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中几个不等式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职业教育中几个不等式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就中国职业教育几个不等式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在对中国职业教育中几个不等式的思考与探索中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中国职业教育中几个不等式的思考与探索

杨 帅[1]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 要:中国职业教育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领域中的新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包括专业定位、教育教学、学生素质和实习就业。本文就中国职业教育几个不等式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在对中国职业教育中几个不等式的思考与探索中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不等式;思考;探索

一、中国职业教育中几个不等式的表现

(一)专业不等于职业

专业不等于职业,这是一个普通的社会现象,专业是一个知识准备的过程,而职业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实践和再造的过程。有调查显示,现在工作和专业对口的仅26%,我国一个著名的人才网站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这个回答统计显示,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2]

专业与职业不对口是常见的事情。其实要在某个领域成为出色的人才,要具备以下因素:一是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进入岗位的学习能力,二是自身兴趣个性特长是否与职业相匹配,三是职业素质的高低如处理人际关系、把握方向等等。所以我们说,专业对口还是不对口都只是表象上的合理与不合理,真正应当考查的是人与职位之间是否匹配,而后者才是事业成功与一事无成的分水岭。现在社会和经济快速的发展,专业的冷暖阴晴变化随时都是进行时,求职者找工作和专业不一定非要门当户对,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学历和专业只是帮助打开职场大门的敲门砖,即使专业不对口,个人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的培训充电,如在职业务培训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来提升职业能力。

(二)低学位不等于低就业

每年三四月份,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就被一“抢”而空了,迟来的企业只能预订明年才毕业的“青苗”,具有较高技术操作水平的高级技工更是越来越受到社会青睐,就业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而一些大学生为了顺利就业,甚至主动“回炉”到技校,重新“加工”自己。一些冷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度则更大。

种种迹象表明,如今的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方面,已从重学历、重文凭向重技能转变。2008年,沈阳市120余所职业学校3万多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8%,职校的学生们说他们不仅能找到工作,还能挑个好人家。广州市的技校生同样供不应求,2008年就业率达到96%,平均月薪都在2000元左右,就连要在2009年毕业的学生都已经被预订出去超过9成。与此同时,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在68%,就业率低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就业率。[3]

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有用之才,而不是书呆子。学位不在高低,而在实用,不实用,拿博士学位也白搭。

(三)职业教育不等于次等教育

由于现行教育中的选拔功能被过分扩大,大学包括读研早已作为青少年学子的首选目标,成了事业成功乃至人生成功的重要尺度,因此,千军万马过此独木桥已成难以更改的人生过程,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加上大量被认为是“学业失败者”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社会声誉降低,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接受职业教育就是接受次等教育。[4]

职业教育被看做“次等教育”,这主要是重学历文凭、不重素质技能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在作怪。在对口高考的人才选拔体制下,普教“车水马龙”,职教“门前冷落”,高等学校连续几年大幅度扩招,拉动了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但同时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然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往往被明确定义为就业教育,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学习后便与就业形成挂钩。例如在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生考大学的比例一般不足50%,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通过选择职业教育或培训落实了就业。新加坡学者黄江源指出,在国外,职业教育和学位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西方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四)实习不等于工作

实习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义是不同的。对于有的人,实习是为了多学点东西;而有些人实习则是为了扩展人脉;还有些人可能只是为了让简历上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才去实习;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毕业生将实习作为步入社会的缓冲,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

从教的角度看,在这个阶段,学校、教师对学生基本不控制,放任自流,也就提醒提醒论文时间进度、不要忘了签就业协议书什么的,至于那些实习项目、实习关键点停留在纸上,是否有意义,只有天知道;能否落实,只有地知道;是否有用,只有学生知道。

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听老师讲都好几年了,就算你给他们安排实习单位,多数人并不高兴,学校安排的单位也很一般;根据经验,就是自己一时找不到实习地方的学生,也不愿让学校安排,学校也并不逼他们。

现在,很多学生认为,实习就是出去工作,一开始讲的就是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休息时间等。出发点就不对,导致学生实习单位频繁换来换去,每个单位干几天,只要觉得不如自己的意,就走人,结果是每次实习都是蜻蜓点水,什么也不深入,什么也没学会。

(五)职业资格证书不等于职业技能证明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职场上的各类证书达几百种,每年还有几十种以上的新证书出现。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与学业证书并重的一种国家证书制度,初步得以确立。业内人士由此评价:职业资格证书还将更热。但是方兴未艾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不少用人单位遭到冷遇,出现“热炒冷卖”的情况。多数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多以闭卷方式进行,对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的考察效果不明显,考证者的实际工作情况到底如何,很难判断。

因此,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时,看中的不是学生拥有的证书,他们更看重其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三大方面。有75%的企业负责人特别强调:“目前不少大学生在应聘时,各种证书可以拿出一大堆,而职业技能和素养却体现不出,专业知识基础也相对薄弱。”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看,职业资格证书仅仅表明求职者学过或已具备某方面的知识、技能,但能否被用人单位所用,更重要的是看有无真本事和良好的基本素质。

二、中国职业教育中几个不等式的思考与探索

(一)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发源于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当时整个美国都在推广和实施“生涯教育”,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而我国大规模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则起步于200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一家职业培训机构在北京25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调查,3~5年职业生涯规划的有16.5%,模糊想法或到时候再说的有26.8%,而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竟然达到52.5%。大学生职业规划严重缺位,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调查还显示,近70%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尽管中国在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在加强,但目前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这种需求。[5]

因此,有关主管部门要集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多方优势力量进行专门研究,开发标准性的课程和教材,对现有的学校职业规划教育师资进行培训,争取实现企业和学校的联动,进行订单式培养,同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新生入学教育。在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之前,可以通过现有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同时也可利用目前已开设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各种职业现场。

(二)提高实训实验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还是比较重视实训实验基地和设备的建设,也都舍得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往往忽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实验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技能培养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获得一技之长为求职就业做好准备。各类专业实验室、大型综合演练场所、各种培训基地都是学生掌握专业应用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机制、搞好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很有必要。

(三)重视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一些用人单位把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加以考察,有些用人单位甚至把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首要的因素加以重视。一个毕业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除了取决于这个毕业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以外,即看学生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情况以外,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即看其能否安心于生产服务第一线,是否有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这就是说,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人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需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我们就应该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学生。因此,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社会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弱点,即传统上我们就不太重视实践,不太重视动手能力训练。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认识论的本质来讲,认识来源于实践,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即生活”,对于学生自己动手的问题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结 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解决中国职业教育中几个不等式问题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教职成〔2002〕9号,2002-09-24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2006

[3] 国家教委.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国教育报.1996-4-22

[4] 马廷奇.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03)

[5] 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6] 专业不等于职业.搜狐教育,2008-01-07

[7] 职业教育就业远超高校 虚荣学位让位生存能力.CCTV-新闻1+1,2009-01-17

[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http://www.sina.com.cn ,2005/12/07 10:06

[9] 职业规划让大学生了解自我与社会.中国教育报,2006-12-25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1] 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注释】

[1] 作者简介:杨 帅(1976—),男,四川安岳人,讲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联系方式:Tel:0833-3372002 E-mail:yangshuai998@qq.com

[2] 专业不等于职业.搜狐教育,2008年01月07日14:54

[3] 职业教育就业远超高校.虚荣学位让位生存能力.CCTV-新闻1+1,2009-1-17

[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http://www.sina.com.cn,2005/12/07 10:06

[5] 职业规划让大学生了解自我与社会.中国教育报,2006-12-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