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班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学困生”实施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可以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运用斯莱文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合作学习的尝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善“学困生”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对于“学困生”教育转化的最好时机,莫过于从起始年级,更有利于他们及早地得到转化,进入全面健康成长的轨道。要求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多提问那些“学困生”。

第三节 班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一、合作学习法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合作教育思潮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合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伯特·E·斯莱文主张把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纳入到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他还提出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合作学习的5要素:积极的互相依靠;面对面的学习交往;个人责任感;一定的交往技能;学习小组的自我管理。同时,他为了创造教学民主氛围和建立相互合作的学习团体,制定出了多种多样的学生分组学习的策略。在对“学困生”实施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可以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运用斯莱文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合作学习的尝试。

(一)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团结精神、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把“学困生”融入各个小组之中,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善“学困生”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又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学困生”教育转化的最好时机,莫过于从起始年级,更有利于他们及早地得到转化,进入全面健康成长的轨道。

方法一:按照学生入学的成绩把全班分为5个学习小组,安排第一名男生在1组,最后一名男生与该男生为同桌;第二名男生安排在2组,倒数第二名的男生与其同桌;将第一名的女生安排在5组,并与最后一名女生是同桌,以此类推。这样7~8名学生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分别两个1号、2号、3号、4号,相邻的4名学生按学业成绩分为1、2、3、4号,使各组成绩均衡、男女比例适当,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最后。民主推举组长,明确小组的成员职责。

方法二:学习小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后,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相互熟悉、了解了。特别是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性格爱好的特点凸现,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不愿意再按照老师的办法进行分组了。如不及时改变原有的组织方式,就会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这样那样的矛盾,给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因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整体效能的发挥,也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在慎重考虑、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后,进行适时的调整。其具体过程为:

经过认真考察,确定在上学期学业成绩进步较快又有较高威信的6名同学做新的学习小组长,由他们分别制定本小组的学习活动计划和通过努力达到的努力目标,并向全班同学提出划分学习小组原则,由小组长与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各学习小组在确定其成员时,力求基本达到方法一中提出的要求,同时各学习小组力求有一名班委成员。然后,班主任对各学习小组的成员搭配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客观的分析,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各学习小组整体均衡发展或未被学习小组选入的学生。最后,班主任与各学习小组协商,确定几名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导师”,其他的几名学习成绩相对较弱的“学困生”自由选择自己学习的合作“导师”。这样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不仅达到各学习小组成员兼学业水平均衡、男女比例适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性格互补,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达到互相支持,积极配合,逐步建立起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信,有效地解决内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益。

学习小组重新确定后,将组长与组员、导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名单,印发各学科任课教师。要求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多提问那些“学困生”。同时,提问问题的难度不宜太高、太难,尽量让“学困生”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得出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一个积极适当的评价,增强他们的成功感,激励他们不断取得新的学习成绩。

不论何种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目的都是让优等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学困生”得到更具体有效的帮助,促进他们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为此班主任老师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职责。对小组里“导师”层面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创造发言的场合和机会,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只有优生发言,“学困生”无言以对的“尴尬”局面。要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对他们的帮助要有耐心、恒心。

(二)设立值周小组

对于各学习小组的7~8名同学,除班委外,设立值周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生活等委员,并将名单在全班公布。有值周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本班周内的各项工作,每周更换一组。周一班会由值班班委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工作情况,然后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小组集体和个人工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每位学生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体验合作的优势。最主要的是使“学困生”意识到,只有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才能逐步改变学习困难的现实,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赶上全班同学的学习步伐,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的智力基础。

