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基本途径

班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基本途径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学困生”教育转化中的规律和特点。“学困生”可能在班集体的生活中形成,也应该在班集体的教育、管理和影响过程中逐步地得以转化,促进他们健康、和谐、主动的发展。许多“学困生”之所以暂时的学业出现困难,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认为老师对自己不够关心或者教师存在偏见。可见,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是帮助一些“学困生”的必要措施。

第二节 班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基本途径

班级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学困生”教育转化中的规律和特点。班集体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和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全面的特殊功能。“学困生”可能在班集体的生活中形成,也应该在班集体的教育、管理和影响过程中逐步地得以转化,促进他们健康、和谐、主动的发展。班集体的教育、管理和影响的基本途径包括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谐的师生关系、健康的心理素质、针对性的学法指导等。

一、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班级舆论

一滴淡水滴进大海自然会变成海水,同样,一滴海水滴进淡水缸里,也会失去咸味。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舆论氛围对一个人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抗拒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和谐的班级舆论,可以使堕落者奋起直追,可以使懒散者变得勤奋,可以使违纪者无地自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应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首要任务。班主任要努力引导班级形成追求上进光荣、自甘落后内疚的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使“学困生”感受到来自舆论对自己的激励和促进。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环境,需要班主任、教师坚持不懈的引导、感化和有效的科学管理。

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人与生俱来的品性是积极的、上进的、追求成功的,大多都愿意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或赞扬。但是,由于“学困生”这一群体,长时间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感受不到老师、同学的肯定,致使他们心中追求上进的火焰渐渐被熄灭了。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设法把她点燃,甚至需要我们创造各种条件、环境,反复多次去激发、去点燃。可有计划地利用班会、晨会等活动讲述像马克思、居里夫人、范仲淹、钱学深等中外名人刻苦学习、追求成功的真实故事感染他们;也可以用身边刻苦学习、追求卓越的生动事例教育他们;还可以请班内努力学习、学业不断进步的同学介绍经验,畅谈感受,传授方法,用鲜活榜样引领,点燃他们心中追求上进的火焰,激发努力学习的热情。

举办诸如辩论会、演讲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主体活动,培育追求上进光荣的学习氛围。可以组织诸如:怎样做才是合格的学生?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优良品质?怎样才无愧于我们的青春时代?我们怎样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十年之后,我能为社会做什么等各种形式的讨论、辩论、演讲。学生在活泼深入的互动中,就会渐渐地激起内心的热情,逐步明确追求上进光荣的道理,从而调动起他们追求上进的积极性。

班级文化是良好班级集体的重要内容。要重视运用班内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通过板报、专栏、征文、辩论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使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也可以通过学生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我最喜爱的科学家”等形式,使学生在遴选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教育和感染,还可以发动学生将“名人名言”粘贴到书桌、床头等作为座右铭,来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督促自我约束、自我努力,不断取得学习的进步。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学困生”的距离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指出了风华少年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他就会慢慢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哪怕是他从前一直都不喜欢这门学科。他喜欢哪位教师,他就会特别听那位教师的话,在那个教师面前表现得特别乖巧。这虽然是儿童心智不健全的表现,但是我们转化“学困生”,更应该注意培养师生间感情,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激发他们勤奋学习。

经常与“学困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消除自卑感。许多“学困生”之所以暂时的学业出现困难,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认为老师对自己不够关心或者教师存在偏见。由此丧失了学习的热情,渐渐地落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后面,加入到“学困生”队伍。教师应该多与这些学生谈心交流,消除其对教师不必要的误解,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关爱,帮助其逐步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生病中的一声问候,寒冷时的一件上衣,雨天中一把雨伞,有时胜过教师数次苦口婆心的说教。

同学生一起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相互沟通、建立互信,增进感情。例如利用节假日与学生一起爬山、郊游,一起植树劳动、参加体育活动,师生共同为某一同学庆祝生日等。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易于放松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自己的天性和才华。教师在与学生的活动中互动,不但增进了师生感情,而且能够了解和发现学生身上的特长和闪光点,进行适时的表扬与鼓励,更容易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困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恒心和毅力,他们往往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善于行顺风船,不善于走逆风路。但是,学习恰恰如逆水行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出现退缩不前的状况。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不相信有办法战胜遇到的困难。因此,就出现放弃努力、不去钻研、自甘落后的状态。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磨炼学生的毅力和恒心,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优秀品质,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教学生的出色表现,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每天坚持练气功,以此锻炼同学们顽强的毅力。我们可以借鉴,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励志教育活动。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困生”承担班级的某些管理事务,既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又磨炼了他们的毅力。还可组织学生一天两次对着自己的心灵宣誓:我智慧,我聪明,我自信,我能行。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发奋刻苦,说到做到。天天用誓词,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自我督促,自我完善,潜移默化,逐步形成学生的优良品格。

