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结果分析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是全国环境污染重点省份之一,民众对此的关注度比较高。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采取了加大经费投入、黄牌警告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与问卷中对甘肃省环境治理总体评价的调查结果相吻合。2010年问卷统计资料显示,在对甘肃民众的21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调查时,有309位被访者选择了“关注教育问题”,占被访者的46.61%,居第7位,与上年相比上升2位。
调研结果分析_2010~2011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二、调研结果分析

政府绩效涉及层面较多,本次调研围绕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保护、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与改善民生等六个方面展开。

(一)生态保护

1.生态资源保护

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研究资料显示,甘肃的生态文明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线下,仅高于内蒙古、贵州、宁夏和山西。目前,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981.2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82%,森林覆盖率为13.42%。甘肃省经济增长短期内仍呈现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发展特征,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口增长快、密度不断加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省人口密度为55.30人/km2,比1990年的49.25人/km2人多6.05人,比1982年的43.08人/km2多12.22人。二是资源匮乏,土地、能源、水资源已成为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瓶颈;三是环境容量有限,压力大。如,在回答“政府在治理土地荒漠化方面的政策措施到位吗”时,46%的被访者认为不到位。回答“您认为政府过度地征收农业用地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影响吗?”时,72.74%的被访者认为有,12.71%认为没有,14.55%表示不清楚。再如,被访问者在回答“水源涵养地带的开发是否会导致水源枯竭”时,66.46%的被访者认为会,13.26%认为不会,20.27%表示不清楚。长期以来,在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及不合理开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甘肃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保护生态资源成为关系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对此有清晰的认识,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在生态资源保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移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沙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改善的成效与民众的感受反差较大。

2.环境污染治理

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众健康及其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甘肃是全国环境污染重点省份之一,民众对此的关注度比较高。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采取了加大经费投入、黄牌警告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与问卷中对甘肃省环境治理总体评价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如,被访者在回答对“治理城市噪音污染措施”是否得力时,8.40%认为得力,52.06%认为一般,34.05%认为不得力,5.5%认为不清楚。在回答“垃圾无公害处理”是否满意时,22.42%的被访者认为满意,42.27%认为一般,29.39%不满意,5.91%表示不清楚。再从兰州市大气污染改善情况看,33.80%的被访者评价兰州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41.58%则认为效果不明显,8.65%认为没有改善。再如,在回答“您认为环境治理的政策措施是否得力”时,21.7%的被访者认为有效,57.06%认为效果一般,16.84%认为不见效,4.40%表示不清楚。综上,78.76%的被访者认为环境治理政策和措施有效果。另据《2009年甘肃省环境公报》,2009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50.03万吨,比上年下降0.24%,比2005年下降11.1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6.82万吨,比上年下降1.33%,比2005年下降7.56%;全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连续四年实现双下降。统计数据说明近年来甘肃省环境治理初见成效,然而,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处于较高水平,仍然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尤其是秋冬季节,加之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无论是环境改善的速度、程度,还是效果都与民众的感受和要求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教育发展

近些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国民教育发展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我省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9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0.85万人,比上年增长12.81%,在读研究生2.35万人,增长8.75%;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23万人,增长1.25%,在校学生36.15万人,增长8.9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4.15万人,增长8.96%;普通高中招生21.70万人,增长3.07%;初中学校招生48.23万人,下降0.84%;普通小学招生37.27万人,下降9.32%;特殊教育招生0.20万人,下降4.73%”[1]。作为欠发达地区,甘肃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与全国相比,在教育资源占有和分配方面的不公问题,特别在学校硬件建设和教学设备配置、师资力量分配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由此引发的如儿童入托难、上学难等问题近年来成为我省的社会热点,民众的关注度较高。在回答“政府在解决教育不公方面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符合甘肃省教育发展现状吗”时,28.35%的被访者认为符合(详见图1)。2010年问卷统计资料显示,在对甘肃民众的21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调查时,有309位被访者选择了“关注教育问题”,占被访者的46.61%,居第7位,与上年相比上升2位。为推动我省教育发展,省政府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在解决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受制于历史等诸多因素制约,加之历史欠账过多,导致了我省教育发展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还不能满足民众公平享有教育资源的期望。

img117

图1 对政府在解决教育不公方面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符合甘肃省教育发展现状的认识

