各级政府和委任政府官员来实现社会控制,并且凭借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专政工具对破坏国家利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同时依据法律、法规来实施社会控制。国家政权机关既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又是法律、法规的实施主体,尤其是国家行政机关担负着繁重的行政执法任务。国家政权不仅通过惩罚性手段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而且还运用教育手段向广大人民灌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其自觉地遵纪守法,以达到社会稳定和有序发展的目标。国家政权作为最主要的控制系统,对其他社会控制系统起着主导和规范作用。

2.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政权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作用。法律的作用首先在于教育人民,将法律、法规向人民公布,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力求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威慑作用。法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行为规范,也包含着对违反这些规范所应受到的惩处的规定,使那些企图违法犯罪的人感到恐惧,从而不敢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三是惩罚作用。通过教育和威慑,绝大多数公民都能做到遵守法律规范,但也有极少数人无视法律规定,违法犯罪,破坏社会秩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国家强力机关就要追究这些人的法律责任,对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实行惩罚和制裁,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3.纪律 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为其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是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成员,使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纪律大致可以分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职业纪律。纪律是介于道德和法律之间最常见的行为规范,它是法律的必要补充,能起到法律有时难以达到的作用。纪律的社会控制作用并不在于制裁,重要的是使成员自觉遵守纪律。因此,任何组织、团体都十分重视纪律教育,纪律教育是组织成员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4.道德 道德是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反复不断地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是非、善恶、美丑、公正与偏私、高尚与卑劣等评价,逐渐使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从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活动,维持社会秩序。与法律相比,道德虽然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但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法律涉及不到的地方,道德可以进行干预。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作用。

5.习俗 习俗即风俗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行为模式。习俗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人们的行为,使之互相一致。由于文化的传递作用,每个人在少儿时期社会化中就已学到了许多习俗规范,有些习俗已经内化为人们的习惯性行为,或者成了人们评价社会行为的标准。这样,人们就自觉地按照一定的习俗行事,也按照同样的习俗要求别人的行为。习俗成为人们交流感情、沟通思想、促进社会整合的明证。但是习俗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当社会发展了,旧的风俗习惯与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相矛盾时,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宗教 宗教是一种与神或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是社会控制的一种特殊手段。宗教通过对教义的学习和领悟、参加宗教仪式、执行教规等方式来约束和控制其信徒的活动。教义是对宗教律条的解释;宗教仪式是从事宗教活动的方式,是信徒参加宗教活动时必须遵从的行为方式;教规是宗教对其教徒行为的规定,它不仅涉及宗教活动,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仅仅局限于信徒之中,在我国属于一种非正式的、局部的社会控制手段和方式。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7.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又称“公意”,是指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该事件或现象是非曲直的评价。一方面,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公意,会对人们的言行产生环境压力。有些人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放弃自己原来的言行,而与众人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也有些人害怕遭受舆论的非议,打消了想做某件事的念头,而把自己的言行限定在舆论允许的范围内。另一方面,社会舆论还具有强化、鼓励某种现象或某种行为的作用。人们往往在舆论的推动和引导下强化自身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社会舆论具有真实和虚假、积极和消极之分。真实、积极的舆论会对人们的言行产生良好的控制作用,而虚假、消极的舆论则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副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