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特级教师郭铁良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语文特级教师郭铁良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郭铁良,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我们结合郭铁良老师在实现自己特级教师理想道路上的体会[4],尝试析出一些对普通教师专业发展有益的启发。教师的科研一定在自己教学的范畴内选择,选择的问题是有意义的。

第二节 语文特级教师郭铁良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郭铁良,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从1985年起担任海淀区进修学校的兼职语文教研员,1996年被评为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1997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市首批“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被北京市教委专家组评为北京市语文学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1年评为特级教师。

我们结合郭铁良老师在实现自己特级教师理想道路上的体会[4],尝试析出一些对普通教师专业发展有益的启发。

一、潜心、砥砺、坚持——特级教师成长之路

三个故事寓意了郭铁良老师成功的秘诀。

故事一: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美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点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理想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在看待我们工作的性质方面,如果将教师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传授知识,那必将成为不了优秀教师,如果仅将教师工作看成是“养家糊口”,也将成不了大师,只有将教师工作当作事业来看待,才可能成为名师。】

故事二:

几个大学生结伴登山,天气突然变坏,却找不到路出山,所幸警察、驻军联合搜救,才免于山难。

“我们知道方向!”其中一个大学生躺在担架上对搜救者说,似乎觉得很不服气。

“只知道方向有什么用?”搜救者毫不客气地讲,“方向固然可以帮你找路,但是并不等于路。结果方向告诉你该往西走,说西边有村子,偏偏西边遇有山谷,你下不去,方向又指示你往北走,说北边有村镇,偏偏遇到一条河你又无法渡过。到头来唯有活活冻死在山里。”

【点析:这个故事谈的是方向与能力的关系:有目标而没有达到目标的能力也是会失败的,或者说,以为设定方向就能达到目标,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也是不能成功的。有目标只是成功的三分之一,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另三分之一,而另三分之一是找准通往目标的正确走法和手段。】

故事三: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性地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还有谁在甩?”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还有80%的学生在甩。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谁在甩?”

这时,整个教室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柏拉图。

【点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在于恒心和坚持。世间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

二、找准目标,勇于探索——形成专家型教师的前提

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绩,就要给自己定好位。一个人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就成为一般人的人。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你是安于现状,做一个教书匠,过着优哉游哉地生活,还是给自己提高要求,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呢?要给自己定好位。

特级教师是教学专家,你没有超乎常规的思路,没有超乎常规的方法、措施,又想达到超乎的目标,这怎么可能?要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却同别人一样俗不可耐,一样的朝九晚五,一样的春耕秋收,这是不能想象的。

【点析:理想和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基础的东西。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首先要定下我要成为优秀教师的目标,而且要树立信心“我能行”,其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不同一般而适合自己的成长途径。】

如果说,能工巧匠是能够培养的,而“专家”则是很难培养的,这里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自己个人的主观因素。这是因为,一个教书匠,缺少的是方法手段,各种培训班可以满足他们,他们只要“趸”点回去,就可以满足需要。但是一个特级教师,需要的是思想,是与众不同的教学思想,而思想是不能“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习感悟出来的,再拿到实践中去检验的理论。

【点析:记得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曾经说过:“教师要以学定教,但不要‘教无特色’。”其特色就是自己的教学思想的体现。这表明,教师不仅应是一个教学反思者,更应先是一个教学思想者,通过思想形成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路子,通过实践和反思修正教学路子,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

我认为,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给自己选好方向,定好位之后,你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不要在乎别人的议论,不要在乎自己眼前个人的得失,相信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几十年了,我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研究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几乎没有时间陪着自己的妻子、女儿散步,也没有在楼下与朋友聊天的机会,更没有机会听取学校的各种新闻趣事。

【点析:持之以恒是成功的法宝!许多特级教师都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甘于“寂寞”。】