四、实施针对性学法指导

有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作业按时完成,课堂上总是认真听讲。应该说该同学学习品质良好,可是学业成绩一直不够理想。教师在仔细分析该同学的情况后,认为学业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学不得法。可见,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是帮助一些“学困生”的必要措施。

(一)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珍惜课堂上每分每秒的人。而一些学生学习出现困难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在课堂,心飘九霄云外。一堂课下来,毫无收获。教师应在自己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关注这些学生课堂的行为变化,当发现他们目光游离时及时提醒。并引导学会自我约束,当发现自己走神时,及时调整一下听课姿势,自觉站立一会儿,或拧一下自己的手面,督促自己集中精力。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俗话说得好: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把课堂学习到的重要内容及时画上着重符号;对老师补充的内容,把对自己帮助较大的部分及时做好记录;听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要及时加以标注,待课后请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不要将思维停留于此,而贻误了后续内容的学习。要正确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做到听课为主,记笔记为辅,切忌一节课从头到尾一直在埋头笔记。结果,笔记本上满满当当,脑子却空空如也,这是本末倒置的学习方法。绝不能为记笔记而耽误了对老师讲授内容的深入思考。也就是说,笔记要有所选择的,要记录下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笔记方法以简明、精炼、标示等方式呈现。目的在于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为目的,绝非课堂笔记越多越好。

(三)从基础做起,切忌贪多求全

“学困生”之所以存在学习上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知识存在缺陷,有的能力未能充分发挥,还有的存在学习兴趣、意志、方法的问题等。他们要想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学习困难的现状,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转化需要从长计议,先从最基础的问题抓起。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方法是全部学习活动的基石,也是“学困生”最容易找回自信的地方。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更容易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切忌贪多求全,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例如,英语补差最好先从简单的单词学起,单词的读音、单词的拼写,然后过渡到用法。可以先从五个单词(甚至更少)学起,慢慢的积少成多,由易到难。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制定有梯度的学习计划,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如果有多门学科存在学习困难,则应先选择其中较为简单的、最感兴趣的一两门作为突破口。待初见成效后,再逐步增加,最终实现各个突破的目标。切忌一拥而上,欲速则不达。

五、利用班教导会的有效机制

班教导会制度,即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组成班教导委员会。它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会诊,针对一些学生,特别像“学困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它包含了我们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而这些目标要求具体体现在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与行为、知识与技能、实践与能力等表现。它是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完整体系。而完成这一培养目标的教师工作,则在时间上是分段的,内容上是分科的,工作方式上是个体的。尤其是高年级的教师分工更细,业务更专,更具有各自独立操作的特性。因而如何采用某种方式把教师们科学有效地组织起来,增强教师对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将自己的劳动高效地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中,这是能否面向全体学生,造就出更多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班教导会制度正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班教导会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横向联系诸学科教师的组织,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负责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

从开学初到学期末,班教导会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处于工作状态。通常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于开学初、期中、期末进行三次较大的学生“学习质量分析会”。质量分析就是对班内每一位学生做出阶段性的诊断评价。但是,要准确地摸清每位学生的基础情况及经过教育教学后发生变化的程度,是很不容易的。如果班主任只是简单地了解,仅凭平日零散偶然获得的一些印象和考试成绩对学生下结论,是远远不够的。质量分析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拟定出能够真实反映教与学发展变化实际情况的方案,通过具体翔实的定性与定量第一手资料。准确反映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实际情况,客观总结在学习中的经验,准确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失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总结分析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行为规范、思想状况、健康状况、情绪状态、家庭情况、自制能力、同学关系、学校生活满意度、课余活动内容、一起玩的伙伴、爱好特长、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合作精神、兴趣学科、无兴趣学科、上课听课情况等。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清楚后,应该适时召开由学生家长、学生代表、任课教师代表参加的班级质量分析会。通过调查、总结、分析等方面反映出的情况,对工作做出简要的评述,提出新学期(年)进一步做好班级学生工作的打算和具体措施。由与会人员自由讨论,对今后班级提出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对提出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共同商定各位教师分工负责完成的任务。

以下是一所学校的具体做法:

