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条件

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条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有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动作技能学习中,讲解与示范一般是结合起来的,示范时结合讲解,或指出错误,进行现场评价的效果更好。有目的地多次执行某种动作以形成技能的过程,称为练习。练习是影响动作技能的最重要的因素。动作准确性提高的标志是每次练习的成功率增多,错误率减少。动作的准确性、速度、灵活性是不能超出身体的物质结构所允许的限度的。

二、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条件

(一)科学的指导

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有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指导形式主要有讲解和示范这两种。结合动作技能的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对动作技能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讲解

讲解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借助文字、模型、草图等进行。讲解的目的是突出动作概念,提高学生对动作的认识水平。讲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动作技能的目的。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要学习什么,明确提出动作技能应达到什么目标,并向他们提出适当的切实可行的期望,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形成对自己的正确估价,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学习任务的目标而调控自己的练习过程。

(2)动作技能的性质。教师应该告诉学习者是连续性动作还是非续性动作技能,是简单的技能还是复杂的技能,是工具性技能还是非工具性技能。假如是工具性技能(如操作机器、驾驶车辆等)还应简单介绍工具的性能与功用。

(3)学习程序与步骤。教师应该告诉学习者有关动作技能的步骤、动作顺序、练习时间与分配方式等。

(4)注意事项。教师告诉学习者该动作技能的难点是什么,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错误和危险,以及有关安全防范措施。

讲解宜简单扼要,过度冗长的讲解,将会减低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应尽量避免。有些内容应待练习进行到适当程度时再进行讲解。

2.示范

示范是指导者做给学习者看的。示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示范,根据教师与学生所处的相对位置,可以将教师示范分为三种:一是相向示范,即在教室情境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示范,但这种示范容易产生左右相反的不良影响。二是围观示范,即教师在中间,学生围绕教师,但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因观察角度不同而影响动作的准确性。三是同向示范,即学生在教师背后,且居高临下,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左右反向及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不良影响。另一种形式是借助视听教学进行示范。例如通过观看教学电影,幻灯等,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指导及学习者学习动作技能的效率。不管以上哪种示范,都要求动作准确、规范,将动作技能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够清楚地展现出来,而且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初期,若采用去向不明直接示范,应尽可能使教师的动作慢速进行,充分展示分解动作,然后再合成完整的动作系统。若采用视听教学,则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放映,先以慢镜头展示动作,再以正常速度放映。也可以采用幻灯片先让学生看每一个分解动作,再看完整的动作序列。这样可以避免短时间内新信息量过多而超载。

在动作技能学习中,讲解与示范一般是结合起来的,示范时结合讲解,或指出错误,进行现场评价的效果更好。研究表明,示范时结合讲解效果更好。梅曾对不同演示方法作过比较研究。他将小学五年级学生按平均能力分为五个组,分别学习两种复杂程度不同的拼图技能。教师做示范动作,示范时做或不做任何说明,要求各组被试在观看示范时做不同的反应,结果如表10-3所示。

表10-3 不同示范方式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

img71

由表10-3可以看出,不论是学习简单动作技能还是复杂动作技能,第五组效果都最佳。而且在学习复杂动作技能时,第三组、第四组效果仅次于第五组。这个实验表明:学习动作技能时,教师应让学习者注意观察并理解所演示的内容,同时教师应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在示范时应及时对学习者的动作错误加以指正,这是促进动作技能学习最有效的方式。

(二)练习

有目的地多次执行某种动作以形成技能的过程,称为练习。练习是影响动作技能的最重要的因素。这里的练习是指有意练习,即练习者要怀着改进作业水平的目的,并且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练习虽然是固定地执行某种动作,但并不是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而是以改善动作方式为目的的重复。例如,为了学会打字,提高打字技能而反复练习打字,就是打字练习。练习使人的动作从本质上发生变化,它表现为人在完成动作时心理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为人赢余动作方式和动作任务,而且还表现为分析研究任务的方法,解决任务的访求和调节动作的方法等方面。技能是在练习中形成的,但并非所有练习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有一些练习可能较快地导致技能的掌握,另一些练习的收效则比较慢;有一些练习可能使动作方式达到高级水平,另一些则只能达到低级水平。因此,研究练习的性质及其影响有效练习的因素很有必要。

1.练习与练习曲线

练习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用练习的曲线来表示。所谓练习曲线,就是在连续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即练习曲线是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形。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准确性的变化。在各种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成绩的进步既有共同趋势,也有明显的个别差异。这些都可以从练习曲线上反映出来。练习曲线的几种共同趋势如下所述。

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

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动作速度的加快和准确性的提高上。动作速度加快的标志是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增加,或者每次练习所需要的时间减少。动作准确性提高的标志是每次练习的成功率增多,错误率减少。练习成绩逐步提高的情况如图10-4(a)、(b)、(c)所示。

img72

图10-4 典型的练习曲线

(a)表示工作量对练习时间的关系;(b)表示每次所需时间对练习次数的关系;

