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大学生中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探究

关于大学生中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探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表现在教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据此选取了西安市区陕西师大附中和其辖区周至县的周至中学做了调查。通过对比,可见在各种职称中陕西师大附中均高于周至中学,特别是在高级教师上前者达到教师总人数一半以上,而后者则占三分之一。西安市农村家庭年度可支配收入为5 212元。

关于大学生中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探究——基于西安地区为中心的调查研究

06法学 苏海棠 指导老师 社科部罗亮梅讲师

一、当地教育基本情况介绍

随着各高校新生陆续入学,2009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它一如既往牵动着社会的注意力,今年有两个数字引起大家的关注,一是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40万人,为1 020万人;二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为750万人,84万人没有报名。同时,据陕西省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2007陕西省高考报名人数为411 717名,2008年为414 007名,2009年在陕报考人数则为40.5万人,较以往减少0.88万。万人弃考,而且这其中以农村考生为主,这一改往年高考热的现象。高中毕业生为何弃考,他们又流向哪里?带着这样的疑问特此以西安地区农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弃考现象所折射的社会深层次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引起全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另一方面也有助“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原因调查

1.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独特的户籍制度直接导致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公。具体表现在教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据此选取了西安市区陕西师大附中和其辖区周至县的周至中学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基础设施方面,陕西师大附中音乐美术室4个,微机房56个,实验室10个;周至中学则分别为2个、4个、2个。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除了在图书馆和语音室配备上两高中差别不大外,其他方面前者都较后者数量大,特别是一些如微机房、理科实验室等用于科研教学的重点设施上。在师资力力量方面,陕西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占18.17%,高级教师占60.75%,一级教师占27.26%;周至中学分别为1%、33%、66%。通过对比,可见在各种职称中陕西师大附中均高于周至中学,特别是在高级教师上前者达到教师总人数一半以上,而后者则占三分之一。由此可以得出,城乡教育在中学阶段分配很不均衡,对农村孩子来说进入大学的概率相较城市孩子已经小了很多。

2.教育投资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一个可以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重要途径。很多农村家庭投入大量金钱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因此也让许许多多家庭返贫,生活状况每况愈下。再加上近些年来高校渐呈现商业化运作模式,教育收费普遍偏高。急于求学的心理和高额的教育收费双重作用下,农村大学生要面临的学业负担很重。基于此,现对西安交通大学教育收费状况作了调查,结果如下:2009年西交大学生平均每学年所缴纳学费如下:理工类5 200元,文史类3 850元,艺术类9 900元,会计类4 950;住宿费800~1 200元。西安市农村家庭年度可支配收入为5 212元。通过数字对比,很容易看出,大学生在校一学年的花费就可以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而农村家庭生活其他开支则无从谈及,这便让一些高考无望且家庭贫穷的孩子开始另谋出路。

3.就业市场不景气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除了房地产、金融市场等不景气外,各类行业纷纷出现不同程度的萎靡。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渐凸显,大量失业人员涌向劳动力市场,就业市场严重受挫。眼下正值大学毕业生就业在即,看着不容乐观的就业市场,这让一些抱着高考改变命运的孩子望而却步,“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面临挑战。据统计,2009年各地高考人数不同程度出现下降,根据陕西省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也较往年下降了0.88万。就此现象存在,本人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1)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全国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大约18%,高职专科签约大约率20%,签约率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其中高职专科较本科就业率稍高一些。同时,我省高校毕业生截至1月份就业率也仅为22.85%,均低于去年同期。由此可得出,金融危机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严重走低。这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这是真理,但知识也必须要有发挥的环境和场所,这才能让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如果说,空有一身知识,而选择与自己无关的专业之时,凡事都要重来。在目前大学生就职范围中,到底有多少大学生是在自己专业知识的领域之内呢?据了解,除了那些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众多的工作环境之下,大学生都在干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一切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而对于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在每一个招聘会中总会看到他们的身影,总会看到他们精心为自己编织的简历,总会看到那一叠简历之中所承载的梦想和希望,但是,这个梦总离自己那么遥远。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让大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基于此,一些高中毕业生选择了“弃考”;与此同时,“毕业不能就业还不如直接就业,也可以减少家庭教育投入”,在本人对当地一些农村家长走访期间持有这样心理的人为数不少。由此可见,就业率的持续走低,如今人们对高等教育投入已经更为理性。

(2)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技术类院校生源一直存在很大缺口,这和国外热衷于高技能人才形成明显对比。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金融危机后,“读技校学技能”的热情一再高涨。随着技校招生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技校将是一个趋势,这也将成为影响着高校生源的一股强劲力量。

4.国家政策下城乡人口迁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农村人口迁移日渐明显。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多,另一个方面,农村人口也在下降,反映在教育层面上就是在农村读书的孩子人数比例在下降。据此,从城市化角度对人口迁移引起的农村孩子读书下降作出分析。城市化含义从不同角度有多种诠释。从人口学层面上来说,人口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化和集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人口大批涌入城市,农村人口通过社会经济发展就地转化为具有城市生活方式的人口。城市化过程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过程。从城市化网站了解到,西安从2000年到2006年,非农人口已经达到2 857 913人,占总人口41.54%。与此同时,从西安市政府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到,西安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十年后常住人口超千万。伴随着非农人口流入城市,一部分人将成为城市户籍,这意味着在农村读书的孩子在减少,可见,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也是大势所趋。

三、对策及建议

当“三农”问题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时,农村教育则为“三农”的核心。根据最新统计,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一半。此种现象的存在似乎与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大相径庭。农村生源的大量减少,以及由此现象所折射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大,大学生就业环境不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存在,对高等院校本身、对教育、对社会、对学生自己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弊端。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以便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进步。通过本人的调查分析现主要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优惠政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诚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穷。”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将教育立为公共政策之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农村教育,重铸农村学生普遍的“大学梦”,修复中国所有的孩子们实现个人梦想、个人价值的公平之路、公正之路、文明之路,这是“中国梦”普惠苍生的希望之本。

(1)加大义务教育免费力度。2008年9月1日,一个必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即日起,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据此,义务教育成了全民教育。要做好免费义务教育,我们须做到:①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分担比例,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③确保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④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⑤巩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⑥确保免费义务教育质量。

(2)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政府应把教育财政支出放在政府各项工作之首,重点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给予投放资金。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去农村支教,改善农村师资的薄弱环境。合理规划并建设一些教学硬件设施,改善农村校舍现状。

(3)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改善教育水平。一方面,政府应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村孩子去读书;另一方面,农村孩子也要珍惜教育机会,好好利用学习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全面贯彻国家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

就业问题早已经演化为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更是牵动人心。要想彻底改变就业现状需要很长一个时间段,所以制定一些政策促进就业尤为必要。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下,失业人数猛增,出台就业优抚政策已经迫在眉睫。至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基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沿阵地。具体要求做到:加大“三支一扶”(支教、支医、支农、扶贫),给予大学生更多的选择途径,避免人才浪费,充分利用农村就业环境。②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良好的就业指导平台,对大学生提供免费职业规划咨询。③鼓励创业,建立创业基金。政府应给予大学生创业人群提供贷款等优惠政策,给予他们资金上的保障,同时也应放低创业行政审批门槛。

全面贯彻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有能力投入教育。

高等教育投入巨大,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为教育返贫的更是大有人在。那么怎样才能既能让孩子上的起学,又能让农民有较为可观的收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农民增收途径。②加快农村劳动力移转。鼓励一部分有能力的农民开办乡镇企业,扩大企业规模。③完善农民增收减负政策。逐步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确保国家的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种粮农民的手中,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

(注:本文获2009年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