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批判与摧毁

批判与摧毁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体教育、主体性教学必须面对这一存在,要研究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主体性教学的特征与趋向。最为直接的原因在于对社会现代化的反思与怀疑,对现实生活的观念给予批判和摧毁。从人类实现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给社会带来了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巨大利益,人们认为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无穷大的,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社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2.怀疑、批判与摧毁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与主体性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联系。主体教育、主体性教学必须面对这一存在,要研究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主体性教学的特征与趋向。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最为直接的原因在于对社会现代化的反思与怀疑,对现实生活的观念给予批判和摧毁。在意识形态领域,关于现代化的看法被认为是一种有秩序的、高技术化的、信息化的社会变迁过程,这一观点在后现代主义者的理念中受到质疑。

在追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现代化也同时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在一代青年人中出现的信念失落、思想消极,一些人精神颓废、反传统、自身价值观的解体,技术的进步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等,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化的怀疑和反思。尤其是现代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与之相伴随的却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例如污染、毒副作用、伪劣产品。从人类实现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给社会带来了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巨大利益,人们认为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无穷大的,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社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副作用的认识加深,对科技理性的怀疑逐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题。

由此,以怀疑和否定为思维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后工业社会”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制造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向以服务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人的思想、意识、思维观念、价值观就必然要适应这一社会生产转型时期的特征,其主体属性、主体间性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一社会现实面前,有的人并不适应。

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多媒体、网络和数字技术打破了真实和虚幻的界限,“我的文档究竟储存在哪里?”人工智能技术在挑战着人类思维的中心地位,在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模式,动摇着人原有的主体地位和属性。在信息化网络中,各种信息都有平等的对话机会,这也导致了对现代社会出现的文化危机,促进了具有批判性的、怀疑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形成。

主体性教学思想不能不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人的主体性、多元主体的并存与对立、教育本原增加的不同含义,这些,就使得主体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被赋予了新的、动态性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