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性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的优势与意义

综合性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的优势与意义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量的选修课的开设,使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相对于行业性强的单科性高职院校,综合性高职院校在这两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资源共享的观念是促成多所学校合并组建综合性高职院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我院护理系护理专业(见表1)和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见表2)为例,比较已开设选修课和拟增开设选修课,说明综合性高职院校跨系部、专业开设选修课的优势。这样将极大地扩大选修课的范围。

篇1 综合性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的优势与意义

一、选课制与学分制

选课制首创于18世纪末的德国,后传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并在美国弘扬个性社会文化背景下得以大力发展,1872年,学分制真正成为一种制度在哈佛大学开始施行。大量的选修课的开设,使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学生选择课程的空间大大拓展了,但与此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毕业条件认定和教学管理的难度。

在学年制下,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同样的课程,很容易确定统一的毕业条件,即学业年限期满,各科成绩合格。实施选课制后,没有统一的学习课程,该如何认定毕业的条件?实施选课制后,学生原有的学习班级将会打乱,对教师的要求应与之前有别,教学计划应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应作相应调整,教与学的条件应改变,该如何管理教学?这一系列的问题曾困扰过美国的教育改革者,并最终由他们创建了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可以说,学分制的诞生源于选课制,学分制是管理选修课学习的有效方式。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从日本、欧美引进了学分制。我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科制”。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实行学年制。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学分制再次受到关注。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初见端倪,提倡学生个性发展的背景下,学分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面对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欠佳的高职学生,我们认为可以从课程的角度来审视高职教育: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否过于统一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是否能以学生选修感兴趣的课程为契机,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是否可以利用较大的选课空间,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某些课程的学习上造成的缺陷?

大量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的开设,一要有可供选择的、涵盖多种学科门类的课程,二要有能够胜任课程教学的师资和教学设施。相对于行业性强的单科性高职院校,综合性高职院校在这两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二、开设选修课的优势

资源共享的观念是促成多所学校合并组建综合性高职院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尤其是师资共享的优势不尽如人意。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师资共享仅停留在文化基础课教师共享,即文化基础课由学校统筹安排完成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教学任务,而专业课教师一般只任教于对应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班级,如医学系教师任教于医学类专业,机电系教师任教于机电类专业,其他专业难以分享到非本专业的师资。通过跨系部、跨专业的选修课的开设,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反过来看,在开设选修课方面,综合性高职院校较单科性高职院校选修课的空间更大。

我院共有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医疗系、护理系、基础医学系、计算机系、经济贸易系、应用外语系、人文科学系、理科基础部等11个系部,高职专业24个,涵盖文、理、工、农、医、经、管等多门学科。本文以我院护理系护理专业(见表1)和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见表2)为例,比较已开设选修课和拟增开设选修课,说明综合性高职院校跨系部、专业开设选修课的优势。

表1 护理专业

img18

由表1可知,在已开设的选修课中,除由医学类系部承担外,仅由人文科学系承担一门《演讲与口才》,而在拟增开设的选修课中,承担选修课的系部除医学类系部外,人文科学系承担三门,理科基础部承担二或三门,外语系承担一门,经贸系承担一门,由于基础医学系设置有应用心理学专业,因而《发展心理学》由其承担。

表2 机电一体化专业

img19

由表2可知,在已开设的选修课中,除开《企业管理》由经贸系承担外,其他皆由机电系本系承担。而拟增开设的选修课,基本上由其他系部承担,涉及的系部有人文科学系、计算机系、外语系、生物系、医疗系和基础医学系。

表1、表2中所列选修课,为课程计划中所列选修课。我们认为,某一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所开的任何课程(包括必修课),均可作为该专业的选修课。这样将极大地扩大选修课的范围。

三、开设选修课的意义

1.就学生而言

(1)深化专业内容,侧重专业方向。高职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合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专业目标的拟定以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为基准。因此,作为必修课的各门专业课程,其知识的深度一般较浅,其专业方向涵盖的范围一般较广泛。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有对某一或某些专业课程内容深度认识的需求和能力,也有些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所侧重,希望对某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开设专业课程深化性和专业方向侧重性的选修课程(如护理专业的《康复护理》),可以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

(2)完善知识结构,拓展思维。广泛的联想、开阔的思维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必修课程不可能容纳各门学科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的选修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必修课程知识广度的不足。护理专业的《自然科学概论》、《发展心理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工效学》,皆属此类课程。

(3)发展个性,陶冶性情。每个人的个性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由于受家庭、社会、教师等的影响,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不可能完全按自己的个性,况且也很难有完全适合自己个性的专业,而且个性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必修课程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也许发展个性的课程对专业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但可以肯定,学生个性的发展会影响到包括专业在内的各方面的发展。比如,能起到发展个性、陶冶性情作用的选修课程,如护理专业的《文学欣赏》、《美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艺术鉴赏》、《环境与人》等。

(4)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思维水平。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免不了和人打交道,都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不同的职业,人际交往的对象、范围以及层次存在一定差异。正因为如此,有的专业把人际交往类的课程作为必修课,如护理专业开设的《人际沟通》、文秘专业的《秘书礼仪》。大多数专业则适宜把这类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际沟通》。

无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各种活动和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发展。但是,也确有些课程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思维水平,如《形式逻辑》、《科学方法论》。

2.就教师而言

虽然按照选修课的内容范围,可以将各门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大致划分到相关系部,但是就具体的选修课内容而言,往往并不一定是相关系部教师所擅长的。这就驱使有关教师钻研这些课程内容或发展这方面的兴趣,由此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

3.就学校而言

(1)促进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既包括必修课,也包括选修课。必修课程是为达到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对同一专业,所有学生标准统一。选修课程是为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而开设的课程,因而范围极为广泛,同一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内容相去甚远的选修课程。因此可以说,开发必修课程的重要性胜于选修课程,开发选修课程的灵活性胜于必修课程。在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时代,选修课要么不设置,要么仅是一种点缀。但是,在社会趋于多元化,社会需要多样化人才的背景下,选修课作为学校教育的载体,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选修课的开设为教师从事课程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由此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开发。

(2)增进教师间的了解,促进专业间的融合。不同专业的教师,尤其来自于合并之前的不同学校的教师,缺少相互了解的机会。很多选修课需要其他系部、专业的教师承担。担任这些选修课的教师,会通过所任教的班级和学生,与有关系部和教师产生工作上的联系,由此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往往会留意授课对象(学生)所学的专业,由此了解其他专业,突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不同专业的融合。

[阅读提示]2000年的前后几年,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开始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此文诞生于这种背景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