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在如何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方面作了些思考与尝试,结合我校的实践,主要谈两方面体会。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实践与思考

崇明县登瀛小学 苏富强

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控制能力。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就必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因此,校长加强课程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把握教学本质,确立教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近年来,我在如何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方面作了些思考与尝试,结合我校的实践,主要谈两方面体会。

一、开展教研机制研究,提升教师研修能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天职。而只有不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才能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根本的保证。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除需教师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的研究,各教研组是进行教学研究交流的重要阵地。

1.科研引领,创立“问题目标化”教研机制

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在以教研组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教师的研修能力与教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但是,随着校本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中出现了“高原现象”,研修活动与教学实践之间开始有了沟壑,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导致研修的盲目性和研修成果的不丰富和表面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停滞不前,致使办学质量的提高进入了“瓶颈期”。经过调研分析与专家指导,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诸如没有准确定位校本研修,没有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但其中更主要的原因是学校教研机制的缺乏。鉴于这种分析和思考,我们在科研部的指导下,确立了《农村小学提升研修能力的“问题目标化”教研机制研究》这个课题,并被立项为2007年度上海市教委规划课题。本课题研究旨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农村小学“问题目标化”教研机制的主要流程、操作要求、实施策略、评价机制、教研组长岗位素养及校本支持系统,提高教师研修能力,继而促进教师以教育改革为核心的专业素养的综合性提升。

2.论坛为阵,加快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在“问题”的引领下,我校以论坛式教研活动为阵地,将学科教研组教师存在的关键的、共性的教学问题聚焦为教研目标,并围绕教研目标开展有机的、框架性的教研活动。具体包括目标化聚焦(问题)、目标化学习(理论与案例)、目标化行动、目标化再行动和目标化共享等几个教研环节。首先学校组织随堂听课。各教研组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对组内老师抽样听课,寻找主要问题,对课堂中呈现的诸多问题,教研组筛选找出共性的主要问题;聚焦关键问题,对主要问题进行再筛选,呈现两到三个关键问题;确定教研目标,对关键问题共同商议,选择两到三个问题作为一个学期的教研目标;制订教研计划,围绕教研目标根据学校统一设置的格式,要求制订出各学科教研计划;接受网上论证,对制订好的研究目标,要求各教研组传到校园网,接受学校领导评议。教研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人人是参与者,同时又是管理者,把论坛从头至尾认真做细、做好。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一”:每个学期的研究贯穿一条线,每次活动围绕一个研究主题,评课活动有一个主讲人。要求每位听课者都要参与评课、交流,并撰写“论坛式教研活动听、评课记录表”。主要包括两项内容,评课交流,关于活动主题的个人经验交流。

充分发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通过重内涵、求实效,扎实、有效的教研机制研究与创建,使我校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针对、有组织地规范化、常规化开展。如此一来,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效果显著,教研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真正提高了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说课反思的能力、评课交流的能力、改进重构的能力、经验提炼的能力等研修能力,加快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聚焦有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课堂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校长唯有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服务课堂,才能提高教学领导力,从而整体优化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现在的中小学校长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但对课堂教学的指导能力明显不足,而这恰恰是校长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由于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和课堂教学指导能力明显不足,无法适应课改的要求,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校的自主、可持续的发展。好校长的关键是能够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如果校长在指导课堂教学方面缺乏必要的课堂指导能力,就不能与教师在教学领域进行深入、微观的对话和交流,就不能真正地融入教师,融入学校工作之中。校长走进课堂,关注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直接的引领、指导与对话,才能凸显校长的专业地位,才能走进教师的心中。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学校工作的“牛鼻子”。

1.优化教学,“家常”课堂不再平常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实际上指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因此,我校响亮提出:要缩短公开课和家常课的距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三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坚持不搞花架子,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是从学校实际出发,老老实实地在教学有效性、最优化方面下真工夫、苦工夫。为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我校组织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及其他教学骨干老师全部深入教学第一线上主课,使我们的教学骨干老师既成为真正的指挥员也成为有实力的战斗员;同时学校一开学就对书记、中层干部分好工,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以全面性、主体性、民主性与创造性的四性原则为指导思想,深入到各年级组进行跟踪听家常课,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研文化,挖掘教师的优点、特点、亮点,发现教师的不足、困惑与差距,研究和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与每位教师促膝长谈,真心沟通,燃烧智慧的火花,碰撞情感的交融……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研究课堂,从而把握教学改革的价值思想,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再深入课堂中去研究课堂、服务课堂;让每位教师的“家常课”因为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而散发理性与智慧的光芒,从而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实现办学行为的优质化。

2.师徒结队,相互协作,共同成长

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我校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中,徒弟跟随校长、教导听随堂课,并让被听课的师傅回听一堂。课后,在校长的组织下就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指导学法、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交流、反思与探讨;师傅对徒弟进行指导,并结合教学设计亲自听、评徒弟的课,指出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活动为教师创造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老师们在教学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有突破、有创新,体现备课有个性,上课有特色,辅导有特点,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目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比武,展示风采,激发活力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成长的场所,只有教师个人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意义和最大化的效果,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把学校建设为学习化组织,使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作为校长,在聚焦有效课堂时,更应该搭建舞台,挖掘教师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活力,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展现风采的舞台和成功喜悦的体验。

每学年,我校都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举行教师教学比武比赛,还着力构造三个层次的比武。面向新教师的“适应性”教学竞赛,通过备课、说课、上课三个环节的比赛,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课堂,争取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可能的结果,避免因尝试错误、误工、重做或者由于教学方法不完善而浪费许多时间;面向青年教师的“发展性”教学大赛,通过比赛优化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倡导教学个性化,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潜能和热情,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法特色,培养、造就优秀师资的后备人才;面向骨干教师的“引领性”教学展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他们带头上示范课、研究课,负责课题专题课与渗透课的听课、评课工作,进行反思与经验提炼,以他们作领头雁,去影响、带动教师群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比武活动,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也都能找到自己的自信,促使教师在竞争中激发活力,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在竞争中提升教学效能,在竞争中提高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我们说,校长只有在课堂中深入地钻研教育教学过程的微妙细节,和教师一道不断开辟塑造人类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这才是干正事、务正业。校长树立聚焦课堂,立足教学质量提高的主导思想,坚持教师第一的观念,才能真正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期课改”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全新的教育教学体验,而课改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探索、学习、积累。教育是充满灵性与智慧的事业,研究是产生智慧和灵性的途径。让我们在开展教研机制研究中,提升教师研修能力;在聚焦有效课堂中,提升教学质量;在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中,整体优化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教育抛弃平庸,走向卓越,走向崇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