十几年前,有这样的一件事,我至今印象十分深刻:年轻的台湾围棋高手林海峰,十二三岁时,他父亲送他去日本拜棋坛名将吴清源为师,恳请赐教“秘招”。吴清源笑笑说:“现在下棋都公开比赛,已没有什么秘招可言,我送你一句话好了:追二兔不得一兔。”林海峰瞄准“一兔”,锲而不舍地“追”了十年,终于成为棋坛高手。

这个故事当时给我的启发很大。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要想在多个方面有一定的创建谈何容易!我认识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有很多人教了一辈子语文也没有搞出什么大名堂来,这其中原因很多,但学业不专一是主要原因。要想有所成就,就得要敢于舍弃。只要敢于舍弃,才能使心力发挥到最大的效益。一个人要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懂得自己的缺陷是什么。要敢于在一些地方认输,有所不为,是为了大有所为。见猎心喜,漫无目标,充其量是杂家,而不是专家。

于是,我从学生困惑的和自己比较喜欢的作文教学入手,有意识地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点析:学业要专一。教师也需学会选择,学会放弃。郭老师选择作文教学作为自己的着力方向,既是自己喜欢的,又是教学难题,值得研究的。这为广大一线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教师的科研一定在自己教学的范畴内选择,选择的问题是有意义的。这样才能达到教研相长。】

其间,我先选准一个模仿的样板。1984年当时在十四中教学的王序良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发表了《高中议论文系列训练》一文,我感到正符合我的口味。于是,我集中了一年半时间,“亦步亦趋”,完全按照他设计的方案进行训练。当时我用蜡纸给学生刻写了厚厚的一本讲义,很受学生的欢迎。一年后,我将自己教学的体会和学生的作文整理出来,形成了自己在高中议论文方面的一些体会,为后来的高中议论文教学奠定了基础。在初中的十年教学中,搞好讲读教学的同时,我又集中对初中的记叙文教学进行了研究。我首先学习了我国古代作文教学的理论,又对当时国内的一些名人的写作教学经验进行了学习,我感到初中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在情感方面。我将在心理学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第一次运用到作文教学上,取得了成功。

【点析:甚至创造也起于模仿!模仿在于学习和积累,教学名师的观摩教学之一目的就是供“摩”。这大概就是教学实践领域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我认识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可参与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情景教学,开展系列作文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我设计了“情景作文”、“生活实践——写作训练”等作文活动课,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作文教学中从联想入手,经过想象能力的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经过几年训练,我将自己的体会进行总结、出版和发表。

30多年,我收敛了自己的好奇心,像激光专一的光束,将课堂和班集体作为自己科研的主阵地,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

【点析:郭老师在找准自己的方向——作文教学之后,专一其中,进行不懈的实践努力和创新,不断地总结和撰写,从而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

三、勤于积累,持之以恒——形成专家型教师的基础

我知道:泰山不辞壤土,方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积累是成功的基础。老舍先生把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比作“箱子里的衣服”。积得厚,写文章就能穷形尽相,游刃有余;衣服少,积得薄,就会捉襟见肘。教学科研工作也是如此。

30多年来,我采用记卡片和剪报的方法,收集的卡片资料已经占了我的一个书柜。每当我读书看报时,每当我在一个教学方法的训练结束的时候,我都注意将这一过程的全部资料——方案、习作、体会等内容整理出来。这样,为我形成比较完整的训练体系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我又将积累的内容分门别类地归入我的校园网个人区域里,成了我校个人区域占去的空间最大的用户之一。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每个学期都有自己的教学改革的计划,在自己实践后都不厌其烦地将每年教学实践中的特色部分一一总结出来。在30多年中,我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实践记录和学生的作文,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在我被北京市政府评为特级教师后也没有停步。至今我在电脑里保存的文字材料已经达5亿字以上。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不断地实践,形成了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我认为,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自己,就要有“心计”。要善于将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的点滴体会积累起来,并不断总结,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点析:善于阅读、善于积累、善于写作、善于表达是语文教师成长的秘籍。语文教师在写作表达方面的得天独厚使语文教师在成果总结发表上占有较其他学科教师更有利的条件,语文教师要善于使用这把“剑”。正如著名语文教学名师于漪老师说过的:“教师要注意知识的‘种’,但不是不要知识的‘收’。”教师撰写的研究成果就是自己的那份收获。】

