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分析

新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分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尽可能真实地了解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四川省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和乐山市范围内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以问卷、访谈、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70%的语文教师没有教师专业意识,对教师专业缺少专业认同感。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缓慢会对整个教育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表1~表4所示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四川省乐山市语文教师的知识欠缺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

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分析

刘河燕

新课程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而课程的实施能否取得实效,又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实施,再完美的课程改革方案都只能停留在纸上。因此,新语文课程的实施就不可避免地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同时这也给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那么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又如何呢?为了尽可能真实地了解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四川省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和乐山市范围内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以问卷、访谈、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客观地分析了新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期对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借鉴。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90份,收回260份,个别访谈20余人次。

一、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专业发展意识包括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和专业发展社会意识两方面。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是指教师个体对专业发展的自我认识和元研究。调查显示,70%的语文教师没有教师专业意识,对教师专业缺少专业认同感。其中57.5%的语文教师将教师职业等同于知识传授,36.5%的语文教师把教师职业等同于一般的职业,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从事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工作失去信心与热情,缺少了作为教师应有的专业道德。这主要表现在:(1)事业心、进取意识不强,一些教师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得过且过。48.9%的语文教师在节假日里没钻研教材,36.5%的语文教师没读过专业书籍。(2)对学生失去耐心,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常见。40%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失去耐心,运用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只有20%的语文教师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去帮助学生。36%的语文教师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在对阻力的“处理方式”这一指标中,用体罚手段的语文教师占了15%。

为什么语文教师普遍缺少专业发展意识呢?这首先得从职前教育谈起。就目前来说,师范院校通常注重的是对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一些知识的传授,对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内容介绍极少,对入职以后的专业发展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这使得他们一开始就没有相关的教师专业方面的认识,没有专业发展的意识,盲目地认为自己本科的学历和所学的知识足够用于教学了。一些学生还认为“上课嘛,记点知识,再记一些上课的流程就行了,没有什么好深奥的”。对“如何才能上好课”的回答中,81.7%的学生认为现在上不好没关系,出去一年半载,有经验了,自然就行了。他们把教学看得简单之极,就是已有的知识加经验。没有想过怎样把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没有想过为什么要教学生这些东西。其次,教师的待遇与其他职业相比较低。1978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人均年收入为559元,到2000年增加为8274元。但据专家调查,1995年上海市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在全民所有制12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从国际范围来看,同期同等发展的国家教师工资指数为我国的5倍。而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相比,教师的职业压力反而更大。“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这使他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在职业压力、工资收入面前,他们很难把自己从事的职业视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们逐渐对这项工作丧失信心和热情,也慢慢地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动力了。再次,教师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应用,这必将给教师增加许多新的工作,使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课程研讨、研究教材、学生评价等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查中发现有93.6%的教师反映工作量有所增加,反映工作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备课时间的增加,其次是学生评价。

专业发展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群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以及关注程度。目前,在公众和社会舆论方面,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仅仅局限在道德规范和知识传授方面,把语文教师看成是教书匠,对语文教师应有的尊重也打了折扣。有些公众还认为从教时间长的语文教师就是好老师,把学生的成长只同教师的教龄联系起来,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缓慢会对整个教育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社会和公众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关注较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意识极为淡薄。

二、专业发展基础薄弱

(一)知识欠缺

现代语文教师教育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语文教师更新知识观,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知识意识;另一方面要求语文教师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加教育学知识”的模式,建立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互支撑的多层复合、不断地更新的知识系统。本体性知识就是教师应当具备的那些学术性学科知识,它居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层面。条件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素养,它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把握语文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教学中的问题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和处理。实践性知识,主要是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是直接运用于课堂生活中的知识,主要是为具体的教学情景提供策略指导。这三大类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但由于我国在职前培养期的课程设置体系一直围绕本体性知识开展,因而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比例失调,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如表1~表4所示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四川省乐山市语文教师的知识欠缺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

表1 语文教师最欠缺的知识素养

img6

表2 语文教师最欠缺的本体性知识

img7

表3 语文教师最欠缺的条件性知识

img8

表4 语文教师最欠缺的实践性知识

img9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语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在知识素养中最为缺乏;能够与时代精神相通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学人文知识明显不足;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帮助较大的反思性教学和知识建构方面的知识极其缺乏;较能体现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学行为技术和教学媒体相关的知识更是匮乏。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欠缺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技能差

新语文课程实施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当代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职业能力,走向多专多能,以应对新语文课程实施的挑战。有学者认为语文教师技能素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学会选择、学会表达、学会交往、学会管理、学会创新。学会选择是语文教师的首要技能素养,就是教育选择的能力。要求在多样而复杂的教育世界中具备睿智的眼睛,选择出适应教育目标与情境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学会表达,是语文教师必须加强的教育修养,可以说是一项基本功。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书面语表达和体态语表达。学会交往暗含了语文教师对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倡导,以及对主体性的弘扬和对个性的崇尚。学会交往要求语文教师要学会理解、学会欣赏和学会激励。学会管理,意味着语文教师要掌握教育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各个环节,能够驾驭课堂多变的教育情境,化教育的困境为生机。这要求语文教师掌握课堂管理的艺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培养教学监控的能力。新语文课程实施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掌握语文信息的能力和语文知识更新的能力,即具有“拓展性学力”。学会创新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教育的批判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五者共同支撑起语文教师技能素养的大厦。然而,现实中,语文教师的技能素养很是令人担忧的。如表5所示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四川省乐山市语文教师各项技能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