(c)表示每次练习的错误对练习次数的关系

练习成绩随练习进程而逐步提高的情况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练习进步先快后慢。如学生在学习短跑、跳高、跳远、投掷等操作技能时,练习的进步往往会出现先快后慢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练习初期兴趣较浓,因此学习的热情高、学习态度较认真;而后或由于产生厌倦情绪、疲劳感;或者由于在练习中旧经验的作用逐步减少,需要积累新经验、运用新方法但又不得心应手;或者由于达到了一定的生理限度,再进步有困难等。任何一种操作技能最后都有一个生理限度。动作的准确性、速度、灵活性是不能超出身体的物质结构所允许的限度的。人的生理限度有很大的潜力,这种潜力为体育运动上打破纪录、劳动生产上出现新的成绩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练习进步先慢后快。学生在学习绝对生疏的动作技能时,往往是先慢后快的。例如初学算盘、初用打字机或初学弹钢琴时,可借助的旧经验极少,需要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后,才能进行练习,所以练习的进步显得缓慢,而后的进步却明显加快了。再如投掷、游泳等技能,在练习初期需要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进步较慢,一旦掌握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练习成绩进步就较快。

第三,练习成绩进步先后比较均匀。练习成绩的进步没有明显的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的现象,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2)练习中的高原期现象

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高原期。动作技能的形成是建立动作的复杂系统,不是动作的简单累积或动作之间联系的简单加强,而是需要不断地进行动作改组,把原有的动作组织体系改变成新的动作组织体系。在新的动作组织体系还没有建立之前,往往会出现一个进步暂时停顿的时期。

img73

图10-5 步枪射击技能的练习曲线

高原现象的出现,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高度的水平线上,有时还有下降的趋势。当动作改组成功后,曲线则开始上升(见图10-5)。高原期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动机强度减弱,兴趣下降,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自满情绪等。这些因素的改变都将有利于突破高原期现象,使练习成绩有长跑进步。所以高原期现象与练习极限有本质差别,高原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3)练习中的起伏现象

动作技能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在其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有峰有谷,呈现明显的波浪式,这就是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中,起伏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时会出现令人担忧的严重退步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既可能是由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的,如学习环境的变化、练习条件的变化、教师指导方式的变化等都可能是造成起伏现象发生的原因;还可能是由主观状态的变化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变化、注意状态和情绪状态,以及努力程度、健康状况等,也都足以造成起伏现象的发生。改善学生的练习环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严格评价学生的成绩,明确学生的奋斗目标,往往能减少大的起伏现象的发生。

4)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

在动作技能发展的最后阶段,出现练习成绩相对稳定不再继续提高的现象,通常称为动作技能发展的极限。但“极限”是相对的。从人的生理素质和技能来看,每个人掌握某种技能都有一定的发展限度。动作技能之所以有生理限度,是因为动作是身体的技能,是通过骨骼、肌肉的运动来实现的。身体有其固定的物质结构,动作的准确性、速度、灵活性不能超越身体物质结构许可的限度。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达到生理限度的情况是极少的,动作技能发展的极限是相对的,因此提高技能的潜力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所掌握的各种技能都没有达到发展限度,提高技能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如一项追踪一位卷烟女工的操作情况的研究表明,在十年内这名女工的操作速度一直在进步,当她最后不再进步时,发现已达到其所用机器的物理运转限度,即,如果机器的运转速度还有所改进,则她的操作速度仍可能有所提高。另外,从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来看,总有人不断地创造新的纪录,说明生理限度也不是轻易能达到的。所以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操作工具和方法,就能使技能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5)练习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虽然练习曲线有共同趋势,练习进程都遵循上述的一般规律,但由于各种技能的复杂性程度不同,学习者的人格特征、知识经验、练习态度、练习方法等不同,因此同一个人学习不同的技能或不同的人学习同一种技能,其练习进程也各不相同,会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实验研究证明,学生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和写字技能的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可以从活动的速度和质量上概括为四种类型:①速度快,质量较好;②速度较快,错误较多;③速度较慢,错误较少;④速度较慢,错误较多。

学生在练习中既然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技能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进程的一般规律,也应考虑学习者的个别差异,了解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的技能得以顺利形成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合理组织练习

影响练习效率的因素很多,必须要合理地组织好练习才能使学习者顺利而迅速地形成和获得动作技能。

(1)明确练习目的。这是影响练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学生明确了练习的目的,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练习经常处于意识的控制之下,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因此,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若能依据练习的进程,不断提出练习目标,积极鼓励学生争取达到预期目标。实验研究表明,练习前的学习目的教育对于师范学校的学生掌握弹琴的基本技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练习的目标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两种。近期目标对提高练习效率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只有远期目标的人,成绩的进步较缓慢,而每周都有一个目标的被试,成绩进步得较快。可见目标越具体明确,练习的效果就越好。

(2)合理分配时间。动作技能的学习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或练习次数,因此要制订合理的时间分配表。根据时间分配上的不同,可以把练习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集中练习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练习直到掌握该技能为止。分散练习是指把练习分成若干阶段,在各阶段之间加入适当的休息时间。

