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教学改革的回顾

西方教学改革的回顾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承继早期活动教学的传统,进一步完善了个别教学。苏联也建立专用教室,取代固定教室,它是学生的活动室、学习室,也是教师的备课室和教学室。在苏联,一批学者研究学生的认识活动,把学习方法理解为一系列动作,区分出一般学习方法和特殊的学习方法。在德国、法国、保加利亚等国,教学方法改革也取得丰硕成果。

四、西方教学改革的回顾

西方各国的教学改革虽然各自所走过的道路有所不同,但在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发展日益明朗的局势下,我们似乎又可以看到改革的相似之处。这里我们大致分三个时期来简要说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来中小学所走过的教学改革之路。

1.20世纪50—70年代的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背景

二战结束后的西方各国在教育改革的目标上有类似的地方,例如:使传统的学校系统能招收数量更多的孩子入学并受到为期更长的教育;更认真地考查儿童的能力,推迟筛选和专业化;在学校教育阶段和后学校教育阶段,增加技术教育、商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加斯东·米亚拉雷、让·维亚尔著,张人杰译,1991)可以说,教学改革的特点是注重社会公正,提倡价值平等,增加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

在法国,1959年戴高乐政府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案》,启动了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改革,1975年颁布《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强调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求利用最新的心理学成果指导教学,开展各种教学实验,区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加强个别教学。

在50年代的美国,由于中等教育学术水平太低,数学和理科等课程受到严厉批评,提高学业标准、追求学业优异的呼声高涨。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允许学生参加系统课程学习;通过改革学科结构,推出一系列新课程,例如,SMSG数学、MACOSH、PSSC物理、CAJ和CHEMS化学、BSCS生物、PEP英语、PSS社会学科等。在这之前,科南特发表《今日美国中学》,其中规定了中学的教学计划,也是中学生必须达到的毕业条件,包括必修的普通课程和选修的职业或学术课程。选修课程有职业技术:打字、速记、家政、销售等,为能力稍逊,不进学术轨的学生设置;学术或核心课程包括4年的数学、4年的外语、3年的科学,要求每周至少有15小时的家庭作业。到70年代中期,已推出43项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10项社会科学课程,有20%的学区在七年级至十年级采用一种科学课程,40%采用一种以上,但不是所有的公立中学都受到改革影响,农村学校仍未触及改革。

到了70年代,美国的全国教育进展评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了三次调查,发现中学生语言成绩的分数上升,而学业性向测验(SAT)平均分数下降,引起公众注意,批评者呼吁“回到基础课去”,要求中学更多地注重英语、科学、历史、数学,如英语语法和美国历史应必修,取消公立学校“虚饰”的选修课程,如人际关系学习、重大社会争端;爱国主义应成为课程的根本组成部分。许多州通过法律规定公立学校对基本技能进行最低限度能力测验。

(2)教学改革的历程

在50—6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对课程的批评,公众开始批评公立学校过于鼓励儿童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活动,设计法削弱了知识和技能和训练,呼吁通过人文和科学的严格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和价值感,培养尖子学生。科南特建议建立辅导制度,通过测验甄别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能力分组,这样至少可以分出优中差三类学生,各门学科均应按学生的能力分组或分班来进行教学,避免在固定的教学班教学所有学科的传统做法,还要防止按分数给学生排序的评价方式,因为这容易导致优秀学生为获得高分而选修容易的课程。

美国承继早期活动教学的传统,进一步完善了个别教学。例如,60年代试验的个别指导教育和个别规定教学,它们都是首先使用标准参照测验、观察表等手段,评价每个学生的成绩水平、学习风格和动机水平,认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定出教学项目以及学生学习与个人目标相宜的资料,完成之后,再加以评价,以确定达标的水平,达标者进入下一轮学习,未达标者则补习新资料,合格之后进入下一轮学习。为配合个别教学还专门配备多名教师组成的协作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联合进行规划、实施和评价。

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改革。例如,英国的开放教室,教室分为几个活动区,没有固定的课桌和讲台,学生根据日程安排开展各种兴趣活动,教师从旁引导、帮助、鼓励和建议,没有上下课,也不分年级或班组。苏联也建立专用教室,取代固定教室,它是学生的活动室、学习室,也是教师的备课室和教学室。例如,在英语专用教室里,前方放着录音机,后面一排书柜陈列有关英语学习的各种工具书、参考书、教案,四周墙上张贴着各种图表(如词汇表)和马列论述外语作用的名言;在物理专用教室里,放置了一整套现代化电教设备。另外,还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可以说,教室的革命化趋势开始形成,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室越来越呈现开放式的特点。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层出不穷。在美国,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改革了传统的讲授法,有利于系统知识的获得;布鲁纳倡导发现法,试图让学生通过主动设计探究的途径开发智慧潜力,从中学会发现的方法,以发现的喜悦、惊奇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有利于记忆的效果。而且,方法的改革进入了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在苏联,一批学者研究学生的认识活动,把学习方法理解为一系列动作,区分出一般学习方法和特殊的学习方法。在德国、法国、保加利亚等国,教学方法改革也取得丰硕成果。