表5 语文教师最差的技能素养

img10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语文教师最为欠缺的技能是管理技能和创新两项技能。如果这两项技能没能得到及时的提高,将不利于新语文课程的实施,也必将影响到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三、专业发展体系不完善

(一)职前培养方面

目前我国教师培养机构主要由师专和师范学院(大学)两个层次院校组成。但随着教师职前培养的结构重心逐渐上移,一些专科院校开始改造,将办学层次向更高级过渡。这对教师培养是有利的。但现实中,部分院校却急功近利,盲目地把专科升为本科。在硬件方面可能很快合格,但在软件方面,如管理水平、学术水平等却很难提高,这将造成一些毕业生虽达到了一定的学历要求,但综合能力却没达到应有的要求,也即培养的本科学生很可能只有专科生的专业水平。

另外,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一直是相对封闭的,即由师范院校单独培养教师。这使得师范院校缺乏竞争和压力,从而少了改革的动力,师范院校教育日益显露出种种弊端。首先表现在招生方面。招生时基本上没有考虑到作为未来教师应具备的起码素质,只要高考的分数够了就录取了。这样,一些师范生即使经过了一定的培养,但在毕业时,不管是其显性的师范技能,还是隐性的师范技能都可能较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太低了,走上岗位,要使其专业发展有实质性的突破,就更困难了。目前随着高校制度改革,一些综合大学已经开始举办师范教育,这种封闭的教育体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样也产生了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些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在提高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教育性素养上存在着较大的弱势。入职以后,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就在所难免了。其次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虽然不少学者已认识到师范院校的课程需要改革,但从目前来看,师范院校仍按照核心专业学科设置各个专业,各专业再围绕核心专业学科来开设全部课程,而且学科课程、教育类课程、实践课、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失调,使得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师范院校的一些毕业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调查师范院校中文系(文学院)的113名毕业生来看,101人对目前专业课程设置有意见,占了总人数的89.3%;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只有12人,仅占10.7%。

(二)在职教育

在职教育方面,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师培训方面。教师培训,广义地讲,指的是教师教育,以前称为师范培训,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专指在职教师培训,又叫做教师继续教育。本文的教师培训,特指在职教师培训。

目前教师培训体系不够完善首先表现为机构设置单一。目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设置,绝大多数还局限在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校这两种机构中,相对于国外教师继续教育庞大完善的教师培训网络,我国的教师培训机构明显表现出单一的缺陷。其次表现为培训的形式单一。在教师培训中,有许多能够真正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技巧和实际管理能力,且形式生动活泼、实践性很强的培训方式很少或几乎没有被运用。现有的培训方式主要有讲授、报告或讲座、有指导性的讨论和研讨、阅读文献等。其中语文教师反映最有收获的是有指导性的讨论和探讨这种培训方式。但由于时间等一些原因,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报告或讲座这种方式。对一线语文教师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有丰富的经历,应该让作为学习主体的语文教师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而不是向他们传递知识,而后再评价他们运用的程度。

四、专业发展的支持环境不够理想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政策法规、教育经费投入、任职学校等支持性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支持。而当前,语文教师在这些方面尚未获得很好的专业发展支持。

(一)政策法规不健全

一种职业的地位待遇状况,除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更多的受政策法规的制约。我国一些政策法规在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少规定。如《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在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的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工资”。这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及待遇标准。《教师法》同时还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自主权益。但是我国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这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我国的教师教育评估制度、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教师教育者认可制度等还很不完善。而且就算在政策法规上对教师的专业地位待遇及专业组织发展等方面作了较完善的规定,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执法不严或者落实上有偏差,这使得教师的专业地位及待遇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也未达到预期的水平。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经费投入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是不够的。在资金投入上,高等师范院校与一些综合大学相比要少得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师范院校担任的是培养教师的基础性任务,公益性很强,在资金来源上主要是依靠政府。只有政府加大对师范院校的资金投入,才能确保正常的办学经费。在访谈中,一些语文教师反映“我们脱产进修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边教边学,利用业余时间来更新、扩充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这就需要有学习的环境和物件的保障,如实验设备、学习资料等。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的实验设备极其陈旧,图书馆藏书寥寥无几,根本就找不到有关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书籍。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来自全国十个实验区609份问卷调查也显示出新课程实施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课程实施资源严重缺乏,这一问题突出的原因就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三)任职学校发挥的作用不够

任职学校既是语文教师工作学习的场所,又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场所。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任职学校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教师所在学校发挥的作用不大,有的甚至起反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过于重视教学工作,而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些教师反映“学校里评先进,是看学生成绩、看人缘、看出勤,很少看什么专业素养。我们自然也就很少去专门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问题了”。可见,一些学校不但没激励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反而打击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这与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一些学校领导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并以此来评价教师,不太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这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第二,重视外出进修培训,忽视请专家学者来学校里培训。这样,对学校本身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限制了学校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新课程实施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加拿大教育家迈克·富兰曾经说过:“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但是好的一面是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也不能成功。”只有关注问题,不回避问题,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才可能加快,新课程实施才可能不断走向成功。

(刘河燕 乐山师范学院教科院,在读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