(三)社会保障

img118

图2 甘肃省“十一五”以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09年《甘肃省统计年鉴》

社会保障是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系到社会稳定团结和民众生活改善和提升,因此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全省财政社会保障出199.70亿元,是2005年82.70亿元的2.41倍,年均增长24.66%(详见图2)。各级财政拨付资金38亿元,提高城市、农村低保和五保户供养标准,保障人数达到了353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拨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7.30亿元。同时,发放补助资金10.50亿元,有效落实公共就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岗位补贴等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安排2亿元资金,解决了3838名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就业问题,招录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力量。城市保障性住房支出达到22.8亿元,11.8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了政府廉租房租赁补贴,1.2万困难户直接入住了新建廉租住房。省级财政安排资金41亿元,支持推进灾后农民住房重建、农村危旧房以及国有林区棚户区、贫困残疾人危旧房改造工程。截至2010年9月底,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37.31万人、283.25万人、288.82万人、163.30万人、126.52万人和78.39万人,综合参保人数达到1177.59万人次,比2009年底增加45.51万人次;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7%,其中社区管理服务率为72%;全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0个试点县有139.94万人参保,平均参保率为92.56%;60周岁以上参保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达到28.77万人,发放60周岁以上参保养老金9610.56万元,发放率达到100%;全省大学生实际参保31.1万人,参保率达到了88.9%;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万人,参保率达到了98.27%;全省共有6669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5.81万名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有30.52万名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为67万退休(职)人员月人均增加180元基本养老金,人均达到1540元,高于全国水平;伤残津贴人均月增加150元,人均达到1105元;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平均月提高50元;25.2万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与民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社会公众的关注程度高。2010年问卷统计资料显示,在对甘肃民众的21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调查时,有437位被访者选择了关注“养老与社会保障问题”,占被访者总数的65.91%,居第4位,与去年持平。再如就业方面,被访者回答对政府在解决就业方面政策与措施对促进就业是否有成效时,19.91%的被访者认为有一定成效,62.02%的被访者认为效果不显著,11.33%的被访问者认为没有成效,6.74%的被访者表示不清楚;从民众对就业的关注程度看,有312位被访者选择了关注“就业问题”,占被访者总数的47.06%,居第6位。近年来,甘肃省政府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了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使得我省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正朝着“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迈进,社会保障能力逐年增强,社会就业、保险、救助和福利均取得较快发展,但是与民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

(四)医疗卫生

近些年,甘肃省在医疗卫生领域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加快其发展步伐,加大投入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我省医疗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民众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03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5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4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76347张。全省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2个,卫生技术人员3651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3个,卫生技术人员1615人。乡镇卫生院1390个,拥有床位19840张,卫生技术人员16620人。[2]公共卫生领域监控严密,没有重大传染病和疫情发生。2010年8月,“全省未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4种,共计14772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率56.21/10万,报告死亡率0.01/10万,病死率0.01%,报告发病数较上月下降9.24%,较去年同期下降4.04%。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12317例,死亡1例(艾滋病),报告发病率46.87/10万,报告死亡率0.004/10万,病死率为0.01%,报告发病数较上月上升4.95%;报告丙类传染病9种2455例,死亡1例(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9.34/10万,报告死亡率0.004/10万,病死率0.04%,发病数较上月下降45.91%……与去年同期相比,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下降6.83%。本月有出血热报告,报告发病数上升的病种有8种,依次为布病、艾滋病、伤寒+副伤寒、麻疹、淋病、百日咳、梅毒、肺结核;报告发病数下降的有6种,依次为甲型H1N1流感、炭疽、乙脑、新生儿破伤风、肝炎、痢疾;报告与去年持平的有猩红热和流脑……与去年同期相比,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上升12.93%。本月有麻风病报告,报告发病数上升的病种有6种,依次为包虫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黑热病、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下降的有2种,依次为风疹、流行性感冒……全省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乙类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8.73%……全省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丙类传染病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7.12%”[3]。2010年问卷统计资料显示,在对甘肃民众的21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调查时,有446位被访者选择了“医疗问题”,占被访者总数的67.27%,位居第3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了4位。在对现行医疗政策与服务状况的满意度调查时,13.65%的被访者表示满意,41.99%的被访者表示较满意(详见图3),调查数据表明民众对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效绩较满意。