练习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练习次数太过于频繁,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疲劳,练习的效果也会降低。一般来说,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的集中练习更优越。分散练习可使每次练习的效果较好,不仅在时间上比较方便,而且技能的保持也比较好。

(3)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获得动作技能的练习方法从练习内容的完整性上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整体练习,一种是部分练习。整体练习,即把动作技能作为整体进行不断重复训练的练习;部分练习,即把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分解成几个部分,每次分别进行一个部分的训练,最后获得整个完整的动作技能的练习。采用何种练习,要根据动作技能的性质及复杂程度而定。通常来讲,如果动作技能的各部分独立性较大或较复杂时,采用部分练习效果会比较好;如果动作技能较简单或结构完整,则采用整体练习效果会比较好。

(4)及时反馈。所谓反馈,是指学习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许多研究表明,在影响动作技能获得的各种因素中,反馈仅次于练习。学习者只有及时得到自己练习的反馈信息,才能知道自己动作正确与否,把正确的动作巩固下来,把错误的动作改正过来,从而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

反馈可以分为固有的反馈和增补的反馈。固有的反馈是指练习者获得的自己练习结果的信息是由具体的运动产生的。这种反馈可以是练习者在执行某个动作时动觉感受器提供的感受,如在做了一个错误的游泳动作后,所感觉到的吃力感就是固有的反馈,练习者可以不依赖外界帮助而自己获得这种反馈。在很多情境中,这种固有的反馈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如,球拍没有击中球。但有些时候,这种反馈不大容易被识别,如,学习体操时,需要学会感觉关节在某个运动中是否弯曲。

增补的反馈是指由教师或自动的记录装置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补。如当你的车超速时,会接到蜂音器传来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在开车时一般是得不到的。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增补的反馈具有信息功能和动机功能。如,不了解一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时,我们会去查字典,词典提供了评价和改善我们内部知识信息的手段,这就是其信息功能。动机功能能够使学习者保持觉醒,促进他们设置更高的目标,使得动作技能学习的任务变得更有趣。

(5)心理练习是指练习者在不进行外显身体动作的条件下,在头脑中对技能进行认知复习的练习方法。如体操运动员站在比赛场边,开始表演套路之前,在头脑中将整个套路复习一遍。在动作技能习得的研究中,为了验证心理练习的效用,研究人员主要比较了心理练习、身体练习和无练习这三种条件下的学习效果。如赫德等人的实验对心理和身体练习的多种组合方式进行了比较。他们找了12组被试参加实验,6组被试学习桩板任务,把不同颜色、形状的桩尽快塞入板上刻出的方格中;其余6组练习转盘追踪任务。每项任务,对被试进行前测,之后进行7次训练(安排在不同时间),最后进行后测。100%的身体练习组,每项任务练习8次,100%心理练习组内隐地练习任务,练习时间与100%身体练习组一样。另有三组进行综合练习,由2、4、6次身体练习分别结合6、4、2次心理练习。最后控制组在训练期间练习同样时间的一项无关任务。结果发现,心理练习组的学习效果要比无练习组好,但不如身体练习组;此外,从混合组的结果来看,身体练习的比例越高,其学习效果越好。其他相关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论。因此,研究者认为,动作技能的习得应尽量运用身体练习,但在不能进行身体练习的情境下,心理练习对于动作技能的习得和技能操作的准备具有积极作用。

国际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刘诗昆曾报告过心理练习的价值。他曾因某种原因整整七年没能摸过钢琴,然而重返舞台后,他的钢琴演奏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那么,他是怎样使自己的钢琴演奏技艺得以提高和发展的呢?他说,我的确在练习。我每天都在排练我所演奏过的每一乐章,一个音符接着一个音符地练,不是在钢琴上,而是在我心里。

现在许多体育项目的运动员都要在体能训练之外追加心理练习。休恩在他的报告中写道:对于参加奥运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心理训练已经成为训练标准中的一部分。

【温故知新】

(1)动作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程序或规则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动作技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动作技能的类型是相对的。

(2)动作技能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动作技能是变革客观现实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动作技能是操作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

(3)关于动作技能的结构,有辛普森的七层次结构理论、克拉蒂的三层次理论和蔡斯的信息加工模式等不同观点。

(4)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熟练操作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能利用细微的线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5)动作技能不易遗忘。动作技能存在迁移现象,即一种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技能的学习产生影响。

(6)动作技能的学习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有动机、正常的智力、相关理论与知识基础及良好的人格特征;客观因素方面主要有练习、指导等。

(7)练习曲线是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形。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高原期。

(8)合理地组织好练习才能使学习者顺利而迅速地形成和获得动作技能:明确练习目的;合理分配时间;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及时反馈;心理练习。

【思考题】

(1)解释下列术语

   动作技能 练习曲线 高原期现象 心理练习

(2)简述动作技能形成过程。

(3)论述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

(4)举例说明熟练动作技能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5)合理组织动作技能练习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