在每月底,由班主任牵头,召集各任课教师参加的班教导会。班教导会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分析一个学习阶段全班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不足;②组织动员各任课教师共同总结班级管理中有哪些应继续坚持的成功做法,查找需要改进的突出问题;③针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应现象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各任课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和帮扶措施;④班主任综合梳理班教导会提出的各种问题,组织各任课教师共同研究本班级今后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改进办法,制定班内“学困生”转化教育的具体计划,通过班会或晨会传达给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认真自我反思,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还要与那些“学困生”开展谈心帮教活动,具体帮助“学困生”解决“特殊”困难,鼓励树立信心,自觉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逐步改变学习困难的状况。班主任还要把各任课教师的教育智慧和转化力量集中起来,具体应用到班级“学困生”的管理和教育中来,避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的井底之蛙现象。

综上所述,班教导会实际上就是班级学生信息反馈、收集与分析处理的经常性机制,它是教师在学校教学管理中,转化“学困生”的最有效组织形式之一。

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需要建立适合班级学生特点的,能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积极性的督促激励机制。

一些教师经常埋怨学生不听话。从根本上说学生“不听话”的原因是教师自身造成的。因为教师没有形成一个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发展的长效机制。俗话说,再凶猛的动物在优秀驯兽师的训导下也会乖乖地顺从。我们从驯兽师身上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例如,训练凶猛的狮子钻火圈。狮子本来对火是恐惧的,但是由于驯兽师运用了恰当的奖惩措施,如果狮子顺利钻过就及时给予肉食的奖励,不钻就给予皮鞭的惩罚,经过训练的狮子也就被训练成了钻火圈的高手。因此,给予及时、适度的奖惩,是促进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一帮一”的互助机制

班级的各小组内既有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学困生”,我们可以引导“学困生”与优秀生自愿结对,每位“学困生”都找一位“好老师”。当“学困生”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向这些“老师”求教。优秀生也经常督促和帮助“学困生”的学习。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措施,如“学困生”进步了,在班级的考核评价中,参加帮扶的优秀生也都要增加考核的成绩分数,并给予必要的奖励;反之,若“学困生”退步了,优秀生也要核减相应的成绩分数。这样,把学习的优、困两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和奖惩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激发他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实行“小组捆绑式”的考核评价

把小组作为一个考价单位,根据小组学业成绩的优劣进行考核评价。这样,可以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督促,更好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当小组内的“学困生”不求上进时或学习不认真时,小组内的成员就会自觉地督促和帮助他们,及时改进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学习上的不断进步。

(三)关注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努力。“学困生”由于知识基础知识差,很难一下子取得多么优异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客观公平地对待他们,制定与优秀生不同的考核评价办法。当我们发现“学困生”通过积极努力,其学业取得点滴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例如,每次测验之后,我们可以选拔那些学业进步较大的“学困生”,在班会上分析解说他们的学习经验,进行大力的表扬。以此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点燃内心成功的希望之火,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七、加强家校沟通和协作,携手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也不例外。有位家长,平时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学期下来,一门学科的成绩由上学期的40多分提高到本学期的60多分,虽然其他学科的进步不大。班主任老师在班会上大力表扬了这位学生,希望他认真总结学习经验,更加刻苦地学习,努力学好其他学科,争取自身的全面进步。当孩子满心欢喜地把在校的情景描述给家长时,家长却没有看到孩子已有的进步,不问青红皂白,大发雷霆,斥责孩子学习没有长进。就这样,孩子被老师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瞬间被家长的斥责破灭了。此后,这位同学精神萎靡不振,上课无精打采,由厌学发展到后来的逃学。在教师和同学们帮助下树立起的自信心和进步的动力,就这样付之东流了。所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双方的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关怀、帮助、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在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专题培训班,聘请有关专家为家长作辅导报告,组织家长观摩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邀请优秀家长作典型经验介绍等,使更多的家长获得更多的现代家教知识,自觉反思自己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找符合孩子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家教方式方法。

(二)家校共商适合孩子特点的业余活动计划、目标和方式

学生是有相当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的。有人曾经得出5+2=0的结论。意思是说,学校五天教育的效果,有时被周末不恰当的两天“业余生活”所抵消。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的家长不熟悉孩子的成长规律,在休息日里,不是让孩子成天趴到课本上,就是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在家的时间里,家长对孩子的监护作用尤为重要。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时间表和目标任务书,并督促孩子按计划执行,提高休息日的活动质量,把休息日做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环节。

(三)适时引导孩子的业余生活

许多家长平时不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殊不知,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我们应该引导家长从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逐步过渡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过程上来,只要孩子平时真正努力了,家长就要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发孩子更大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