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工科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对工科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对工科院校普及与提高音乐素质教育和增强民族精神方面提出了对策。从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来看,其音乐素质教育是针对非专业艺术人才素质的普及和提高,是工科院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可见,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于音乐素质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此看来,在高等工科院校加快音乐素质教育确实刻不容缓。

对工科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董首恒 丁倩倩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杭州 31001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一些工科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的调研,从音乐教育自身的作用及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入手,分析音乐素质教育对工科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对工科院校普及与提高音乐素质教育和增强民族精神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现状 音乐素质教育 重要性 对策

工科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显然有别于音乐专业院系的音乐素质教育,在施教与受教上也与一般综合性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从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来看,其音乐素质教育是针对非专业艺术人才素质的普及和提高,是工科院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一、工科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了它的基本功能。进入21世纪,为培养符合新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实践证明,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对培养21世纪工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各高校在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方面参差不齐。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常常不自觉地陷入专业艺术教育的框框,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近期我们对一些工科院校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见表1),从中就可看到音乐素质教育这一任务的艰巨性。

表 1

img10

(续表)

img11

调查的结果可以用“几多几少”来概括:即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工科院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几乎100%的学生认为音乐素质教育对开发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他们当中能够识简谱的占20%,其中能够识五线谱的仅占2.8%,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1.5%,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占0.4%。可见,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于音乐素质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调查中同时发现很多音乐教育方面的问题:师资力量薄弱,音乐课室匮乏;音乐课时安排极其有限,课堂缺乏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形式单一,没有发挥出其普及音乐教育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等。由此看来,在高等工科院校加快音乐素质教育确实刻不容缓。

二、工科院校加强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素质教育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培育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人的素质及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音乐教育能够将人的审美情感内化为道德情感,作用于人的道德行动。对于真理的追求,音乐教育正是以情感体验贯穿始终,最终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如在澳门回归之际,我们组织学生观看实况电视转播并欣赏《七子之歌》。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游子回归祖国的喜悦之情。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当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联系得更加紧密。当伴着“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的歌声,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在这情感的体验中,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即“动之以情,理在情中”。这情与理的结合,体现了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又如,在组织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时,第三乐章《黄河颂》表现出的速度适中,音域宽广,气息深长,音调激越挺拔,使学生们感到那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的黄河仿佛就在眼前,进而激发起学生们对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深刻认识和热情赞颂。

(二)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判断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

音乐所具有的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力量,在崇高美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崇高是音乐美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赞美、歌颂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和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对象相联系”。如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作品表现出人类对和平幸福的祈求,对苦难和忧患的同情,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渗透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崇高的巨大感召力,使人们振奋觉醒,向往纯真,高临于平庸与卑鄙渺小之上。良好的音乐教育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修养提高,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作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学生欣赏到“长亭惜别”、“楼台会”两段时,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对人的旋律所倾倒,被主人公真挚的情感所感动。“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一种同窗之间的纯真情谊。“展开部的封建主题”阴森恐怖,与反抗主题交替出现、相互冲突,闪现出逼婚、抗婚的场面,使学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家长制对人性的迫害。“化蝶”则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审美过程需要想像和创造,它能够开拓思维,激发幻想,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而培养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很多大科学家也都指出: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像力,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正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的基础之上。正如李政道先生所说:“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所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在美国之前发射上天,美国人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研究为何美国的科学技术会落在前苏联的后面。经过精心的研究,他们注意到前苏联许多知名的航天科学家都在音乐或美术方面颇有造诣,这充分说明了艺术修养上的培养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四)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人类大脑是调节和控制机体一切功能活动的中枢,音乐教育能促进身心健康首先是健脑。以弹钢琴为例,演奏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乐曲,动眼看乐谱、动手弹琴、动脚踩踏板或打节奏,有时动嘴唱。手指与大脑60%以上神经细胞有关联,从而不断调节大脑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身体健康。随着社会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健康标准不仅包括肌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而情绪抑郁是导致身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生命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促进身体素质正常发育的内部原因。元代名医朱震亨说过:“乐者,亦为药也。”现代西方发展了中国古代的这种“乐医”理论,利用音乐来治疗心理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建设者应该身心健康、勇于挑战、意志坚强、乐观向上。而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压力大,同学之间竞争激烈,人际交往复杂,自信心不强。加强音乐方面的素质教育,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不仅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同时能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音乐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没有对、错,不会造成学生的挫折感,而这个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展、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出自己的独创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经验,这是音乐素质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实践证明:凡是能够通过创造性活动自由灵活地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学生,往往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会给他们带来终身的快乐、自信和成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增强团结协作能力