img119

图3 对甘肃省现行的医疗政策与服务满意状况调查

(五)公共安全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保持稳定,全省事故灾难和公共安全事件总量有所下降,食品药品没有发生重大事件,公共卫生监控严密,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和疫情,社会治安态势逐年转好,没有发生重大社会事件。目前社会运行迹象表明甘肃省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呈现趋向好转、平稳发展趋势,但在局部领域仍然存在诸多隐患,引发民众的高度关注,他们对其总体绩效的感受是喜忧参半。2009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758人,比上年下降1.7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52人,下降7.14%。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人数为2.71人,下降9.36%。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75人,下降17.58%。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553人死亡、33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24.9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9.63人,下降10.75%”[4]。2009年全省因气象灾害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129.9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93%,其中成灾面积98.16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增长12.59%,八成至绝收17.11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增长68.39%。2010年甘肃公共安全问题主要聚焦于生产、交通和自然灾害领域。2010年1至8月,“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936起,死亡1138人,受伤2474人,直接经济损失6146.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3.5%、7.4%、16.5%和35%。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均呈上升态势,是我省近8年来第一次出现如此非常严峻形势……今年前8个月,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1138人,占国家下达年度控制指标的64.3%,与其他三项指标同在国家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之内……道路交通事故、煤矿事故和陇南、酒泉两地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均超出阶段控制目标”[5]。如,2010年5月30日兰州市皋兰县3个乡镇遭受冰雹突袭,经济损失达5387万元。再如2010年的“8·7”舟曲特大泥石流和陇南“8·12”特大暴洪灾害等所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2010年夏季,“甘肃省区域平均气温相对常年同期偏高1.4℃,是自1994年以来连续第17个偏高年份,为近4年最高;同时,省内各地出现了暴雨(洪)、局地强降水、冰雹、连阴雨、高温、干旱、干热风沙尘暴等极端气候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夏气候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2.473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达50.291亿元”[6]。在公共安全领域,民众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食品药品、社会治安等,2010年问卷统计资料显示,在对甘肃民众的21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调查时,有266位被访者选择了关注“食品医药安全问题”,占被访者总数的40.12%,居第8位,与上年持平。回答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看法时,48.48%的被访者认为很不放心,19.28%的被访者认为基本放心,28.81%的被访者认为相对安全,只有2.9%的被访者认为很安全。由此可见,民众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满意度较低。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10.12%的被访者认为良好,64.95%的被访者认为一般(详见图4),调查数据表明民众对政府在公共安全领域中对社会治安的绩效较为满意。

img120

图4 对甘肃省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结果

(六)改善民生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对民生问题极为重视,以为民办实事为依托,加大投入力度,极大地改善了我省的民生状况。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9.78元,比上年增长8.75%;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8890.79元,增长7.01%;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78%,比上年降低0.5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1元,增长9.4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66.45元,增长15.22%;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28%,比上年降低5.89个百分点。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89万人,脱贫人口为53.4万人,贫困面为18.7%,比上年末降低2.6个百分点”[7]。2010年问卷统计资料显示,在关于“您的生活质量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是否有改善”的调查中,36.18%的被访者认为有改善,56.03%的被访者认为感受不到,7.79%的被访者认为有所下降。在关于“物价上涨,您的生活总体满意度如何”的调查中,54.32%的被访者不满意(详见图5)。

img121

图5 对物价上涨后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调查

在对“您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是否满意”的调查中,0.3%的被访者认为很满意,6.9%满意,40.3%认为一般,42%不满意,10.05%很不满意。在对“现行的房屋拆迁政策与措施满意程度”的调查中,7.42%的被访者表示满意,25.91%较满意,41.36%不满意,25.30%表示不清楚。在对“您认为政府过度征用农业用地会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吗”的调查中,72.74%的被访者认为会影响,12.71%认为不会影响,14.55%表示不清楚。上述各项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与民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相关的一些民生问题满意度较低,折射出政府绩效在这些领域中民众的评价不太高。但对政府每年承诺所办的实事,民众的认可度较高。调查数据显示,在“您认为政府今年承诺的10件实事有实际意义吗”的调查中,54.48%的被访者认为有,12.90%认为没有,32.63%表示不清楚。在“您认为政府今年承诺要办的10件实事能惠及百姓吗”的调查中,37.39%的被访者认为能,35.11%认为流于形式,4.86%表示不能,22.64%表示不清楚。随着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族民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总体生活质量较先前有显著提高,尤其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关注民生为重点开展的各项社会建设事业,使我省的民生得到较大改善,但其改善涉及的层面、速度、程度与民众的感受和期望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