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篮球课程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篮球课程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和比较法、数理统计法,对西南科技大学2004级篮球专选二年级学生各42人,进行了结合篮球战术配合课程,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对比研究。这是由于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使学生在认知、生理、感情和心理上主动地,尽最大努力投入到学习中的环境和氛围。

篮球课程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刘兴国

(西南科技大学体育部 四川绵阳 621010)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和比较法、数理统计法,对西南科技大学2004级篮球专选二年级学生各42人,进行了结合篮球战术配合课程,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在群体凝聚力和习得篮球战术配合意识与能力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

关键词 篮球课程;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一、研究目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二条指出:“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这对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全员参与,让学生在情感、行为、思维等多维性的主体参与过程中,达到发展和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为适应这一变化,结合篮球课程中战术配合的教材特点,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所蕴涵的团队合作与社会化意义的基础上,运用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积极创设学生团队合作交流的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挥自身才能,实施团队合作参与教学、体验教学,使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地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西南科技大学2004级篮球专选二年级学生,各42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的基本情况和条件,经测试没有显著性差异。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课题有关文献资料20多篇,了解国内外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及篮球战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相关报道,在理论上加深和拓宽了对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认知,形成了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①加深对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思想的认识、探究与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边认识、边实践、边提高;再认识、再实践、再提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深入。

②充分使用篮球教材,使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如师生、生生、媒介、音像等)很好地结合起来,运用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不同个性、能力的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提高,使体育课程成为教育现场与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体育教材与课程资源充分融合的结果。

③通过学生主体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团队合作学习的积极互动,发挥学生合作与团队的力量,让学生在经过强化的团队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各显其能、各司其责的学有所得,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大进步和提高,在篮球的战术素养和社会化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上得到加强和提升。

(2)教学实践和比较法

采用班级对照比较法:实验班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领会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与意义,结合教材讲究合作与配合的特点,引用和模拟一些社会实例,让学生体会团队与合作在篮球运动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积极实践、参与、体验的热情和向往;组织上采取学生异质同组、组组同质,组内分工和大雁领飞的方式,结合篮球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进行团队合作学习,特别强化团队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强调沟通与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提高,互相展示的学习过程;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时间为一学期28学时。然后在课时结束后,采用群体凝聚力测试法,通过问卷调查,回收84份测试表,对学生学习篮球战术配合的意识和能力进行了成绩评定。

(3)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结果的各项数据进行检验:

①群体凝聚力测试法的计算公式及说明:

CO=2∑R/Nd

CO表示凝聚力指数;R表示团队内相互(双向)选择的总数,即对偶数;N表示团队的总人数,d限制友好选择数。

通过对团队意识培养效果评价的测试及其计算和统计,得到下面的数据:

img8

通过方差齐性检验,有:F=4.9>F0.05(41,41)=1.63,p<0.05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通过两个班凝聚力指数均数检验,有:检验统计量t=3.81>t0.05=2.02,p<0.05有显著性差异。

②经过考核:实验班优秀11人,占26%;良好15人,占36%;及格16人,占38%;不及格为0。对照班优秀5人,占12%;良好16人,占38%;及格19人,占45%;不及格2人,占5%。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平均考核成绩分别为81.96分(标准差8.68)和75.28分(标准差6.60)。两个班成绩经t检验(t=3.97)>t0.05=2.02,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班。

三、结果与分析

(1)从群体凝聚力测试看

实验班群体凝聚力明显优于对照班,显示出实验班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影响,团队成员的相互认同感很高,小组和班级的目标对每个成员有很强的吸引力,团队的意愿更容易被关注,展示出更强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和团队理念。正如实验班的26名学生在网上评教的评语上反映的一样:“在学习中受到团队合作的熏陶,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以后走向社会能够更好地做事、做人”“合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与他人和谐相处,融于社会的关键,我们在合作练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正是因为学生在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中,用团队合作与配合的精神和理念来要求、指导教学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沟通、交流与磨合,使得合作小组内能够形成相互关爱的特殊学习气氛,学生间的情感交融和投入增强。另外合作小组间又形成学习竞争的局面,这在强化小组荣誉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另一种学习情感——在对篮球战术配合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一方面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合作小组内成员的自主感知,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和教育性因素进行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认识,加深情绪体验,更好地领悟知识内涵与技能所蕴涵的深层意味,使学生在社会化目标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上得到加强和提升。

(2)从实验班同对照班的考核成绩来看

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表现出有更好地对篮球的战术配合、战术意识的较深理解和认识,有更强的战术配合能力。这是由于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使学生在认知、生理、感情和心理上主动地,尽最大努力投入到学习中的环境和氛围。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相互作用的合作学习中,学生追求的是既利于自己,也利于其他组员的结果,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生成,使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这又充分开发利用了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中的学生人力资源,增加了新的活力!而这部分又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特别要高度重视和深度挖掘的。在实验班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很多组员之间相互帮助,通力合作的生动场面。如:技、战术水平高的同学指导水平低的同学(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而水平低的同学在学习中,有一种想赶上和提高的欲望,这种和谐与潜在的竞争,激励他们加倍地努力,刻苦地练习;同学们在一起气氛热烈地相互商讨,共同制订方案,除了演练教师示范和教授的配合方法,还创造性地加以方向、内外、多种组合的变化,显示出极大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孩子的学习行为时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讲求小组内个体自学与共同学习,相互间释疑解惑,这自然要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彼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探求篮球战术配合的知识与技能,这有助于学生间集思广益,促进学生个体思维积极介入到体育教学中来,避免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一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依赖、懒惰心理,使得学习行为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自发行为,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参与度和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四、结论

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符合大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与心理倾向,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表现、合作创新、进行社会化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学习载体和方法。它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堂的学生人力资源,人际交往资源,构建全面完整的教学互动结构,引导学生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学习者在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参与下,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社会化过程。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学生思维共振,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互相激励,取长补短的信息资源共享中,弥补了班级教学制下教学的局限性,更加重视和挖掘了教学中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学生主体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4~6

[2]邵伟德,王恬.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47~949

[3]孙敏.体育合作学习结构模式的构建与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

[4]马晶等.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探析[J].体育科学,2001,21(5):11~13

[5]郑李茹等.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与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81~82

[6]金鑫.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3(2):11

[7]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2):16~18

[8]华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8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