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的探索

职业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吸收西方国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逐渐探索形成的。经过多方调查后,黄炎培发现当时的教育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出于探索救国的愿望,黄炎培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应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新主张。经过反思黄炎培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受到社会需求制约的,因而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实现有效的互动是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实现的前提。

一、职业教育的探索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吸收西方国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逐渐探索形成的。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提倡实用主义教育、提倡职业教育和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三个阶段。

(一)从实用主义教育到职业教育

民国初年,黄炎培出任江苏省教育司长。经过多方调查后,黄炎培发现当时的教育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于是他提出,从小学教育入手,对小学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在课程上,要加强各科教学与儿童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教材上,增加实事、实物、实例和实践;在教法上,由直观教学改变为参与式学习。可见,黄炎培的改革建议是以实用为目的,对小学各科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改革。1913年黄炎培发表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文中他从理论上论证了加强学校教育与个人生活、社会需要之间联系的必要性。文章的发表和教育改革实践引起了各省教育界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讨论和试行实用主义教育,形成了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同时也更清晰地暴露出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弊端。出于探索救国的愿望,黄炎培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应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新主张。1917年1月,黄炎培发表《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在文中他对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生计恐慌、百业不良、毕业即失业之愈多,既是教育之不实用之害,更是职业教育之缺乏。因此,“语以抽象的实用教育,不若语以具体的职业教育之警心动目”[31]。此后,他由倡导实用主义教育转向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同年5月,在黄炎培的积极推动下,教育界和实业界的知名人士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的发表,标志着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二)从职业教育到大职业教育

职教社成立后,黄炎培开始了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实践。他开办中华职业学校,创办《教育与职业》杂志;调查、研究、宣传职业教育;设立职业教育指导机构,开展职业教育指导活动;开辟乡村改造实验区等。这些活动也促成了他职业教育思想的丰富和成熟。20世纪20年代,他又将“谋个性之发展”视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最终确立“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和终极目标。然而,20世纪2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主义日渐萎缩,职业学校的发展也陷入困境,这一切又促使黄炎培重新反思自己的职业教育主张和职业教育实践。经过反思黄炎培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受到社会需求制约的,因而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实现有效的互动是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实现的前提。1925年末,黄炎培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新主张:职业学校“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这样的职业教育方针,即“大职业教育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