1.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只有左右半脑密切配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思维,人的智商和智能才能提高,人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现在的学生是左脑超负荷运行,要使两脑平衡发展,必须开发右脑。而右脑对音乐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当音乐刺激右脑到兴奋点时,左脑就会相对地受到抑制或得到放松,这时右脑就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的目的,达到促进智力发展的目的。正如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说:“听音乐能帮助巩固和掌握其他课程,并减轻课程负担过重造成的疲劳。”

2.怎样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音乐教育的过程体现了美育的“学以致用、注重实践”的特征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特别强调审美实践。在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技能,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学会竞争、善于应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也更好的融入集体,广交朋友,增进友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进一步培养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对将来的就业、创业都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音乐素质教育过程充分体现了美育的特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沉淀,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激发出创造冲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从而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良好的音乐素质教育不仅仅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理想,产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提高工科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策

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针对工科院校近年来艺术教育之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工科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应遵循音乐教育自身的规律

音乐教育按程度上来分,有普及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两种。普及音乐教育所提供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其程度是在业余爱好者活动所需的范围之内,或者仅仅是为了能感知音乐。而专业音乐教育则是培养专业音乐人员(作曲、表演、科研、师资)。从这一点出发,工科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应以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构建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课堂的音乐教学、音乐鉴赏和课外的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依据工科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学校自身的条件,学生进入大学前所受音乐教育的程度,音乐素质的状况和需求等实际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构建。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基础类、鉴赏类、提高类等不同层次的音乐艺术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音乐素质教育课的要求。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见表2。

表 2

img12

(二)转变教育观念,加大管理力度,为音乐素质教育提供硬件保障

教育部在2002年印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实施细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已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和高校教育分会。但现在很多工科院校音乐课室匮乏,音乐课时安排极其有限,没有发挥出其普及音乐教育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高校应设立音乐教育机构,有专人分管艺术教育,并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与常规管理。建立一支高校艺术管理队伍,设置音乐教研室,定期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教学效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研活动和艺术实践活动。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后勤社会化的深入,学校的硬件相对紧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应采取有力措施为音乐素质教育提供硬件保障,提供教学场地及有关设备,如学生专用乐器及多媒体教学器材等。

(三)坚持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开展学生艺术实践活动

为学生提供音乐学习的机会和环境,把对个体素质的培养和陶冶与对群体素质的普及和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如积极开展社会音乐实践,组织合唱节、校园歌曲原创比赛、“文化艺术节”等。在校园范围内广泛建立各类艺术社团:合唱团、军乐团、民乐队、话剧社、舞蹈队、电声乐队等作为学校艺术种类的团体,为喜欢此种艺术形式的同学提供学习和表演的机会。并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表演、创作、欣赏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由此营造整个学校的艺术氛围。

(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保障

音乐教育相比较于一套合适的教材或一套完美的课程设置来说,更依赖于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比当一名优秀的演员更为艰难。作为美的启迪者、传播者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更要掌握美学的一般原理,提高自身领会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修养。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许多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走上了艺术的道路,致使许多艺术性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而高校的音乐教师大多来源于艺术院校,这样的老师面对思维敏捷、知识丰富的大学生,使得很多老师不能驾驭课堂。因此,高校的音乐教师必须兼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五)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1.优秀民族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结晶,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参与和经验总结,就不会有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我们调查显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民族音乐和通俗音乐的比例是0.5︰9.5。由此可见,音乐素质教育一定要加强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成分,在校园里创造有利条件传播民族文化,使优秀民族文化在高校这块热土得以生根发芽。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音乐上也有无数的灵魂,从狂放的十面埋伏到悲凄的江河水,从伤心的二泉映月到凄美的梁祝,从高亢的百鸟朝凤到婉转的渔舟唱晚等等,中国民族音乐让人叹为观止。琵琶、古筝、二胡、唢呐,哪一样不是在世界音乐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哪一样不让人心醉神迷!通过了解、欣赏、学习这些祖国音乐的宝典会让大学生们对民族文化有所感知,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强调的“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极具民族特色的瑰宝,它的民族个性是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正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现在,应该将民族音乐全面地列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中,充分利用校园这块阵地,通过民族音乐的熏陶,弘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和正确认识中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高校中音乐素质教育既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又要重视日常养成,发挥第二课堂潜移默化的隐性熏陶作用。要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了解、熟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淳厚民风和崇高气节,学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将民族精神内化为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

工科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是审美功能与非审美功能的统一。重视对工科院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提高,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从长远来看,是我国培养21世纪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辛主编.青年美育手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凌继尧,张燕.美学与艺术鉴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朱波.音乐教学在美育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及其作用.经济师,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