(三)建立高效课堂

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充分相信学生、接受学生,但绝不放纵学生的指导原则下,引导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在实验学校中开展的“课前反馈-分配任务-建立知识超市-各取所需-巩固拓展”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在课前反馈环节,教师将上节课所学的重点用题目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每组一个徒弟层面学生的进行板演(其他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给出一个成绩,记录到该生所在小组,同时给予相应师傅层面的学生一个等级的成绩。建立知识超市环节,各学习小组将所分担的学习任务进行相互交流讨论,达到人人弄懂知会并能流利的讲解的目标。再将学习的主要过程展示在各学习小组相应的黑板上,先由徒弟层面的学生分别具体讲解,讲不清楚有师傅层面的学生指导讲清楚,通过这样一一过关的形式,达到学生之间学习的广泛交流,拉动和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巩固拓展环节,黑板展示保留学习任务要求,去掉具体过程。任课教师根据各组任务情况,分别安排各学习小组在师傅层面的学生的指导下,由徒弟层面的学生再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任课教师根据各学习小组的表现情况给出适当鼓励性的评价。这种学习的形式,在师傅不厌其烦的讲解和鼓励下,徒弟学的非常积极主动,使全体学生全面参与课堂的学习,大大调动“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避免了任课教师无法全面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能够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学困生”,使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的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这样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确定个人目标、小组目标,使学生对于每天的学习、生活程序化,克服了学生无事可做的缺陷。

二、心理训练法

苏联著名学者伊凡·叶夫里莫夫曾指出: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最新发现证实,人具有巨大的潜能。一旦科学的发展能够更深入了解人脑的构造和功能,人类将会为储存在脑内的巨大能力所震惊。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人类能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将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美国科学家皮尔博士说:原子能的庞大得令人惊叹的力量寄存在宇宙之间。这样庞大得令人惊叹的伟力也寄存在每一个人的脑内。在这地球上再也找不出比人类头脑里潜有的能力更大的。所以无论哪一个人,若能尽量发挥出他所潜有的能力,则远比他既有的成就更加伟大得多。近代教育的启蒙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写道:人心的能量是无限的,能够获得万物的知识。因为人脑是我们思想的工场,能够依靠感觉、注意、想象、思维、记忆的作用,去接纳整个宇宙中的一切事物。英国学者彼得罗赛尔认为:人们常说,我们只用了我们全部智力的10%。但现在看来,这个估计太高了,我们用的可能连1%都不到,可能是0.1%,甚至更少。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潜力存在于自身,要把学习搞好,就必须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要开发潜力就必须先分析认识自我的潜力。自知之明和自我理解在马斯洛看来是通向自我实现的最重要的途径。

帮助学生分析自我,增强学习成功的信心。

学生如果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他们就知道如何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扬长避短。就会在理解自己的同时,理解他人,宽容待人。

在学生进入初中二年级时,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请同学们开展自我评价:

1.我从来不订学习计划,一切听从老师安排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一些问题或作业,老师虽不作检查,但我还是认真思考,精心完成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3.在自习课时,如果班级学习秩序不好,我会

  a.坚持学习,不受他人影响

  b.偶尔受他人影响

  c.不想再学习了

4.我喜欢解答一些与课本不同的问题,动动脑筋是一种乐趣

  a.是的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5.总感觉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一个学习能力比较差的人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6.解答问题时,只要能找到答案就行。题做完了,学习任务就完成了

  a.对    b.不一定    c.不对

7.遇到难题时,总想找别的同学代替解答

  a.是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8.总感到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怀疑自己能否学好每一门功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9.如果没有教师的及时提醒,不会主动预习新课和复习旧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10.在数学学习方面经历多次失败,所以今后应该

  a.不再努力 b.不一定    c.加倍努力

教师应利用不同方式帮助“学困生”进行自我分析,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并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和经验,逐步克服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二)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造成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学困生”缺乏学习的成功体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开始失去自信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善循教授的想象演练技术和积极心理态度的训练技术,能够使一部分“学困生”认识到:真正能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的是自己,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的也是自己。这种心理训练的方法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来说,是一种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摆脱学习困难的积极可行的选择。

(三)运用成功案例,激励发奋学习精神

有的学生在遭遇某门课程挫折后,教师可搜集奋发图强的成功案例讲述,在班内学习讨论,之后由“学困生”重点交流体会和今后的学习打算,以此感化教育周边的“学困生”,共同努力学习,逐渐摆脱学习困难的状况。

