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良好师德的重要性

建筑良好师德的重要性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行知曾有“建筑人格长城”之说,良好师德的树立也在陶行知“建筑人格长城”理论范畴之内。陶行知的学生们在离开他之后,也总是以崇拜之心盛赞自己的老师。“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很大”,这也是陶行知的话。

1.建筑良好师德的重要性

陶行知曾有“建筑人格长城”之说,良好师德的树立也在陶行知“建筑人格长城”理论范畴之内。陶行知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这个见解对于教师来说更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因为“教育就是教人做人”,“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肩负在教师身上,若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师德修养,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不能做到以人教人、“自警警人”“自立立人”“自化化人”“自勉勉人”,何以教人育人?何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师之不德,“幼年的命运”乃至“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危矣!所以,陶行知一直把教师看做是学校的灵魂来锻造,把教师的道德作为人格长城来建筑,目的就是要让教师“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程度”,要让教师以良好的师德来从事教育,要让教师以良好的师德来赢得学生、社会、时代的认同,“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

建筑良好的师德,其重要性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够予人和社会以更深远的影响。

教师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教师对人与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深远的程度远远超出其他任何职业。教师教育学生,学生跟着教师学习,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手段,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进而影响生活与社会,因为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学生的个性品质,将在生活中和社会中逐步去展现,在展现中形成行动,作用于社会和生活,这种作用既是自己的,也是触及他人的。这是教师影响深远的第一层表象。

更进一步,教师高尚的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往往不限于一时,由开始时的耳濡目染逐渐深入内心,到后来成为终身仿效的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所以,很多学生在一生中的许多时候,在处理一些重要事情的时候,在面对一些重大抉择的时候,总会想到教师给自己的教诲和教师的行动,在教师高尚品德的感染下作出正确的选择,表现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行为。徐特立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道德高尚的教师,他的学生毛泽东在给他的信中就说到过:“你是我二十年前的老师,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鲁迅同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分别多年以后,依然怀念他,依然铭记他的谆谆教诲。陶行知的学生们在离开他之后,也总是以崇拜之心盛赞自己的老师。这是教师道德品质影响深远的更高层次的表现。

由于师德影响之深远,一个缺乏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给社会和他人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英国哲学家洛克对此曾经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错第二次,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陶行知也指出,“有些教师不恤使用强迫手段要学生朝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结果是造成师生对垒,变成势不两立”,“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的,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这样的教师,说是教育的灾难、学生的不幸、国家的祸害一点不夸张。

教师应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做人的楷模、榜样的具象,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便是教师高尚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德影响的深远,要求教师必须要在道德品质和情操风骨上下大工夫,毫不懈怠,坚持始终,使自己成为拥有一个高尚灵魂的“真人”,才能真实地履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师职责。

其次,良好的师德能够予人和社会以健康的导向。

“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很大”,这也是陶行知的话。事实上,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的影响空间具有其他职业道德不可比的广泛性。正因其影响广泛,更需要树立高尚师德。

陶行知提倡把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统统打成一片,教育便无疆界的延伸了,教师的天地也无疆界的拓宽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场到田头,从弄堂到亭子间都是教育的天地,都是教师教人化人的课堂。教师素质所影响、所辐射的空间也广泛地延伸了,不仅指向学校里的学生,而且扩散到更大的范围以至于整个社会。陶行知有一个关于“传染”的说法:“教人,好学,都是传染的,等到大家都传染了教人、好学的习惯,便教人、好学成了瘾,整个中华民族便成了一个教人、好学的民族,万万年的进步是得到了保证。”好的品德是可以传染的,向上的精神也是可以传染的,好学的精神也是可以传染的,那么,在如此广阔的教育空间里,教师则更可充分发挥“传染”作用,除了传染学生还可以传染更多的人群,前提是,须以高尚的师德和人格去感染人,去净化人,去教育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树立高尚的师德不仅是教师之必需,更是于生活、于社会、于大众都具有重大意义。

陶行知说过:“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把整个的心献出了,这就是要求教师要有一种专一的、全心全意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的师德;陶行知还说过:“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这就是要求教师要以一种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的精神面貌融入教育、融入生活、融入社会;陶行知还说:“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追求真理的人以与患难搏斗为乐”,“人生与患难有不解之缘。患难给有志者以战斗之情绪与战胜之智慧。”这就是要求教师要有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战斗之情绪与战胜之智慧,还必须有战到底之意志,才能克服大难,以至于成。一个人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是永远不会被患难压倒,那他成亦成,败亦成,而不是世俗所谓之成败了。”树立教师良好的师德就是要朝这样的方向努力,从而在师德有所建树的基础上,坚定育人先育己,育己更育人的信念,把全部的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之中。这是于教师来说,最重要,也是最珍贵的精神力量。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操作”,拥有这样“最高尚的精神”力量的教师便可以将他的精神广泛地传播,去影响学生,影响学校,影响生活,影响社会。试想,当一个无比广阔的空间都弥漫着高尚的精神力量,这个空间中的人和事物也会向那高尚之处去靠拢,去聚集,教育之前途,国家民族之前途必将是一片光明。师德影响空间之大,决定了师德修养之必须。师德影响空间之大,决定了高尚师德之必要。

其三,良好的师德能够促进生活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这是陶行知的论点。一个好的教师可以活学校、活社会。陶行知心目中好的标准是什么?那便是具有全面性、先进性的师德,以人格魅力令人信服、敬重的教师。

陶行知要求的教师是要能够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德育理论进行教育活动的教师,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是前所未有的宽广,教学内容是前所未有的广泛,面对的学生也是前所未有的庞杂,这就对教师个人的学识和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为广大民众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要求教师拥有博爱的道德情感,对劳苦大众、贫穷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怀;要求教师执著健康的道德行为,可以成为学生们道德品质的表率。所谓师高弟子强,这个师高,不是单指学问,更重要的是指德高,要求教师自身各个方面的修养都达到一定高度。要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有改造社会的精神,这就是师德要求的全面性。

师德高尚的教师能够发扬合作精神,与同仁和谐共处、亲密协作、共育英才,以集体协作劳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师德高尚的教师能以不卑不亢的方式沟通社会各方,营造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师德高尚的教师能以宽严适当的态度对待学生,能以客观公正的眼光评价学生;师德高尚的教师能在学生困难时雪中送炭,能在学生浮躁时敲起警钟;师德高尚的教师热爱、忠诚并执著于教育事业,热爱、关怀并带领所有的学生一同前进。“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两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就是师德要求的先进性。

不重师德全面性和先进性的教育,无以养成可以活学校、活社会的教师,所以陶行知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这样的师德才是能够促进教育、学生、社会进步的师德,拥有这样师德的教师才算一个好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