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土课程通识性知识培训

乡土课程通识性知识培训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土课程通识性知识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教师认识课程,强调乡土课程中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教育,理解并建构乡土课程理念。结合生态崇明初中乡情教育拓展课程内容,分批组织生态崇明执教教师对崇明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乡情,理解生态教育课程的内涵。

一、乡土课程通识性知识培训

乡土课程教育对教师的培训立足点在于本土培训。

乡土课程通识性知识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教师认识课程,强调乡土课程中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教育,理解并建构乡土课程理念。重点培训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构建培训,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乡土课程开发的前提。乡土课程通识性知识培训的途径有:一是通过专家(课程专家、学科专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的专家)帮助教师了解乡土课程开发的背景,乡土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课程目标,使教师完成对乡土课程理念从“陌生到熟悉,从困惑到相信”的过渡,增强其实施乡土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课程编制者和课程实施实验阶段执教教师采取联手举办专题报告形式,学习和研究相关乡土课程的课程标准、教程,了解乡土课程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个性化地解读教材,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思想。

案例:崇明生态教育课程的通识性培训模式

(一)对“生态教育素养理论”的构建培训和《生态崇明》教材解读培训

为更有序地开展基层学校的生态教育课程实施活动,并提高全体执教教师对生态教育课程的知晓率,本培训模式可以通过多级培训机制展开。

1.课程编制者在乡情教育课程发行的同时,对各学校师训专管员或《生态崇明》执教教师代表进行培训。

2.师训专管员或《生态崇明》执教教师代表对本校执教《生态崇明》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以年级为单位分组培训)

培训内容——以6、7、8年级《生态崇明》乡情教材为蓝本,就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想、教材编写思路等进行基本解读;——对每单元和章节进行基本解读,重点放在对每课的疑难问题解读和活动探究部分的解释。

实践证明,通过三级培训网,可以使课程理念不断深化,课程实施不断深入,实施效果良好。

(二)开展生态素养的提升行动

生态教育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对课程实施者的生态素养要求更高。在通识性培训的基础上,为更广泛地传播、普及并提高课程实施者的生态意识、生态理念以及生态素养知识,开展生态素养的提升行动也势在必然。本行动的开展实施,主要是依托科普读本,以开设科普讲座和考察活动为平台作好生态科普宣传。

1.编著科普读本

邀请并组织岛内外专家对崇明岛的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进行相对系统的整理研究,出版《生态崇明》乡情教育读本,做到全县教师人手一本,并对崇明岛生态作更加系统而有深度的专题研究,出版《崇明县生态科普报告集》,赠送给各校。

2.开设科普讲座

邀请并组织专家开展崇明生态科普“进百校、讲百课”的活动,向全县师生作生态科普宣传,以广泛普及和传播生态素养知识。

3.开展考察活动

结合生态崇明初中乡情教育拓展课程内容,分批组织生态崇明执教教师对崇明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乡情,理解生态教育课程的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