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心理机制

评价心理机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要注意的是,弱点不一定是缺点,在评价中使用“弱点”的语词来表述并非十分正确,因为,任何性格都应该是中性的,不应该甄别为好与坏、优与劣。在许多情况下,人性中的弱点是能够改变的,通过自我教育和外部环境的优化是可以变弱点为强点、变弱势为优势的。

2.评价心理机制

传统教学的评价观是这样来看待的:评价是区分类次,是鉴别优劣,是判断等级。而后ARCS能量模型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的着眼点是不同的,认为教学评价更为重要的功能在于:通过评价发泄自己;在评价中调整自我;评价是一个心理能量积累、增强调控能力的过程。

(1)在评价中宣泄

评价心理机制(the evaluation structure of psychology)认为,评价与心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评价可以判定心理活动的即时状态,反映出学习心理的属性、指向和特征,并与心理能量的激发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一方面,学生、教师都很重视对自己的评价,教学过程需要评价,在评价中提升心理能量水平。通过别人评价,调整自我评价心理,因此,对积极评价的心理倾向性很强。

另一方面,有的人对现实不满足,经常性的不满意会抑制自己的才能、潜能。生活中的许多事实表明,人的才华、潜能的压抑是被自己痛苦经历阻滞所致。通过一种适度的宣泄,是恢复人的正常理智的良好途径。从这一层面上看,心理咨询、矫正学习心理就是通过评价方式实现积极的建构。其过程是:咨询者帮助诉说人把痛苦的经历再次回忆起来,重新体验它,再给予重新评价,淋漓尽致地发泄、宣泄,以此矫正心理偏差,建构新的心理能量水平,并重新建立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系统。

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言行都具有很强的评价效应,是一种“等值评价”,它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是”与“否”的判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等值评价与学习动机水平有着一定联系,对学习心理能量水平的影响是潜在的。

(2)以评价调整自我

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习状态调整得不是很好,以至于不思进取,其主要动因并不是学生自己的不行,更不是智商问题。如果把问题追因聚焦在学生身上,则他们只是承担部分责任,即源于人性的一些弱点,例如一些人缺乏坚韧的性格、不存在着高的追求目标、意志薄弱而缺乏判断和决断事物的气质。

教师要注意的是,弱点不一定是缺点,在评价中使用“弱点”的语词来表述并非十分正确,因为,任何性格都应该是中性的,不应该甄别为好与坏、优与劣。“弱点”一语可以使用,但应该十分谨慎。

在许多情况下,人性中的弱点是能够改变的,通过自我教育和外部环境的优化是可以变弱点为强点、变弱势为优势的。实际上,许多学生获得成功的事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观点。

(3)强化自控能力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和行为的独立性都是比较差的。由于年龄特点的使然,向一、二年级的学生揭示学习目的和任务就显得比较难,通过评价强化自控力、提升心理能量的教学要求也就比较高。

从三年级起,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一定水平的发展。在这一学龄阶段,学生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容易兴奋,容易激动,心理能量水平波动很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对于功课、生活中的一些事,常常要在教师的督导下才能完成。当其在学习和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就显得耐性不够,毅力比较差,意志常会动摇,不能坚持把事情做下去。在学习中遇到不会做的习题,总是想依靠教师帮忙来解决,不善于动脑筋,不善于战胜困难,这些都是自控力差的表现。因此,小学生的自控力需要教师时时处处培养,要教师的启发诱导,以及具体的、细致的督促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