四、兢兢业业,勤于思索,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形成专家型教师的保障

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每一个有良好愿望的人,就是要尽其所能,在他自己的小天地里作坚定的努力,使纯粹的人性教义,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力量,如果他们在这方面作了一番忠诚的努力,而没有被他同时代的人践踏在脚下,那么,他可以认为他自己和他个人所处的社会都是幸福的。”一个人事业成就的大小和对社会的贡献,不是取决于他是否有一份令人炙手的好工作、好职业,而主要取决于他对工作和职业所采取的态度。换言之,就是看他是否全身心投入,切切实实地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了。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在普通的教师职业上,也会创造出教育家的业绩。

【点析:郭老师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学问,能以研究学问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能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能从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材料,能从自己手头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工作中探索出语言教学的一些规律,并且不断地加以总结和提高。正是这样一种敬业精神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最终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作文训练体系。】

回顾几十年的工作,我体会到,走自己的路,要不断向命运挑战,与困苦搏斗,唯有奋斗不息,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深深浅浅的脚印,承载着艰辛,也锤炼着意志。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有点作为,就要注意抵制各种光环诱惑,收敛自己的好奇心,像林海峰那样“追一兔”。我记得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有志向的人,即是一个有理智的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且会终归失败。”我坚信这一点。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几句诗告诉我们,只要生命的过程能留下了美的印记,那么生命的最终去向也就不再重要了。成绩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漂白的,而经历的过程才是我们记忆的财富。这样,在我们告别教学舞台的时候,我们可以无悔地说:我走过了,没有遗憾。

【点析:哲理!认定目标,挑战不息,坚持敬业,抵制诱惑,心存境界。】

五、抓住机会,展示自己——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机遇

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所准备的人。在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要抓住机会,展示自己。我抓住了各种机会。

第一次写文章发表。1983年,我在高一任教,那一年,我校的教导处副主任张镜老师组织全校老师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材《心理学》,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组织老师写学习体会。由于过去10年我除了教课之外,一直主抓年级的学生思想工作,因此对学生比较了解,于是我就从学生的性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初中学生的性心理,在全校获了优秀奖(只有这个奖项),并在学校做了发言,论文应邀刊登在海淀区的一个内部杂志《海淀教育》上。

第一次获市级大奖。有了第一次写文章的收获后,我信心十足,正好1988年北京市的团市委和《北京青年报》联合八省两市等省级单位组织了首届“青少年教育研讨会”,我将多年在初中教育教学研究的体会写成了一篇论文《初中年级差生团伙的主要特点、形成的心理因素及良性转化》,获得了1988年中国北方城市青少年思想教育研讨会二等奖。以后这篇文章在1989年又获北京市教育局班主任学会一等奖。

第一本专著出版。在德育方面有了一点“名气”之后,我想我的本职工作是语文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方面有所建树。我在进行作文改革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要求自己将上的每一次有特点的课都按照备课教案、上课情况和反馈(含学生好的和差的两类作文)积累材料。材料充足后,我跃跃欲试了,先后在《学生作文报》发表数十篇文章,刚复刊的《中华活页文选》也连载了我的《怎样写好记叙文》共27期,创造了本刊至今连载之最。在自己有了一点教学的“名气”之后,物资出版社的编辑主动约稿,出版作文方面的专著。于是,我将前一段时间作文教学实践的体会进行了总结,1992年发表了我的第一部专著《解除作文的困惑与烦恼》。

