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我认知的心理机制

自我认知的心理机制

时间:2022-02-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主体而言,其自我理念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方面。目前学术界所理解的具身认知方式仅限于社会认知这个单一的外在维度,尚未触及自我认知,尤其是对自我的审美认知这个深隐的内在维度,甚至是高阶维度的具身之道。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恰恰体现了具身认知这种独特的方式。
自我认知的心理机制_心脑奥秘

在人们的心中,存在着诸多有关客观世界的思想观念,并且人们会不断地对之进行内在预演和外在转化。然而,人们却长期忽视了对自我世界的审美认知,以致削弱了主体的人格智慧能力,其中包括对自我情感的审美升华,对自我思维的审美强化,对自我意识的审美完善,对自我价值的内在创新与外在转化。这种偏重对象时空和社会功利的认知倾向,需要得到及时矫正,以期促进人的主体性知识建构、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认知能力转型。

一、自我理念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功能

人对自我身心能质的真切认知、充分发挥和完满实现,乃是人的根本需求与至尊理想之所在,也是人本教育、精神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根本宗旨。

自我理念属于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能够体现主体对自我的认知判断能力与理性改造水平。自我理念的主要作用乃是引领、规划和调节主体的自我认知活动。其发生机制包括感性化、知性化和理性化的自我意象廓出及具身价值体验;其运作方式在于以本体工作记忆为核心的具身映射—镜像投射。

自我理念预演的神经机制在于,位于前运动区和“布罗卡区”的身体型镜像神经元与符号型镜像神经元能够将主体的自我理念(意象)转化为身体意象、符号表象、动作表象和物体表象。主体实现自我理念的三种具身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内在返输入、由内而外的身体输出、左右互动的局部自励式循环。

对主体而言,其自我理念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方面。其中,自我管理作为最重要的子系统,在一个人的情知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内在调节作用。按属性划分,自我管理包括情绪管理、思维管理、身体管理、行为管理、健康管理等多重内容。自我评价是主体进行自我认知的高阶过程,也是人们合理规划自我未来、设计自我发展战略与行为策略的内在依据。

进而言之,我们需要借助具身方式来重构自我,进而发现、体验和实现崭新的自我。人的感性时空作为精神之窗,能够同时转化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其主要的信息加工方式即是所谓的“具身范式”。

目前学术界所理解的具身认知方式仅限于社会认知这个单一的外在维度,尚未触及自我认知,尤其是对自我的审美认知这个深隐的内在维度,甚至是高阶维度的具身之道。造化的智慧在于,它为人类的心脑进化提供了镜像神经元这种基础性的硬件装置,进而赋予该装置以双重功能:内化对象情境的外向模拟功能和预演自我理念的内向还原功能。因此,这既是本书的学理创新之处,也是人类心智生成与演化的根本之道,还是主体性智慧转化为对象性智慧的“内在机关”。

二、自我理念的发生机制

大体说来,人的自我理念属于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个性主体的情感理想、认知策略、人格框架、价值观、行为图式与自我规划等高阶内容。其生成方式主要以人的本体性意识体验、理念具身化转换、理想化情境与主客观规律的完形耦合及感性嬗变为主。其中,人对自我的本体性审美意识体验及理念具身预演和对象化映射等三大环节,在人的自我理念发生与完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母本

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主体对自我的本体内容(包括情知意、形神体、精气神等)、主客体价值关系(包括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自我与科学、自我与宗教、自我与艺术、自我与伦理、自我与家庭、现实与理想等)的体验、认知、评价、调节、完善和行为图式。

可以认为,主体只有借助自我理念才能创造形成个性化的自我意识系统,进而以此解释自我的历史,调节自我的现实图式,设计预测自我的未来进路。自我意识之所以能够制约人的社会意识的建构与发展水平,其根本机制在于,自我意识率先发生且成为主体建构社会意识的内在参照系。

(二)自我理念的发生机制

那么,人的自我意识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黑格尔在《精神哲学》一书里深刻地指出:“意识的真理是自我意识,后者是前者的根据,所以在实存中一切有关个别对象的意识都是自我意识;我知道对象是我的对象(它是我的表象),因而我从对象之中即能知道我。”