教学评价得到发展和完善。在美国,克龙巴赫(L.J.Cronbach)1963年发表《通过评价改进教学》,认为在教程改进活动中进行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查明教程的效果,即它引起学生的什么变化,反过来,评价给教程改进所提供的最大帮助就是辨识教程需要修改的方面,对各种教程进行的相互比较不能控制评价计划。斯克瑞文于1967年发表《评价方法论》,对评价作了理论分类,分析了各种评价的功能和主要特点,深化了评价的理论研究,他提出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概念被广泛接受,也奠定了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

2.20世纪80—90年代的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背景

中央集权型的国家依然通过中央政府的权力推动全国性的教育改革。例如,在法国,80年代初的中学,初中均设8门必修基础课,另设7门限定选修课,每人须选一门;高中课程设置科学、经济、管理、商业及技术等学科,数学占有相当多的比重,难度较大。通过改革,法国重订教学计划,初中加强法语,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读写基本知识和技能,突出数学的数的概念、运算和一般数学技巧,重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发展智力,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门现代外语,单独开设公民教育课;重编高中各年级教学大纲,减少课程难度,吸引更多的学生选修理科,增加自选课和跨学科课程。

而原本地方分权型的国家加强了联邦政府在教育改革中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利用立法干预地方的教育改革。例如,在英国,80年代,政府一直努力统一全国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1981年公布《学校教育课程》,1984年以后相继发表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的具体指导方针。1987年发表《全国课程5—16岁——咨询文件》,次年通过《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其中规定中小学开设两类课程:核心课程,有英语、数学和科学,基础课程,有现代外语、技术、历史、地理、美术、音乐和体育,总共10门课程。为实施和监督全国统一课程,英国政府还建立全国课程委员会。与课程改革相呼应,考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参加四次全国统考。另外,英国政府还十分重视改进课程质量。80年代中期发表的《把学校办得更好》白皮书,指出中小学教学计划编制不完善,内容狭窄,2/3左右的中小学没有或未有效地执行教学计划;注重英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却很少注意科学、实践和艺术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在美国,联邦政府1983年发表了《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批评分餐式课程造成的弊端,例如开有代数课,毕业生修完的只占31%,修完语法课的只有13%,修完地理课的只有16%,60%的中学生选修微积分,但事实上只有6%读完。报告还建议提高州和地方中学毕业生的要求,获得高中文凭必须具有最低限度的五项新基础课:英语,4年;数学,3年;自然科学,3年;社会科学,3年;计算机科学,1年半;希望升学的,再加2年外语。报告还提出改进教科书质量的建议:州和学区在考虑采用教科书时,应根据它能否清楚地提出扎实而富有竞争性的材料,来评定课文和其他材料;任何学科不是仅一种教科书就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的,应资助为处境不利学生、学习差的学生、聪明和天才生出版的教科书;为保证质量,出版商应根据现场试用和可靠性评价的结果提供课文质量及适切性的证据;新的教学材料应反映最新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反映每门学科中最好的知识,以及教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继这份报告之后,又发表了几百份调研报告,主要关心学生在数学和理科方面的技能,如《中学:关于美国中等教育的报告》、《培养21世纪的美国人》和《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报告》。最为重要的一项建设工程是完善各科的课程标准,成为开发课程的依据、教学改革的指南,以及制定教师教育标准和培训教师的参照系。

1994年颁布的《美国教育改革法案》明确规定了“2000年教育目标法”,要求到2000年,学生在成绩、个人能力及品德表现上能够达到:①要全面大幅度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②要大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和流畅交流的能力,所占百分比大幅度地提高;③所有学生都要参与促进个人品德良好发展的活动,以及促进身体健康的社区服务和培养个人责任感的活动;④所有学生都要接受体育、卫生教育,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⑤大幅度地提高能掌握和使用一种语言以上的学生比例;⑥美国中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教学改革的历程

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还是把公平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的话,到了80年代以后,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核心目标,教学改革便聚焦于此。西方发达国家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甚至教师教育方面都不惜一切代价,为教学质量而奋斗。这里以美国为例简要地说明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

