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师德行为监督等三项制度的原则

建立师德行为监督等三项制度的原则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建立监督制度、问题报告制度和矫正制度的过程中,必须牢牢以广大师生为依靠,充分发挥他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全面监督教师的师德行为,及时指出失德行为。可以说,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程度是师德监督成败的关键。对此,应把握原则,明确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一时出现偏差行为的教师,应及时指出,帮助其认清危害,取得认同,修正自我,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尽快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建立师德行为监督等三项制度的原则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师也是人,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作为教师个体,特别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还没有充分认知,还没有将师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的年轻教师而言,不一定时时刻刻都深刻明了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是否都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就需要有旁人监督。而这个旁人,不应仅是师德的管理部门,更应是直接感受者——广大的师生员工,高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一定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对教师是否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直接的感受、体验,也具有发言权。同样,教师身边的同事,也对教师在业务素质、遵守教师行为规范方面具有直接的发言权。在建立监督制度、问题报告制度和矫正制度的过程中,必须牢牢以广大师生为依靠,充分发挥他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全面监督教师的师德行为,及时指出失德行为。可以说,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程度是师德监督成败的关键。

(二)坚持公开和民主的原则

进行师德监督,不仅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走民主监督的路线,还要注意监督制度公开、过程公开、讨论、处理问题民主。这要求我们首先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要走民主的道路,发动广大教师深入讨论;还要求所有的规章制度和监督过程均应向教师公开,并吸收教师代表参与到师德监督工作中来;在调查处理师德违纪时不仅要有教师代表参与,还应充分听取当时人的陈述,并保证其申述的权力和渠道。

(三)坚持实事求是和全面把握的原则

这是我们处理一切问题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师德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他们在性格、思维、专业素养、学术方向方面等存在千差万别的区别。对于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应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全面查清问题的前提下,本着客观的原则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不能夸大事实,也不能无中生有,更不能凭空推断。既不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也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特别要注意区分一些难点问题,如不能把教师的内向性格问题归结为其对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不能把学术之争理解为教师缺乏必要的业务素质,误导学生;既不能把严格要求学生理解为不关心学生、故意整学生,也不能把放弃原则、处处依着学生理解为关心、爱护学生。这些,都有待我们在机制上做到信息收集得尽可能齐全的基础上,依托专家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把握好事情的本来面目,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失德行为。

(四)坚持正面教育和规范约束的原则

“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这是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可和评价。这其中也包含了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高期待,容不得亵渎。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和教师收入的偏低,商品经济对人们思想的侵蚀,一部分教师思想上一时经受不住而产生一时思想上的认识不足或偏差也在所难免。另外,新补充进教师队伍中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高奉献精神特性还不能完全认同,这些会导致个别教师一时会有意无意地在不同程度上做出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举动。对此,应把握原则,明确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一时出现偏差行为的教师,应及时指出,帮助其认清危害,取得认同,修正自我,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尽快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人民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