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恰恰体现了具身认知这种独特的方式。黑格尔在论述意识如何过渡为自我意识时这样分析道:“要把对象看作就是自己,自己也是对象,这样就从意识的阶段进到了自我意识的阶段。”泰勒也认为:“我们发现,被认识的对象的结构与主体的结构是一致的、是同一个东西”,换言之,意识的对象与意识本身是同一的,自我意识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第一,自我理念得以发生的神经机制乃是镜像神经元系统。后者主要存在于人脑前额叶多个亚区及顶叶等处,它不但构成我们理解他人的动作、情感和意图的大脑基础,而且成为人类提升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

第二,自我理念发生的心理机制则是具身模拟—镜像映射。具体而言,其发生机制包括感性化、知性化和理性化的自我意象廓出及具身价值体验;其运作方式在于主体实施以本体工作记忆为核心内容的具身映射—镜像投射活动。可以说,前述三种行为(即社会认知、符号认知与自我认知活动)都属于具身认知的范畴:前两者可称之为“对象化的具身认知”行为,后者可称之为“本体性的具身认知”行为。

三、具身映射—镜像投射:自我理念的运行原理

按价值属性划分,人的自我实现方式可包括审美性、生产劳动性、生命传承性、科技性、管理服务性、体育气功宗教性等多重活动。它主要用来转化个性主体的价值创新内容:情感体验创新、知识结构创新、审美意象创新、行为表达创新、符号造型创新等等。其中,具身映射—镜像投射模式,乃是人的自我理念得以内在运行的基本原理。

进而言之,一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既需要采用内在预演的虚拟方式,也需要追加外在实征的物化方式;既需要以镜像自我为对象,也需要以客体事体为对象,还需要以生命体象和符号表象为对象。

(一)自我理念运行的坐标轴

人的认知发展实际上需要经历一个“外—内—外”的三段式转换周期:“外在知识内化—自我知识建构—自我认知能力形成—对象性认知能力廓出”。其间,人的自我认知能力转化为对象性认知能力,需要依托主体独立创制而成的“自我参照系”(其中包括自我经验参照系、自我情感参照系、自我概念参照系、自我理念参照系、自我身体参照系等)。

这是因为,人之身心系统作为宇宙的一个特殊部件、一个独特的客观世界,同时成为每个人据以认识宇宙大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象时空。进而言之,人的生命世界所蕴含的自然规律是整个宇宙规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人类首先需要提高认知自己的能力。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理念预演和虚拟的价值映射过程,我们才能逐步达到完善自我世界,提高认知与改造对象世界的理性思维能力这个首要目标。可见,只有在形成了用以指导与调节自己的内在行为的元认知系统与自我参照系之后,我们才能借此展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改造与创新活动。

(二)自我理念运行的基本原理

既然人类需要意识转型或理念输出,那么自我理念运行的基本原理又是什么?

此处所说的自我理念运行,包括理念预演和理念映射两个环节。

所谓“理念预演”,乃是指人类借助理性意识体验深刻把握主观世界的本质属性、运动法则、发展规律等复杂内容的一种虚拟体验。自我理念预演则是主体用以完善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本体性认知创新活动。它集中体现为指向自我世界、映射客观世界、超前预见对象时空的运变情景、虚拟演练和调整自我的思想与行为图式等系列意识创新的特点,具有对主客观世界的深广定位效应和精妙洞察效应。

所谓的“理念映射”,乃是指人类借助由本体到对象的理性思维转换方式深刻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运动法则、发展规律等复杂内容的一种虚拟象征性体验。自我理念映射则是主体用以直观自我能力、转化自我价值的一种对象化的认知创新活动。它集中体现为指向对象性的观念世界,映射自我世界的审美价值意象,超前预见对象时空的运变情景,不断充实与完善主体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知能力,借此不断调整主体的思想与行为图式等系列价值功能的创新特点,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深广定位作用和精妙洞察效应。

进而言之,人的自我理念预演能力作为一种超越性、创造性和理性化的意识体验能力,需要依托人的主体性知识、自我参照系、元认知系统和人格坐标;它所体现的人的深广灵妙的想象力与精锐新颖的判断力,主要发源于主体的“自我—世界”模型系统。