凭借财力的优势不断缩小班级规模,以达到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班级规模缩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有不少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一结果是积极的。例如,罗宾逊(Glen E.Robinson)及其同事在1986年利用归类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三年级以前,减少班级学生人数的正面影响最明显,而且减少班级学生人数对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和少数民族的学生特别有利。1997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全国203个学区四年级学生、182个学区八年级学生的资料,有两点发现:在四年级,低的师生比例与高的数学成绩呈正相关;在八年级,低的师生比例能够改善学校的社会情境,进而导致较高的学习成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倡导,印第安纳州、田纳西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各州纷纷制订降低班级规模的计划。例如,北卡罗来纳州布克郡从1990年起实施的一项降低班级规模的实验计划,结果表明:一年级至三年级小班教学的学生,在阅读、数学的成绩测验上优于未参与小班教学计划的学生;与大班相比较,教师在小班课堂上专注于教学的比例从80%增加到了86%,而用于非教学活动,例如管教学生的时间则由20%降低到了14%。

从20世纪60年代起探究教学的实验和改革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验有成功的实例,研究也一直继续着,形成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比如萨奇曼的探究教学、指导探究、有结构的探究以及自由探究等不同的教学模式。罗德里格斯(L.Rodriguez)于1983年对美籍墨西哥学生在双语环境中学习英语作了研究,实验组学生参加长达12周共30次每次45分钟的探究活动课,结果表明实验组比控制组分类能力强,也有更好的口头表达技能。许多研究也表明,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例如,教师教学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能使学生在科学理解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中获得高分。再如,当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告诉学生说什么或做什么,学生容易继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提供各种备选解释,建议做新的实验,以及与教师或同学交流看法。在研究的同时,改革行动也在继续。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启动了2061计划,1993年颁布《科学素养的基准》,把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方法。

在各项教学改革推进的时候,如何提高教师的水平以适应改革的需要也提上日程。在建立严格的教师教育标准和教师教育制度之后,研究和推动培训教师的计划、模式和策略便成为当务之急。以新教师为例,许多州纷纷制订了新教师的专业入职计划,各学区参照制定合适的具体指导方案。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新教师完成从师范生向教师的转变,帮助新教师建立起有效的课堂管理程序、日常工作的规程和教学的实际操作,增加新教师对社区的关注和了解,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专业发展的热情,增进整个学区教师的团结和协作,最终胜任教学工作。布鲁斯·乔伊斯等人提出新教师的四阶段培训方式:理论或原理的探索,技能的示范或模仿,在模拟的情境下练习技能和同伴辅导。这一培训方式关注的是教学实践的培训,既可以形成也可以加强现有的教学技能,对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对老教师的教学技能更新也非常适用。弗雷伯格(H.J.Freiberg)和德里斯科尔(A.Driscoll)等人指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围绕教学策略的研究形成合理的技能结构,包括组织、教学和评价等三类策略。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将有助于新教师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在课堂中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高质量教学环境。

3.2000年以后的教学改革

新世纪之后的各国教学改革或提出新的主张,或延续性的扩大和加强改革力度,教学改革呈现出一些新的面貌。

英国2000年颁布了《2000新国家课程》,在课程类型上引入六种关键技能的课程,这六种技能是交流,数字的运用,信息技术,合作工作,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计划建议书,设置了学生选择课程可以采取的合理程序;还设立了新的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证书和高级水平证书。与此相应,在教学方法多样化,实行小班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探究教学方面都有新的改革措施。

法国教育部在2000年借鉴“动手做”积累的经验,制订了小学科学教育革新计划,作为教育革新计划的创新步伐,要求各省都有小学进行“动手做”的科学教育实验。在2005年,法国正式颁布了未来二十年教育发展的规划《面向未来学校的方向与计划法》,其中提出,学校将开设一种支持性的“教育成功的个性化课程”,其实质是一种协作行动计划,帮助和支持学习困难学生,它以文件形式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方式,由学校教学小组制订计划,经与学生家长磋商后确定。校方还要向学生本人解释清楚该课程的目的,以便能使学生恢复学习成功应具备的自信心。根据学生兴趣,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程措施在法国的试验和推广也方兴未艾。

美国2001年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重申和强调提高学业标准和评价学习成绩,并且要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一部分。中小学绩效制的总目标规定,全国所有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的成绩在2014年前必须达到熟练水平。各州到2005学年、2006学年必须每年对学生进行阅读和数学测试,测试对象是3~8年级学生,至少在高中测试一次。到2007—2008学年,各州必须对小学、初中和高中进行一次科学测试。学校对教师也实行绩效制,教师事先签订一个简单的协约,把促进学生达到的各种成绩作为评价教学的指标之一。教师根据所测得的学生成绩,描述学生的现状,然后提出某种反映完成教学程序的证据。教师与评价者对教学目标取得一致意见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最后由教师评价者从学生那里搜集证据,以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4.小结

通过新的改革计划可以推测各国的教学改革的趋势。英国以考试的变革来调整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既完善了以证书制为核心的考试制度,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需要提供了指南。在法国,如何帮助困难学生走出学校的困境,以及如何通过主题性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未来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美国一贯强调提高学业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要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一部分,起到对中小学的高风险评价的指向作用,把成绩与教师评价联系起来,这是美国如今的绩效制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