第一次教学专家听课。1992年北京市教委破格晋升高级教师,我报了名。当时我在初三,这次评审由市里组织专家组到各个学校听课并答辩,每个老师要半天时间。在听课的前两天,我接到了通知,听上午的第二节语文课,根据教学进度随堂听。说实话,由于接到听课时间晚,我的进度是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说明文,也没有办法改变,怎么讲得出采,市里的专家爱听什么口味,我都没有把握。思来想去,我决定按平时上课的做法,迎接专家组听课。课堂上,我依旧按照“读书—质疑—讨论解疑—总结”四部分授课。由于我事前也没有告诉学生有人来听课,他们更不知道听课的这些人攥着老师的“生死权”,于是这些学生还是按照平时的做法对这篇课文质疑,课上居然出现了对作者的描述是否科学的疑问,于是课上出现了两派,在激烈的争辩中,我几乎忘掉了昨夜备课的程序,把自己作为争辩的一员,参加“战斗”了。临下课的5分钟,按照规矩,我应该总结了,可是一个男生居然又不管不顾地站了起来,说:“我认为作者的题目与结尾没有扣上,是一个问题。”他这一问,我立刻出了汗,一是我从来没有想到,二是问题之大,也不好一两句话说完,等我把这节课收尾的时候,正好铃声解了围,要不那些“人来疯”们不知还要提出什么问题呢!

紧接着,在我校的大会议室里,我接受了将近两个小时的专家评委的答辩。参加评审的老师有特级教师舒鸿锦、特级教师王序良、特级教师王少欧。由于当时我教的是初中,他们对我教高中是否得当进行了考评,提问的内容除了个别是初中的外,几乎全部都是高中教学的。答辩中,我甚至还对刘勰的“象外之象”的理解与评委王少欧老师产生了分歧。近两个小时的答辩后,我的白衬衫已经湿透了。

想不到这次质疑解难的普通课和答辩引起了市教委评审领导的浓厚兴趣,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过后不久也就是从这次开始,我的教学生涯开始有了较大的转变。第二年1994年,我被北京市教委聘为北京市语文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是教委的这个职能机构中最年轻的委员之一,从此开始了我追求特级教师的理想。

第一次追求特级教师的理想。1993年9月在东城区职业学校里,召开北京市破格晋升高级教师的颁证大会。当时我的座位号是001,根据小号在前的惯例,我的号正好对着的是当时的教育局陶春晖局长。面对着陶局长的祝贺,心里十分激动,也就是从那里起,我就发誓,一定要像我心中的楷模舒鸿锦、顾德希和李裕德老师一样,做一名语文特级教师。

要做一名特级教师,首先得要从讲课做起。我针对自己高中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对高中教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根据我校的研究课题,对高中的阅读课和作文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写出了数十篇论文分别在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评选中获一、二等奖,俨然成了我校获奖专业户。此外,我还出版了几本作文教学专著,接受了数十次市、区以及校级的观摩课。

特级教师是要在省市级教育部门有较大影响的,因此,自己研究的内容不能在市里湮没无闻。于是我利用在区里做兼职教研员的机会给我们区里、外区以及市里的老师讲授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和体会。除此之外,我还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自己,虚心向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的老师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后来,在1998年的北京市特级教师评审中,我在海淀区特级教师专家组评审全票通过的情况下,只是因为我校还有一个老师也已通过。论资排辈,我被拿下了。

即便这样,我也没有气馁,我知道,只要我努力,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在这次区评审被卡下之后,我继续努力,在以后的三年里,我又写了一部专著,四篇文章获市一、二等奖,并承担了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后来在2001年的特级教师的评审中顺利过关,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点析:成功的机遇总是给有所准备的人。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突破点通常是某个关键事件。郭老师及时抓住了几个展现自己能力和才华的“第一次”机会,而恰是这几个“第一次”为他慢慢铺就了通往成功殿堂之路。】

郭老师成功的秘诀在于学习和积累!厚积而薄发!善于捕捉机会,更要善于准备。郭老师从不放弃任何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而每次机会都能获得成功,而每次成功都将他推向成功之巅更近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