(三)自我理念运行的价值内容

自我理念预演需要主体借助具身映射—镜像投射的认知操作方式来实现自我理念的本体性价值。它主要包括下列层级性内容:

一是直接经验和技术文化通过人的“感觉—运动系统”的镜像神经元和“神经—肌肉”装置而转化为本体经验;

二是抽象的符号知识及间接经验则通过人脑的沃尼克区而转化为人的具身经验与本体性知识;

三是主体借助布罗卡区将自己的知觉图式转化为规范性和通约性的符号表达图式(诸如符合词法—句法—语法规则的言语图式,符合字法—章法—修辞文法的写作图式,符合和声—对位—转调—配器法则的作曲图式与声乐、器乐表演图式,符合点线面体—色彩—肌理—体量—光影造型法则的美术表达图式,等等);

四是理性知识与意识经验则通过主体的前额叶新皮层而获得意象表征,进而形成身体意象;

五是主体借助前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及下顶叶进行行为预演,借此形成与完善自己的理念表达图式与行为操作图式。

四、自我理念预演的神经机制

可以说,一个人唯有在内心创造、发现、感悟和体验到指向自我的审美理念和认知理念之后,他才能以自我理念预演的内在方式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进而才能将此种主体性智慧产物转化为认知客观世界的对象性审美智慧与思想智慧。

(一)自我理念预演的神经机制

人的自我理念预演活动具有复杂的神经机制。简要来说,它主要通过前额叶协同引导联合皮层、感觉皮层及镜像神经元系统来完成之。

第一,笔者所开拓建立的“本体工作记忆系统”(其中包括身体工作记忆、情绪工作记忆、书写动作工作记忆、言语动作工作记忆等重要内容),对于主体的自我理念预演活动(诸如建构自己的本体知识、发展本体能力、创新本体价值、完善本体智慧、体验本体幸福等内部实践)来说,都具有根本性的支撑意义。

第二,人脑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也在人的理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转换作用。位于布罗卡区的镜像神经元能够将主体的具身表象转化为符号表象,将符号表象还原为具身表象(并发送到前额叶负责本体认知和对象化认知的相关亚区)。

下列结构涉及自我理念预演:用于意识性体验的腹内侧正中区,用于意识性认知决策的背外侧正中区,用于构思创作及规划实施自我和对象的具象活动内容的右侧前额叶上下部,用于构思创作及规划实施自我和对象的抽象内容与符号活动的左侧前额叶上下部,用于形成目标工作记忆的眶额皮层。

位于前运动区的镜像神经元能够将主体的自我理念(意象)转化为身体意象、动作表象,将体象运动模式细化为左右侧肢体与器官的精致动作程序以及相应的物体表象。

位于顶叶的镜像神经元能够将主体所形成的对象化空间运动模式转化为本体性的空间感觉—运动模式,以便于主体对客观情景进行具身体验和反馈调节。

(二)自我理念运行的主客体价值内容

人们在认知自我的情绪、思想、身体与动作等本体世界的活动特征时,需要借助上述系统加工一系列的主观信息:

一是感受自我的内在活动与外在动作表情状态。

二是理解自我概念、体验自我价值、展开自我想象、进行自我推理。

三是对自我理念进行操作性预演,即通过内在方式将抽象的自我理念转化为具象的自我表象,尔后以照镜子的方式对之加以感性认知。

四是将经过感性检验的自我理念进行内在的操作性转化:先在前运动区将之转化为身体意象形式,再参照“符号表达中枢”(布罗卡区)的相应框架规范,将身体意象转化为相应的肢体器官运动图式(身体表象),诸如言语歌唱方面的发声吐字运气行腔范式、书写弹奏舞蹈绘画编织等方面的四肢躯体指法运动图式。

五是基于操作性预演过程,对自我理念的多元价值进行返身性的意识性体验。其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在内心虚拟展开与实现的自我情感理想、自我认知结果、自我价值意象、自我思维智慧、自我审美情操与境界、自我形象特征、自我人格特征等等。

换言之,审美认知的具身机制不但有助于人类认知自然世界、社会世界、文化世界,还有助于人类认知自我世界。其中,自我意识对人的自我认知及自我实现活动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元记忆、元体验和元调节为主要内容的元认知系统,则是自我意识的“全权代理人”(负责管理主体的内在活动);其唯一的操作性模板便是主体的“自我参照系”。

