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容与程序

内容与程序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内容的调适是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编与补充。由于学科乡土课程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容超出了学科课程的范围,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评价,应根据学科特点,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例,XX小学选取了“灶花”作为乡土美术课程开发项目。该学校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确定了教学目标:通过“灶花”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文化,激发学生

三、内容与程序

一般来说,课程开发在理论上具有以下几种类型: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以理论上的划分为基础,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结合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原则,着重介绍两种实践范式:调适、新编。

(一)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调适

1.调适的内涵

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用乡土课程资源对其进行补充、调整、拓展的开发活动,从而使学科教学对学生更具有适切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调适需要如下的条件:一是教师具有比较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本学科课程教材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二是学科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乡土知识,能让学生在亲切的乡土情境中开展教学。

2.调适的基本点

(1)延伸性

学科乡土课程开发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乡土课程内容,把周围大量鲜活的信息引入学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延伸需要如下条件:一是教师要认真分析本学科课程教材;二是所选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2)生活性

构成学科课程理论的基础是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虽然学科中涉及的许多事物都来源于客观事物,但都经过了高度的纯化。因此,在学科乡土课程开发调适中,要让学生结合乡土课程提供的生活情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使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调适的基本方法

学科乡土课程调适可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调适、教学内容的调适、教学方法的调适和教学评价的调适。下面以“初中音乐乡土课程开发”为例进行阐述。

(1)教学目标的调适

教学目标的调适主要包括目标的拓展延伸。教学目标的拓展延伸是指适当提高教学目标要求。如初中音乐学科中《民族花苑》一课,其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歌的艺术风格,因此,对乡土音乐课程的目标延伸确立了如下的目标: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了解和掌握家乡音乐文化的有关知识,会唱家乡山歌,学跳民间舞蹈等,通过模仿、体验、实践、探究、合作等收集、整理、表演家乡音乐,提高学习家乡音乐的审美能力。

(2)教学内容的调适

教学内容的调适是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编与补充。如在音乐学科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乡土音乐学科课程开发,依据音乐学科课程目标,把收集到的家乡音乐进行研究、整理,选取了崇明山歌作为乡土音乐课程开发的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学唱山歌旋律、用家乡话填词演唱,开展小组歌唱比赛,进行赞美家乡歌词创编活动。这种课程调适的方法不仅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了学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传承了家乡本土文化,并使教学更具挑战意义。

(3)教学方法的调适

调整教学内容必然会带来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变化,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主要采用以学生的实践、体验、探究活动为主的方法。如,在崇明扁担戏(布袋木偶)教学中设计了三个实施环节:一是走近扁担戏,先让学生去寻找、采访扁担戏艺人,感知扁担戏的艺术表演形式;二是体验表演,开展“我能行”活动,通过做、唱、说、演进行体验表演;三是创作新剧本,可创编故事,改编课文中的童话、寓言,也可以用身边鲜活的事件创作新剧本。同时,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后活动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的调适

教学评价的调适是探索学科乡土课程开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学科乡土课程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容超出了学科课程的范围,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评价,应根据学科特点,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乡土音乐课程评价中,采用调查报告、表演、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互评。一个单元结束后还根据学生的评价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使评价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与此同时,我们也尝试开发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比如开发课堂观察评价量表,围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进而掌握学生对于调适后教学的学习掌握程度。

(二)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新编

1.新编的内涵

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新编是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学科乡土主题单元或者课程。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新编,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了解乡土课程的特点。学科乡土课程开发不是知识的罗列,也不局限于教室,凡本地的工厂、乡村、社区、名胜古迹、自然风貌、人文景观都可能是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资源;二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来为学科乡土课程新编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新编课程需要量力而行,因校制宜,因师制宜,要考虑学校和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条件。

2.新编的基本要求

(1)开放性

学科乡土课程开发新编的开放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多边交流;在课堂管理上,要根据课程特点创造宽松的氛围,允许学生讨论、辩论、演说、表演,让学生思维在多种思想观点的碰撞中趋向共识;在评价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2)迁移性

“学习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在学科乡土课程开发新编中运用迁移性原则即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学生从学科中已经学会的知识、技能移置到新的情境中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提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效率。

3.新编的基本方法

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为:建立资料平台、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实践。下面以乡土美术课程开发为例进行阐述。

(1)建立资料平台

第一步:找线索。走访当地的文化部门,查阅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料,筛选出与美术学科有关的内容,并初步了解它们的历史、现状和传承人的情况;或上网查找当地民间文化的线索和基本情况。第二步:深入调查。深入乡村,走访各个乡土民间美术项目的传承人,了解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作好笔录,并尽可能拍下影像资料、录下声音资料。如果同一项目有多个传承人,应尽可能地都进行调查访谈,全面了解情况。最后选择一位有代表性人物作为联系的重点。第三步:整理编辑资料,建立文字和音像档案,尽可能建立电子档案。

(2)制定教学计划

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初步筛选,初步拟定进课堂的乡土民间美术内容,分析内容进课堂的可行性,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最终确定进课堂的乡土民间美术项目。例,XX小学选取了“灶花”作为乡土美术课程开发项目。该学校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确定了教学目标:通过“灶花”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文化,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将“灶花”的教学安排为6课时教学计划。

(3)开展教学实践

根据制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编写好学科乡土课程讲义或教材,在课堂上实施教学。学科乡土课程课堂教学的方法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方法不同,它更强调实践、体验、探究。其主要的教学方法有社会调查走访法、实地参观法等。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把每一个学生都融入活动之中,使学生成为教学和活动的主人,并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4.新编的组织实施

课时的安排与保证是学科乡土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实际的操作中,一是教师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落实与实施,这可看作学科课程渗透实施。为此,在不影响学科课程实施的前提下,增加学科乡土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数。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科课程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乡土课程真正成为学科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还有一种就是在学校校本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独立设置,提供给学生选择,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XX中学,学校教师围绕着“生态岛寻梦”主题,整合各学科开发了几十门学科乡土课程,安排进每周课程表来组织实施。这种实施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升了拓展、研究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并全方位地打造了学校的课程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