三、周记促进法

作为班主任教师不可能对班级的所有情况了如指掌,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的心理都揣摩透彻。但是哪个方面工作想不周,就有可能出现不利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习的情况。因此在班级建立学生写周记制度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写周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可以写同学,也可以写老师、家长;可以写学校、班级发生的事,可以写家庭、社会的事,也可以记录下自己成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也可以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等。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对所有学生写周记都应认真批阅、认真分析,提出应发扬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反映出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更应及时核实,采取有效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学生提出的有关改进教与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更应及早地与其所有任课教师具体研究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并督促落实。尤其要使“学困生”感受到只要付出了努力就能取得进步。对学生的每一篇周记提出的问题,都要与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深入交流。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更要情真意切,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特别关心和尊重,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不断取得学习的进步。

四、情感投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因此,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必须注意以情育情、以情感人。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式、方法,在最有效、最易发挥作用的时间里,引进情感投入,就能促使学生在外在的和内在的心理激励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新生入学时,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因此,任课老师可以到班主任那里仔细阅读一下学生的档案材料,从照片到字迹,从毕业学校老师的评语到每学期的学业成绩,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爱好特长,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聊天,直呼出其姓名,并能说出该生的爱好或特长,使学生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异,从而获得对老师的信任感。掌握情感投入的最佳时机,是做好心理疏导的关键。情感投入的最佳时机还可利用冷暖关怀。平时,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显得苦闷、孤独时,老师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鼓励设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或者经常进行心理疏导,矫正学生心理偏差,走出认识误区。师生间只有增加心灵上的沟通,才能增加感情上的接近。感情上的融通,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功效。正如我国教育家夏沔尊先生所指出的:“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

五、及时赞美法

所谓赞美,就是从心灵深处表达(不管是通过语言还是通过行为)对他人优点、长处、才华、成就、人品等真诚坦荡的肯定、认可、喜爱和鼓励。大多数人喜欢听表扬的话,都喜欢、渴望被人赞美。林肯曾说: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英国大文豪毛姆在其名著《人性枷锁》中写道:人们虽然请你批评指教,可他们所要的却只是赞美。我们甚至可以说,渴望被赞美是人的天性之一。日本推销之神、亿万富翁原一平也说:我发现对赞美的渴望是每个人最持久、最深层的需要。永远不要忘记,与我们合作共事的领导、同事都渴望别人的赞扬,这是所有人都欢迎的东西。

“学困生”自我认识主要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如果生活、学习中受到批评远远多于表扬,甚至有的家长、教师恨铁不成钢。长此下去,他们的内心深处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认识,甚至导致自我封闭。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全身心地去认识、理解。对学业欠佳的学生要真诚爱护、热情帮助;对有自卑感的学生要耐心疏导,热情鼓励;用诚心和耐心去打开“学困生”的心扉;用真诚的师爱去解决“学困生”的困难;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学困生”获得成功,使他们与所有同学一样生活在希望之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不畅时,鼓励的微笑会形成强化作用,增强他们获得成功动力。开学第一课,首先针对“学困生”消除自我认知和失落感,我们要多实施鼓励性评价,使他们在短期内不断获得小步成功的体验,改变原有自我认知。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改变其原有的消极态度。帮助学生列举自身各方面的特点、亮点和优点。大到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刻苦学习;诸如,唱一首动听的歌,写一篇富有美感的文章,做一件受师生欢迎的事等,都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对于“学困生”,要因人施教,耐心辅导,作业优先批阅,发现好的解题方法、巧的推理过程、准确的表达方式,都应及时给予“解法精彩”之类的评语和表扬。对于思想上要求进步的学生,要尽量挖掘他们的长处,委以组织各种活动重任,如担任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共青团干部等。当发现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一要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二应及时捕捉时机,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调动起学生潜在的内部动力,不断取得各方面的进步,向优秀学生方向积极迈进。

赞美的方法有:

(一)直接赞美

直接赞美就是当着别人的面,以明确、具体的语言,提及学生的名字(尊称、昵称),微笑地赞美对方的行为、能力、外表或他拥有的物品。这是一种不通过中介,直抒胸臆,把赞美之情直接向对方倾吐的赞美方法。

(二)间接赞美

间接赞美是一种曲折、委婉的赞美方法,它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具体方法有:含蓄赞美。即运用语言、眼神、动作、行为等向学生暗示自己的赞美心情。背后赞美。有人称此为背后鞠躬,即通过第三者之口把你的赞美传到对方的耳朵里,或创造某种条件让对方间接地听到你对他的赞美。迂回赞美。即通过赞美与他有密切联系的人、事或物,来折射对他的赞美。