五、主体实现自我理念的三元具身范式

理念的世界是抽象的,生命的世界则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形态。无论是审美主体、科技创新主体还是学习主体,获得理念创新固然非常重要而又极其困难,但实现创新的理念之过程也同样重要、异常困难。为此,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向学生们讲解与传授有关如何实现自己的思想理念的基本知识与科学方法,以便为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人性智慧价值而奠定思想基础。

(一)主体实现自我理念的四大要素

主体实现自我理念需要运用具身认知方式,需要基于自我参照系,还需要动用镜像神经系统和本体工作记忆系统。

第一,镜像神经元表征三大行为:将本体理念转化为运动表象(顶叶前部、前运动区等),将本体理念转化为情绪表象(扣带回、脑岛等),将本体理念转化为语言表象(布罗卡区、前运动区、运动区等)。自闭症患者缺乏对他人情绪意图动作的模仿动机、动作共鸣及同情能力。

第二,自我参照系在主体实施元认知系列活动(元记忆,元体验,元调节)中发挥着标准与规范的重要作用。自我参照系包括自我情绪参照系,自我思维参照系,自我意识参照系,自我身体参照系。镜像神经元是认知他人动作—情绪的自我参照系装置。

第三,本体工作记忆是主体得以执行自我理念,运作元认知系统和鉴察自我参照系的信息载体。特别是人的本体工作记忆,对于其形成自我经验、建构自我概念、扩展自我知识、提升自我情感、深化自我认知和完善自我意识等主体性精神建构活动来说,都具有须臾难离和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四,具身认知系统又是如何在心脑系统中得以运作的呢?笔者认为,在主体针对科学世界、社会世界、艺术世界进行思想预设及理论探讨之时,也需要将自己的本体性工作记忆内容进行三重加工:其一是对之加以内在的意象映射,使之转化为对象化的客体工作记忆图式;其二是将客体工作记忆图式进行内在预演和镜像化的具身直观,以便对此进行虚拟操作与精细调整;其三是再将经过具身加工与充实完善的认知操作意象加以多层级投射,分别经由身体意象(位于前运动区)—身体表象(运动区)—物体表象(由三大感觉皮层加以认知表征)而实现主体理念价值的对象化、社会化与物化目的。

进而言之,人之自我与社会、生命、自然乃至自我之间的思想契通,实际上都需要以主体自己的自我参照系作为认知坐标。自我参照系又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后者需要主体动用元认知系统、主客体工作记忆资源及本体知识来徐图创构之与充实完善之。

(二)主体实现自我理念的三元范式

具体而言,主体为了实现自我理念的多重价值,需要采用下列的三元具身范式:

一是由上到下的“内在返输入”范式,其因循的神经路径是:前额叶背外侧正中区—旁边缘皮层—边缘皮层—联合皮层(初级皮层)—感觉皮层(次级皮层)。

二是由内而外的“体象输出”范式,其因循的神经路径是:前额叶背边侧亚区—左右侧前额叶下部—辅助运动区—前运动区—运动皮层—脊髓与肢体器官的运动神经网系。

三是局部闭环式的“内在预演—镜像映射”范式,其因循的神经路径是:前额叶眶额皮层—左右侧前额叶上部—布罗卡区—前运动区—扣带回前部—杏仁核—顶叶(本体感觉区)—左右侧颞叶下部。

(三)自我理念预演的思想意义

自我理念是人的认知能力的高阶标志,主体对自我理念的认知操运活动具有多重重要意义。

第一,人的自我理念预演行为具有认知创新作用。换言之,它体现了主体对自我世界进行意象性开发的认知更新作用,同时具有充实活化主体的自我知识,优化主体的情感素质,提升主体的理性思维能力,完善主体的自我意识等多重功能。

第二,人的自我理念预演行为还有助于主体内在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身心健康品质,因而具有多重本体性功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自我意识作为映射对象(世界真理品格的价值镜像),同时为主体发现、创造、实现和体验自我的精神价值,昭示了无限的空间自由和永恒的时间维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