(三)公开赞美

公开赞美就是在公开的场合,当着众人在场的场合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进行肯定、表扬、赞美。

六、强化矫正法

有的学生长期形成组织纪律涣散的习惯。这部分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较差,分散了学习过程的注意力,造成知识的脱节、方法的疏漏,导致学习效果差。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需要的是既要有诚心又要有耐心。在组织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应具备学习规范的基础上,引导其懂得遵守学习纪律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要求。紧跟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和矫正,使其思想上绷紧遵守学习纪律这根弦,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不断增强行为的自控能力。

七、目标激励法

目标是一个组织对所辖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所谓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才能启动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目标和起点之间隔着坎坷和荆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只能用奋斗去统一;困难,会使弱者望而却步,却使强者更加斗志昂然;远大目标不会像黄莺一样歌唱着向我们飞来,却要我们像雄鹰一样勇猛地向它飞去。只有不懈地奋斗,才可以飞到光辉的顶峰。

激励是鼓励人们达到目标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教育艺术的精髓。对于学生的教育更是如此。利用目标激励法,有利于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找准差距,向着自定目标奋进

理想就是一个人的远大目标,人们都会为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学困生”往往缺乏这些远大的理想。引导、激励他们振作起来,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工作责任。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走访英模、社会实践的形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谈人生目标,最后道出一个共同心声:明天是美好的,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换来明天的成功和幸福。要注意既要帮助学生树立近期目标,更要树立远大目标。

(二)引导学生经常将自己的行动与奋斗目标不断对照,及时调整自己的位置

当学生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行动与奋斗目标不断加以对照,了解自己前进的速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们行动的积极性才会持续和高涨。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还需要经常与“学困生”一起分析自身现状,使他们制定的目标更切合实际,便于自己能够达标。

当然,学生制定奋斗目标还要与班级整体的目标相一致。班主任应通过“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来引领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即在完成一个长期目标的过程中,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短期目标,当完成这个小目标后,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使信心倍增时,再制定较高的下一个奋斗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

(三)及时鼓励达标学生,使“学困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强化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上的每一点滴进步一旦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他的内驱力往往成倍地增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老师及时对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八、归因训练法

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品德状况绝非一日形成,也常常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困难只归因于稳定的能力因素,就会导致学生的自卑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应作具体透彻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多种相关因素,并及时指出不良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学习的危害性,使他们既认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知道学习效果不良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的。进而促使这些学生向着奋发向上的积极方向转化。某校通过对初中三年级14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归因训练表明:由于过去学习过程中的多次失败,他们表现为情绪低落,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把不理想的学习结果简单地归因为自己的智力差。经过教师们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的认真分析,帮助他们找到了以前学习屡次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意志、方法和努力程度等与能力无关的因素。由此改善了这部分学生的内心情绪,焕发起他们取得成功的渴望。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业水平也逐步地上来了。

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我们把它主要归因于交友不慎,没有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又充分肯定他们的品质是好的,能够认真悔过自己的不当行为,逐步做到遵纪守法,集中精力学好功课,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实践证明,归因训练的方法能极大地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增强学习进步的自信心,有利于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

九、榜样展示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困生”的群体中树立榜样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使“学困生”看到进步的希望,更增强了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转化进步的信心。如在“学困生”的教育中,邀请原来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而受处分,后来在教师的精心教育帮助下,学业水平逐步提高,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史,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懂得人人经过艰苦努力,都可以转化为优秀生,成为优秀人才。“学困生”转化不仅要靠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更需要自己的刻苦和毅力。教师要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积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总结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感觉,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令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渴望着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我国在“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单项突破法、骑虎法、强刺激法、目标转移法、榜样法、同伴互助法、情感自控法、个性诱导法、意志强化法、心理互换法、暗示法、自我平衡法、五步教育法、强化矫正法、鼓励追求法、行为矫正法、个别教育法等。对于我们的“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都有积极意义。

总之,“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硬性指标加以落实,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